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7. 正修菩提心

上印下文法师开示


正修菩提心

对于修解脱道、修菩萨道的药师法门修行者而言,发菩提心是必须特别强调的首要问题。

有了菩提心,修行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为菩提心本身已经包含了积累资粮、忏悔清净罪业等等不可思议的能力。因此,菩提心是开启大乘佛法门扉不可或缺的“万能钥匙”。

有些人将这些基础修法弃置不顾,在不知道何为灌顶,不知道灌顶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情况下,不辞辛劳地奔波于藏汉两地,到处去接受灌顶。但这样的结果,却与解脱道没有多少关系。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以出离心、菩提心为目标,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修出来之前,不要修任何密法, 只需坚持不懈地在这两个修法上下功夫。只有过了这两关以后,才能考虑修药师法门高深妙法。在药师法门里,殊胜的法多如牛毛,应有尽有,但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是没有资格修这些法的。总之,目前对我们而言,唯一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下面讲讲如何正修菩提心:

自古以来,我们对于圣人的景仰无非出于德与智两个方面的品评:智慧通明,知常人所不能知;平等博爱,待人无论贵贱皆一视同仁。其实,智慧与慈悲,也正是菩提心的特性。

智慧,梵语称为“般若”,佛经喻其为指引修行的明灯,布施也好,禅定也好,若无智慧相伴,修行便如盲人瞎马,极易步上歧途。试想若无大智慧,又怎能透析“万法皆空”的真理、明晓“众生皆苦”的本质?

大智若愚,智者的言行常常令我们困惑。比如,我们常说要“行善积德”,于是就吃素,或去寺庙供奉、布施,但佛陀却说,这只是为讨佛祖的欢心,以期自己今生来世的平安富贵;有人想通过修炼来摆脱对于世间现象的执著,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佛却说,这已算结下慧因,但最多只能达到小乘,因为这样只能度己,还不能解脱众生,自然也无法证得无上菩提。

 印度高僧月称大师曾说:“幼稚之人,为一己的私利而劳苦,而诸佛只为他人而努力。既已理解了美德与缺失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请启发我,愿我以自身交换他人。”所以,以自身交换他人,不仅使我们摆脱了劳苦、烦恼,而且为别人带来快乐、温暖。我们舍弃自身的利益,容纳众生,最终,众生以宽广的胸怀容纳我们自己。

 真正的菩提心,是大智大觉,也是大慈大悲。所谓菩提心,觉悟与慈悲缺一不可,智慧通明,才会懂得众生一切皆苦的真谛。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菩提心成就圆满的佛境。

菩提心是慈悲的心,也是智慧的心。如果我们要修行到最圆满的佛境,智慧与慈悲缺一不可。

 没有智慧的指引,我们的修行往往容易误入歧途,或者动辄自满,却步不前。

 没有慈悲的度化,我们就仅仅只能换得暂时的安心或一时的解脱。

 解脱就是出离俗世,摆脱烦恼。行善一般只能令我们将来得来善报,但仍无法超脱轮回,而发起菩提心却能使我们有可能再不必受轮回之苦。

 怎样修心:自他相换的修心法

生起菩提心不仅仅是许下一个美好无私的愿望,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依次第逐步修行,而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就是学会“自他相换”。

破除“我爱执”!

修菩提心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心平静下来,什么都不想,也不是一味观想佛或净土之类,而是要学会思维,思维轮回之中有情众生彼此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佛陀曾开示说:佛不能以水洗涤、净除众生的业障;佛不能如拔除肉中刺一般,将众生的痛苦拔除;佛不能将证量移转至众生的心中。众生必须倚仗自己的精进修持,方可将自己从轮回之中解脱出来,而众生一切烦恼与业障的根源,皆来自贪爱自身利益的“我爱执”,若能将“我爱执”去除,则烦恼与业障尽除。

什么是“我爱执”?指的是众生认为内心深处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原本佛说“万法皆空”,世间一切没有恒常不变的,但对于这个“内自我”的思量,认为“我”于轮回之中是可以无限延续且没有变更的,令众生对自己有了本能性的贪爱,所以“我爱执”就是由于过于重视自己而产生的烦恼。

“珍惜人身”并非“执著爱己”。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只有通过自己的修行才能跳出轮回、获得解脱,那么重视自己不好吗?”当然不是。佛陀也曾再三强调人身殊胜”,六道之中,人道众生比其他五道有更多成佛的机会。有一次,佛指着阶前爬过的一只蚂蚁,对阿难尊者说:“我以慧眼观这只蚂蚁的前生,见它从七佛以来一直做蚂蚁。”由此开示弟子要珍惜今世为人的机会,努力修行。

 然而佛陀所言之“珍惜人身”并非“执著爱己”,拥有六根具足的人身是修行的资粮与基本条件,而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度化众生,即是要求完全舍弃“我爱执”,将“爱我”转化为“爱他”,所思所行皆以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丝毫不为自己设想。

 佛陀以这种伟大的精神,行持广大圆满的利生事业,证得了殊胜圆满的佛果。而人们也因为受到佛陀精神的感召,而发心追随佛陀,依循佛陀所开示的教法修持,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其影响延续至今。因此,“我爱执”不但能去除,且行者若能将 “我爱执”转为“他爱执”,更能利益自他一切有情。

 最大的敌人:自己。

 修行之中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源自于我们自身。如果我们不肯放下自我,那么修行之路必然布满荆棘。自他相换的修心法:

 我们在解决矛盾时常常要求应该“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从别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使双方的利益损失达到最小,使矛盾得以最圆满的解决,修心法之中的“自他相换”与之颇为相似。

 什么是“自他相换”?《修心八颂》所说的“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便是自他交换。自他相换是修持菩提心的一种胜妙窍诀,于大乘佛教极为重要。寂天菩萨在《入行论·虑品》中讲:“如果有人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就,救护自己和他人从轮回苦海中解脱,最为胜妙秘密的诀窍,就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由此可知,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可以消除今生的病痛、忧苦, 并且降伏鬼神、魔障等也没有较此更殊胜的诀窍了,所以我们应当随时随地断除如剧毒般珍爱自己的恶心,精进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怎样才能做到自他相换呢?就是为众生受苦,为一切众生受一切苦,利用困难生起菩提心,销毁我爱执。困难的好处是给自己机会培养菩提心,变得对其他众生的痛苦感到难以忍受。修持菩提心,自他相换,就是要人舍弃自己,而非舍弃他人,爱他人而非爱自己。

回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东方妙宝国,亲觐药师琉璃尊, 

   菩萨药叉为伴侣,微妙上愿悉圆成。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