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药师法门:修持菩提心的方法
上印下文法师开示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快乐、成功、幸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心”决定的,是由“心”的修炼程度所决定的。人的成功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唯有修心,才能真正的享受到成功与快乐。相反,没有修心,即使成功,也不会保持长久。
菩提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众生因为外境的干扰,心受到沾染,菩提心便被蒙蔽、埋没起来。修心的意义就在于撇除蒙在菩提心上灰尘,回归清净无法的本来面目。所以正视我们的“心”是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
我们在解决矛盾时常常要求应该“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从别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使双方的利益损失达到最小,使矛盾得以最圆满的解决,修心法之中的“自他相换”与之颇为相似。怎样才能做到自他相换呢?就是为众生受苦,为一切众生受一切苦,利用困难生起菩提心,销毁我爱执。
困难的好处是给自己机会培养菩提心,变得对其他众生的痛苦感到难以忍受。修持菩提心,自他相换,就是要人舍弃自己, 而非舍弃他人,爱他人而非爱自己。
最好的办法是如此思维:“所有这些问题都因我爱执而带给我的”,这样就将这些问题还给我爱执。然后,下定决心为他人承受这些问题——这是所有能做的最勇敢、最有力的修持。
我们应该这样想:“我之所以尚未能于这些困难中解脱出来,是因为从无始以来,我珍爱自己,舍弃了其他众生。从现在开始,我将只与菩提心生活在一起。我将爱惜他人,这是所有安乐的根源。”如果能改变自己的态度,由爱惜自己变成爱惜他人,所有的困难都会消失。所有的困扰会因自己的态度改变而停止。这是一种自他相换修持,它可以息止人生的所有困扰及困难。
拔除心中的“自我”!学佛是为了利益他人,而不是福慧自己, 因此必须消除对自我的执著。
药师法门修行者要为一切众生成就正觉,就必须销毁自己的敌人,即我爱执,它是自己及众生成功的最大敌人。如果贪恋自己,就没有生起菩提心的余地,更无法成就正觉且圆满地引领众生。心随私心,只会带来问题、失败及不和谐。私心愈强,贪、嗔、嫉妒及不满足也会愈强。愈自私,就会愈执著及不满足,于是会遭遇到愈多接踵而来的问题。
私心使人想要成为最好的。它要自己拥有最高的名誉和最多的财富,要他人比自己贫困,比自己差。私心未能达成时,嫉妒、嗔怒等恶念及烦恼就会生起,促进众生造下恶业,这不仅得不到暂时的安乐,还是在给来世酿造苦果。
修心七要中,最重要的五力之一为归咎一切问题于我爱执。如此能培养对自喜心的反感,视之为敌,将它与自己隔离,不再与自己沆瀣一气。如此,每日的所有行为,都成为纯净的佛法了。
当我们只关注自己时,一点微不足道的事也因私心而无限扩大;当我们舍弃对自己的关爱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会克服、忍受一切苦难。
断除我执的方法: 自他相换
自他相换是完全断除我执的有力法门,即我们不再执著自己的幸福,而是觉得他人以及他们的需要和愿望无比重要,唯一关注的是他人的福利。
自他相换:包括三方面:
1. 执著的相换:去除我执;
2. 疼爱的相换:兼爱他人;
3. 苦乐的相换:无私利他。
转化人生的困难:为他人受苦,自他相换,即菩提心的修持。毫无疑问这是在短时间内集聚广大功德的最有效方法及最佳的净业法门,纵使不能做此修行,也要将不如意的事情全还给我爱执,借此来销毁它。
用这种方法来应对人生的困难,则为善业。即使是未皈依佛,这种方法对应人生的困难也是善因。即使是未皈依佛、法、僧, 或对业的教法没有信念的人,若能用困难来进一步消除自喜心, 也等同在修持纯净的佛法。将所有过失归咎于我爱执,与其思维“这是我的问题”,不如思维“这是我自己贪恋自己的问题”。然后,借着惧怕得到坏名誉及批评来销毁这种执见。
最好的办法是如此思维:“所有这些问题都因我爱执而带给我的”,这样就将这些问题还给我爱执。然后,下定决心为他人承受这些问题——这是所有能做的最勇敢、最有力的修持。
我们应该这样想:“我之所以尚未能于这些困难中解脱出来,是因为从无始以来,我珍爱自己,舍弃了其他众生。从现在开始,我将只与菩提心生活在一起。我将爱惜他人,这是所有安乐的根源。”如果能改变自己的态度,由爱惜自己变成爱惜他人,所有的困难都会停止。所有的困扰会因自己的态度改变而停止。这是一种自他相换修持,它可以息止人生的所有困扰及困难。
回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东方妙宝国,亲觐药师琉璃尊,
菩萨药叉为伴侣,微妙上愿悉圆成。
今晚讲法到此结束,明天继续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