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第四辑(三)

药师茶供会仪轨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陆羽著《茶经,百丈立《茶规,茶禅文化兴起之时,正是唐密隆盛之期。考之法门寺地宫唐王朝以茶供佛真身舍利,以茶斋僧并赐诸大阿圏黎即可证明茶供茶施为重要佛供佛施。唐代茶道多与佛教食法相关,称为“吃茶饭”。僧修禅定,过午不食,故丛林不作夕食,但许饮茶以助修。唐用茶饼,故需煮饮,如煮饭然。丛林谓过午之后饮食为小药,故茶又谓为茶汤,如药汤然。所以赵州公案说“吃茶”。日本台密六祖智证大师圆珍行历抄记其初至长安面见法全(唐密祖师惠果之法孙),引至“青龙寺西南角净土院上房与茶饭吃”。后三日,圆珍“到青龙寺礼拜和尚,入道场,随喜礼后便于院中吃茶饭”。由此可见茶与密寺及密宗行人之关系。此后茶供茶施又发展为茶宴茶会。地宫八重宝函中有药师曼荼罗,其药师像与日本东密觉禅钞心觉的左手持钵右手持锡杖的唐本药师像完全一样,说明地宫也已用茶供养药师。药师法为中国早期密法,唐代弘扬最盛,尽管显密详略不同,但传承迄今不绝。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药师、大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是曼殊室利、执金刚对扬之法,是了生脱死,以药物为体,以性空为性来认识人生而改造人生现前脚下立地起修之大法。药师法的本质就是药师定。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而药师定的本质就是色、息、心法。人为色、息、心之一具,修药师定者,教人明于自己色息心之所由具以及如何用此色息心之所具而做顶天立地之人也。亦即教人如何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也。所以药师经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教人即生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也。人体有色息心三大要素之分支,生活有饮食、呼吸、睡眠三大活动之需要,法门有如来、祖师、秘密三大体系之类别,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开。药师定者,融秘密禅修色之要,会如来禅修息之奥,通祖师禅修心之妙,以大食法(消化生理)修色,解决食色问题;以安般法(循环生理)修息,解决呼吸问题;以入寤法(大脑生理)修心解决睡眠问题,实为现前做人做事之生活禅也。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用药师法茶供、茶施、茶会,既契禅密法义又合茶道原则,盖茶禅一味,而禅密一体也。惜中国茶道失传已久,而今日丛林生活中之禅密修持国家精神文明之建设,茶禅文化之弘扬,均急需中国自己之茶道。爰本师传药师经法之精神,参考瑜伽施食仪轨借鉴日本茶道,编撰此本药师茶供会仪轨(有繁简两种用,繁本作药师法会大供用,简本供一般茶会用,作为中国茶禅学会创演中国茶道之法本。既可为禅门清修供施之仪,又可为佛家表演茶道之用。仰仗药师加持,神将卫护,缘起性空,上供下施, 药之药之,普皆得度。茶供无不圆满,茶会无不成就。爰为颂曰:

 阿字本不生密教知自心。祖师西来意,禅门心心印。

茶禅同一味禅密不二音。药师茶供会治病又延命。

诸法因缘生入定观空性。神明定流光,意净气自莹。

龙水八功德星火七斗明。愿真成就真心净佛土净。

       赵州一句话陆羽三卷经。光照甘露味,吃茶便知心。

史载东晋僧人于卢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为助修。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

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由禅僧抚养于禅寺而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宜茶生长。禅农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碧螺春、铁观音等,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

②佛教丛林制度,由唐百丈禅师立百丈清规而创定。百丈清规》“赴茶”、

僧之条,方丈四节将为首座大众茶,库司四节将为大众首座大众茶;旦望巡堂茶、方丈点行堂“茶”等条文中明文规定丛林茶禅及其作法次第,其“请新住持”文中记有“鸣僧堂钟集众门众,三门下钉挂帐设,向里设位,讲茶汤礼。请两序勤旧光伴,……揖坐烧香,揖香归位,相伴吃茶……”讲经说法摆法鼓,集众饮茶敲茶鼓。茶会成为佛事活动内容。百丈禅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使人体悟茶之清纯与禅之静寂圆融一体,故有茶禅一味之说。唐皎然饮茶诗有“三饮便得道”之语,刘珍亮谓茶有“十德",而赵州禅师“吃茶去”为禅宗最著名之大公案。茶不仅为助修之资、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

