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36. 修学药师法门一定要从这方面入手(下)

上印下文法师开示


我再三强调大家,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静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 以为那就是道了。

所以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我们随时在静定中,要检点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 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 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 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不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 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了,都在讲行愿。行,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学佛的基本是在这些地方。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功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其实并不在于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我们以心理学的立场检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个真正严格检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至善,多数不过是糊里糊涂过日子而已。不要说行为中有善事,连至善的念头都没有起来过。

你说,我在念佛啊!那是无心念,一边念佛,一边六根还到处乱动。即使你能念佛念到专一,那只能说是修持法门而已,并没有真正升起善的福德资粮,有这样严格。所以大家随便讲禅宗,什么宗,一分功德没有升起,你想进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 如果心理上转了一分,升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会跳进一步,这是很呆板的。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这么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进步,善根没有起来,善功德根本没有培养过,如何进步呢?

心理行为及习气不能断,是做不到身内的功德成就,所以功夫不会进步。等到你身内功德成就了以后,身体方面自然是一秒秒、一天天在变化,向胜义方向转变,这个道理是呆板的。

可是习气是次第慢慢断的。比如刚才讲,得了定,意念清净时,别人的一点错处都看不惯,是什么道理?等于自己把镜子擦得太亮了,太干净了,一点灰尘都不能落,落下来就看得清清楚楚,看了就讨厌,就要擦掉,不能容纳尘垢,起了瞋心。因此只喜欢清净,不喜欢尘垢,这是功德不圆满,也是过错,赶快要断, 非断不可。这些佛经上都讲了,修持不是那么简单的。

工夫境界与烦恼完全是两回事,心理的烦恼染污太不容易解脱了,不要以为打打坐,有点工夫,懂一点佛法道理就是学佛了,那是自我陶醉,不行的。

任何宗教,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都是教人做好事、做好人、行善道,行善程度的深浅是生天的根本。行善道,接近于禅定。一般人以为只有形式上的念佛、拜佛、打坐叫学佛,如果心理行为、外在行为、喜怒哀乐等种种习气没有转变,你纵然修了一辈子,能不能生到初级的天还成问题,而且相当成问题。能够一生修到人中再来,死后不走入畜牲道、地狱道,已经是第一等了不起了。

所以,要想生天,必须有道德,有心理行为的善行与禅定功夫的配合。禅定不一定是打坐啊!而是心理行为的宁静。真行善的人,心理行为自然宁静。宁静是禅定根本的基础,宁静程度的深浅就是禅定层次的深浅。那么,要想心理做到宁静,必须改进心里的情感、情绪、思想和外在的行为,绝对的静止,才能进入真正宁静的状况。

成道生天的道理很简单,从心理、行为开始,往善的方面来努力,要把自己的脾气、个性、思想、动作、言语等种种不好的习性、习惯,痛下决心的彻底改正过来。因此,从行善入道,念念为善,才有生天成佛的希望。

佛学不是大、小乘的分别,真正的佛学是五乘道,首先修“人道”--八关斋戒是天人的基本;其次才能修小乘的“声闻道”;再进一步修小乘的“缘觉道”;然后才是大乘的“菩萨道”。当然,五乘道只有一心,因此也可称为一乘道,本来一心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从修正心理行为开始。

行是心的状态,所以修行也叫修心。也就是说。修行要从自己的心理状态修起,要改正自己的思想,要随时注意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打坐只不过是修行的一种,只是帮助你养成一种习惯而已。如果自己的行为不改,那种修行是没有用的。

注意,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行为,行为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所以,我常常叫人家学佛要先读《药师经》先要发大愿, 而且不光是思想发大愿,还要贯彻于行动。

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彻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为,由里至外,巨细靡遗,完全加以确确实实的检点与改善,此即是做为一个修行人至死不渝的生命主题,必须永远追求达成的生命事业。

佛法无量无边,修行人的学佛事业也无量无边,大家想要做点好事,但须知道善行永无止境,若是平常做了一点,甚至不少,便自以为善行累积很多,不得了。这么想法就未免显得小气了。

学佛者最宝贵的是心量无限宽阔,容得下天地万物,做人处事皆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即便做了一辈子的善事,此亦义所应为,理当如此,岂足挂齿,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活着就是要为别人好,难道你是出生来干坏事,惹人讨厌的吗?或者是来当个饭桶,无所事事,一点利益他人之事都没有?

我们学佛第一步是修功德和福德,福德不具足,智慧不会发起,智慧不发起,没有办法证得菩提。大家想悟道的念头,都是妄想,连一点善行都没有,何况是福德!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起大慈悲、利他的心理和行为,成就功德,智慧圆满,才能开悟成佛。

世界上用功的方法,不管学佛修道,永远难求得一个真正了解贯通而统一的方法。如果真正有的话,修行起来并不难,很快,不过有一点很难,就是培养功德做善事,这个太难。一般人贪便宜,以为只要打坐做工夫就可以成仙成佛,好事一点都不做;小的好事马马虎虎做一点,大的好事是不干的,永远办不到的,所以善行很难。

你真要做工夫才行,老实讲,需要功德的培养,要修一切善,这个很要紧。功德是真的,决不是骗人,我们大家读道书,所谓仙佛之道叫你修功德行善,这一部分都是马马虎虎看过去了。就算是工夫做到的话,功德不够善行不够,莫名其妙地就会把你破坏掉,破坏的境界多得很。

如果你积极修满一切功德,不一定打坐也会到达,非常奇妙,绝对绝对不是骗人的。世上好多人学佛学道,这里求工夫那里求口诀,这里修一个法那里修个法,以为悟了,得道了。如果功德不圆满,就算你那个道堆到蛋糕那么高,马上也就化掉,没有用。这个是绝对的定律。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回向: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世业;

增长诸福慧,圆成胜菩提; 

众生悉康宁,国泰民安乐;

法界诸凡圣,同证无上道。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