       ③法门寺地宫供奉物中,有唐代系列茶具一套。系唐僖宗自用以供佛和大阿黎者(僖宗乳名小五,茶具墨书有“五”字略号),是最珍贵的皇室茶具,也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的茶具。

       ④大唐历代皇帝赏赐高僧大德,多用茶供。如金刚智忌辰举行千僧供,玄宗上赐茶一百一十串(唐代系饼茶,故可用线贯串),以供斋用。大兴善寺文殊阁上梁,代宗敕赐千僧饭,赏上梁赤钱二百贯,蒸饼二千颗,胡饼二千枚,茶二百串。惠果大师于贞元六年(790年)入官,于长生殿为国持念七十余日,归时,每人赐绢三十匹,茶二十串。贞元十四年,惠果入内道场,赐绢一匹,茶十串。惠果常以所赐之茶换购丹靑原料画曼荼罗,可见唐代皇室即以供养茶赐茶为供佛施僧的高级礼遇。

       ⑤唐封演封氏见闻记•卷六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代用饼茶(即茶饼),故须煮饮。如煮饭然。丛林谓过午之后饮食,谓为小药,故茶又谓为茶汤,如药汤然。

       ⑥日本文献记载,台密宗祖最澄及永忠和尚,遣唐回国,带茶种植于比睿山麓。永忠和尚献茶于嵯峨天皇,天皇称赞并命当地普遍种茶,是为日本最早传茶之记载。又广东江门传说密宗一行大阿阇黎曾在江门白水暂住,日种山茶,夜观天象(一行为中国大天文学家),进士陈吾道建茶庵寺,并为一行塑像立碑。 惠果常用皇帝赐茶换购丹青画曼荼罗。法门寺地宫密坛供用茶具等等,均可证明茶与密宗之关系。

       ⑦《五灯会元》载有所谓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可见茶在唐代,已为僧伽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以茶敬客,更是寺院常规。自宋至清,举办茶宴,已成寺院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如浙江余杭经山寺即有近千年的茶宴史。藏传佛寺,一般都举行茶会。十九世纪中叶,大喇嘛寺曾举办过数千喇嘛参加的法会,有时连续数天之久。由此可见茶不但与显教,而且与密教,不但与汉传,而且与藏传佛教都有密切关系。

       ⑧《瑜伽施食》俗称放焰口,为密教一部法轨,后为寺庙应赴僧作赶经忏之用,从唐代流传至今不衰。其中文词科仪,历经几代高僧大德修订,已成为融佛教教义、文学、音乐、舞美于一体的演唱法本。

       ⑨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从中国留学回国后,将茶种栽于禅寺,并著《吃茶养生记》。之后大应国师又将中国寺庙饮茶方式传至日本。大应之后继有几位禅僧至中国习茶道并成为茶师。后大德寺一休和尚将茶道之法传弟子珠光,乃融日本文化之特色,创出富有东瀛风味的日本茶道,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千利修改良而普行于民间,称为千家流。以至于今有多流矣。山上宗二之茶书《山上宗二记》谓“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依归”。泽庵宗影《茶禅同一味》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日本茶道,已成为日本文化支柱之一。

       ⑩密教《大日经》第一品为“住心品”,为密宗根本教相(理论),第二品“用缘品以下为事相(实践)。“住心品”讲密宗的根本理论,是全部大日经纲领,即“阿字本不生”,其因根究竟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是三句义。三句的修行,就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的心字,便是“阿字本不生”。

       禅宗相传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今传于汝。是以禅宗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被称为佛心宗。所谓涅槃妙心、佛心,即“阿字本不生”。故宗喀巴大师称禅为大密宗。禅密法门不同,实则一体也。

图片.png


药师茶供法要

       本法要内容,在第二辑《讲记》中均已讲到。在此仅作几点补充。

       在讲法要之前,要讲明一个层次的道理。法界是平等的,又是差别的,两者又是圆融无碍的。讲差别,它就是有层次的。从法界来讲,任何事物,包括我们人在内,基本上可以说有这么几个层次:有外层、内层、核心层、种子层。一部佛经,一个法门,乃至一个供品,也有外层、内层、密层、密密层。这里讲的法要,基本是外层和内层的东西但有些内容已涉及密层和密密层。

       药师经是说明药师法的。药师法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了生死的。人的生活主要是三大要素:饮食、呼吸、睡眠。儒家谓为食息眠,修之为气功道家谓为精气神修之为丹功;佛家谓为色息心法,藏传密教谓为脉气明点修之为定功。佛法之根本为戒定慧三学。一切法门都要从定中修,从定中证,离开禅定,谈修 谈证,无有是处。所以修学药师法门,一定要修证好药师定。所有药师法门,都要从药师定中印证。

       佛法之根本教义为缘起性空佛教之根本修持即上供下施。世间万法无不因缘而生,故无自性。一切供养也都是空性缘起的表征。所以修法供养,定观空性。要都摄六根,净念而观。

       佛法饮食之法,一在过午不食,一在行禅定意而后食。所以药师茶供法要,一为供前之入定,二为供中之观空,三为饮时之禅意。为了解方便,先讲饮食与禅意,再讲呼吸与入定,最后讲睡眠与观空。

       总之用药师法以茶供佛,供时要作空观。以茶待客,饮时要行禅定意。最好的禅定意也就是作空性观。


       修供养法时虽然不是睡眠,但也要净念,要都摄六根以便作空性观。

       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没有第一因的所以是无生的,是本有的。时间没有第一因,所以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没有第一因,所以空间无边无际。无始就是不生,无终就是不灭,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与无边无际的空间中运行的万事万物也就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正因为没有第一因,所以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存在亦只是相对的。所以万法无有自性,因为无有自性,所以说其为空。这个空不是先有后无的断灭空,也不是此有彼无的物外空,而是当体即空。凡是缘起的东西必然没有自性佛法叫做无我必然没有永恒性,佛法叫做无常;无我无常,就是空性。“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诸法不自生,亦不自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法不成”。空亦复空,所以“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在修供中,应当看到供者、受者、供品都在空性之中。行供养时,应当观想,每一种供养都是空性缘起的表征。香、花、灯、涂、果、乐、茶、水等等供品均无自性。乃至时间、空间、供者受者,均无自性。

       看到供品无自性,只是般若空的一面,还要看到供品如帝网庄严,重重无尽,这是般若不空的一面。

       人生的根本痛苦在于有我,有人我执,有法我执。佛法的真正大悲是在使我执化入空性“照见五皆空”,才“度一切苦厄”。才能把所有恶缘禁绝把苦根拔掉再也不会产生苦。因此观空便是他法无可比拟的修大悲法。大悲的最后结果是解脱,而解脱不能缺少五智五大,而必需由五智五大起法力作用。所以要用供品修供养。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注:吴信如所作《药师茶供会仪轨》共有四节:前言药师茶供法要、药师茶供坛场和药师茶供仪轨。本书仅摘其前言与法要部分内容



药师法会简轨

(启经祝香赞即炉香乍热赞)

礼敬

一)、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三拜)

二)、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拜)

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四)、南无光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如来(一拜)

五)、南无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一拜)

六)、南无圆满香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一拜)

七)、南无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如来(一拜)

八)、南无法幢世界法海雷音如来(一拜)

九)、南无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一拜)

(十)、南无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三拜)

(十一)、南无日光菩萨(一拜)(以下均一拜)

(十二)、南无月光菩萨

(十三)、南无药王菩萨

(十四)、南无药上菩萨

(十五)、南无宫毗罗大将

(十六)、南无跋折罗大将

(十七)、南无迷企罗大将

(十八)、南无頞你罗大将

(十九)、南无末你罗大将

(二十)、南无娑你罗大将

(廿一)、南无因陀罗大将

(廿二)、南无波夷罗大将

(廿三)、南无薄呼罗大将

(廿四)、南无真达罗大将

(廿五)、南无朱社罗大将

            (廿六)、南无毗羯罗大将

(廿七)、南无地藏王菩萨

(廿八)、南无救脱菩萨

(廿九)、南无琰魔法王

(三十)、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卅一)、南无执金刚菩萨

             (卅二)、南无阿难陀尊者


赞叹(长跪合掌唱赞云)

归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誓广  愿度诸含生 七佛药师王 我今皈命礼

受意气得行  守我神明光 光胜世界佛 善名称吉祥

妙宝通极乐  极乐在西方 宝月智庄严 光音自在王

圆满香积世  金色妙宝光 行成除业障 无垢净名王

绝学本无忧  无忧最吉祥 足趾才点地 极乐在东方

法幢高无极  法海震雷音 勤劳无佛世 地藏古来今

善住宝海界  法海胜慧王 神通作游戏 秘密妙难量

净琉璃世界  药师琉璃光 日月常遍照 十二大愿王

   我今申赞扬  志心头面礼


四、供养(赞叹既毕于佛前长跪合掌唱供养偈云)

愿此香花云 遍满十方界 一一诸佛土 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 成就如来香

           以我功德力 如来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 普供养而住


五、忏悔 (供养毕,可诵大或五悔忏悔文,或略诵下忏悔偈亦可)

                      (一)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二)

我从过去世 流转于生死

今对大圣尊 尽心而忏悔

如先佛所忏 我今亦如是

愿承加持力 众生悉清净

              以此大愿故 自他获无垢


六、发愿(忏悔毕,先念四弘誓通愿,次念七佛药师大愿偈云)

至心称名消疾苦  诸根具足业障除 不堕恶趣生人间

资生自具善自增  自消先业济穷人 转得男身行勇健

父母眷属出迷津  从暗遇明鬼蜮灭 根力觉道好修行

舍二承见不退转  命终极乐莲花生 (妙宝八大愿)

杀里生恩天有道  盗亦有道事在人 陵慢豪雄除业障

金色宝光信满成 (圆满香积四大愿)

称名脱苦恼 见光人天生 转得善眷属 药叉起慈心

                                   (无忧四大愿)

邪见还归正 边地遇知识 乏少随念足 先罪解脱得

                                   (法幢四大愿)

清净相为资 十善佛通戒 活波波地生 胜慧游戏者

                               (善住宝海四大愿)

身是琉璃树 心超日月光 布施方便道 慈济大乘航

恶趣皆清净 洪名已疾尪 富饶繁胜族 脆弱转雄强

正见开魔网 公平作宪章 人人衣食足 同念药师王

                               (净琉璃十二大愿)


七、诵经(诵经时或跪或立或坐或经行皆可,法会以立诵为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接诵发愿文云)

    

           稽首三界尊 皈命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 持此药师经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琉璃国

    (下接诵开经偈云)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称)

    诵《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诵经中五咒时应恭敬合掌,未得传授或不能照梵文原音持念,即据经中译音持念即可)


八、持名(先唱赞偈,接念七佛药师名号,即上礼敬中所戴七如来)

善住宝海妙宝同 法幢光音无胜融

无忧自在净琉璃 圆满香积七佛通

药师如来琉璃光 焰网庄严无等伦

            无边行愿利有情 各遂所求皆不退

        念七佛药师净土通偈及药师赞偈毕,接念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以后即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一百零八遍。(念佛名时,应依经文,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不要念消灾延寿药师佛。)


九、持咒(持咒时,以坐为正式。不宜大声,唯令自己耳中得闻,维那可轻缓敲木鱼)

    或念全咒一百八遍,或念全咒七遍,继念心咒一百八遍,后复念全咒七遍。心咒者,即是咒中唵字以下之文。持咒毕,念诵偈云:

我今念诵秘密咒 普通三界得清净

            愿我生中除业障 福德圆满利有情


十、回向(持咒毕,唱念回向偈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药师曼简坛


       殿上供七佛药师圣像。无七佛像,供药师一尊像亦可。像前安供七佛药师种子字,即图片.png (用禅镜贴上种子梵字,一镜一种子)。种子字前供七佛药师经七卷。经上奉五轮塔一座(塔式如22页图示)。经前供七灯,如七星排列形。灯状圆若车轮。殿高处即供桌上空,悬挂七首五色彩幡。分别书写南无日光、月光、文殊、金刚手、救脱、十二药叉大将、四大天王等圣号。其它香花等供如常。但香要上等有香气之香,花可用纸花但叶不能带刺。灯已有七灯,可不另供,涂可以檀香代,果可供时鲜水果,乐可供金刚铃,轮供法轮,再供一金刚杵(三股、五股、独股均可)。殿前(殿入门处上空)挂十二幡(可五色,也可他色),上书药师十二大愿。殿两旁各悬一大幡,上书南无发生金刚与南无平等金刚。



药师法门常修课仪


       此课仪基本根据弘一法师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应机略有补充。此乃行人平常修持之简单课仪,若正式供养法及法会仪轨等另有法本,不可混淆。


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七佛像、一佛像均可),像宜装入玻璃镜中。供像之处不可在卧室。若不得已,在卧室供奉者,睡眠之时,宜以净布覆盖镜上。

药师经,供于几上。不读诵时,宜以净布覆盖。

供佛像之室内,须十分洁净。每日宜扫地并时常拂拭几案。

供佛之香,须择上等有香气者。

供佛之花须择开放圆满者。若稍残萎,即除去。花瓶之水,宜每日更换,若无鲜花时,可用纸制者代之。

此外如供净水供食物等,随各人意。但所供食物,须人可食者乃供之,若未熟之水果及未烹调之蔬菜等皆不可供。

以上所举之供物,应于礼佛之前预先供好,凡在佛前供物或礼佛时必须先洗手嗽口。

此外如能悬幡燃灯尤善,无者亦可。

以下略述修持课仪,分为七门。其中礼敬、赞叹、供养、回向、发愿,必须行之。诵经、持名、持咒,可随己意,或修二法,或仅修一法,皆可。


礼敬

(上香默念:拈此一柱香,我佛金身现,香既不可闻,香炉亦不见)

(拜前默念:一拜一尊佛,再拜两大士,三拜我自己,拜拜无啥事)

       十方三宝一拜,或分礼佛法僧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药师琉璃光如来三拜,或七佛药师各一拜。或兼礼敬其他佛菩萨者(如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各一拜),随己意增加。

      礼敬之时,须至诚恭敬,调好气息,缓缓拜起,万不可匆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


赞叹

礼敬既毕于佛前长跪合掌,唱赞偈云:

归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誓广  愿度诸含生  我今申赞扬  志心头面礼

身是琉璃树  心超日月光  布施方便道  慈济大乘航

恶趣皆清净  洪名已疾尪  富饶繁胜族  脆弱转雄强

正见开魔网  公平作宪章  人人衣食足  同拜药师王

     唱赞时,声宜迟缓,宜庄重。后偈十二句,系药师十二大愿,唱时须观念药师十二大愿。


三、供养

赞叹既毕,于佛前长跪合掌,唱供养偈云:

   愿此香花云  遍满十方界  一一诸佛土

   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  成就如来香

供养后再唱供养偈云:

以我功德力   如来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   普供养而住

            供养毕诵忏悔文云:

                叫驴子推磨,鞭驴者罪过,鞭驴者悔罪,叫驴子没错。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四、诵经

字音不可讹误。

诵经时或跪或立或坐或经行皆可。

诵时可敲木鱼,一字一敲为好。诵一段落或诵佛菩萨名号时,可敲罄一

声,无条件时可不用。


        五、持名

先唱赞偈云:

    药师如来琉璃光   焰网庄严无等伦

    无边行愿利有情   各遂所求皆不退

续云: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

    以后即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一百八遍,若欲多念者,随意。


六、持咒

或据经中译音持念,或别依师学梵文原音持念,皆可。

或念全咒一百八遍;或先念全咒七遍,继念心咒一百八遍,后复念全咒七遍。心咒者,即是咒中唵字以下文。

未经密宗阿阇黎传授,不可结手印,擅结者有大罪。

持咒时,不宜大声,唯令自己耳中得闻。

持咒时,以坐为正式,或经行亦可。


    七、回向发愿

     回向与发愿大同,故今并举;其稍异者,回向须先修功德,再以此功德回向,惟愿如何云云,若先未修功德者,仅可云发愿也。

     回向发愿,为修持者最切要之事,若不回向,则前所修之功德,无所归趣。今修持药师如来法门,回向之愿,各随己意。凡药师经中所载者,皆可发之,应详阅经,自适其宜可也。但通常可念诵下偈:

  发大菩提心  地狱放光明  人天得解脱  三界复清净

      最后念回向偈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以上课仪,每日行一次或二次三次,或早晚二次均可,但必须至心诚恳。不可潦草塞责。印光老法师云: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学此法门,应深会此意,自求多福。


附录:


咏黄庭焚稿

 

肘后黄庭一卷经,嘘吸呼吸字分明,

两条内外真消息,一道无为上玉清。

黄庭内景皆神变,外景风云物化新,

新旧斗争成二事,一回相见一回亲。

黄庭本是壹楼阁,我佛光明即此身,

塔内三尊融足下,东方世界号名灯。

是谁妄作分章句,刻划西施图说纷,

恼起祖龙成一炬,太平天下万家春。



 

 

谁说出世能有、在家能空?

三千界内,得罪了无边贤圣。

自恨入寤太晚、为人太早,

数十年来耽误着许多亲朋。


净居词

 

高楼连起东南陲,

天工不关人为,

拆除挡板,

推开亮窗

清风人我室,

虚白自生辉,

关起亮窗密严,

无动八风吹




一回吟

 

多茀山庄午睡时,

山根炳现碧琉璃,

高峰日月常清净,

未劫风云肆德威,

一世卅年眼一瞬,

三称七佛自三皈,

忆从襆被离此去,

直到而今拟一回。






上一篇: 第三辑(一)
下一篇: 没有了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