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第一辑(一)


药 师 经 法 研 究

第一辑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与讲记

吴信如 著


药师①琉璃光②七佛③本愿功德④经

 卷   上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⑥于佛光内寺译

 

如是我闻⑦。一时薄伽梵⑧游化诸国,至广严城⑨,在乐音树⑩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善现菩萨、大慧菩萨、明慧菩萨、山峰菩萨、 辩峰菩萨、持妙高峰菩萨、不空超越菩萨、微妙音菩萨、常思惟菩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及诸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白,梵行之相,示教利喜,皆令具足,微妙行愿,趣大菩提。

注解

药师:系由梵语义译,亦可称为大医王佛。佛用戒、定、慧法药,医九界众生报病、业病、烦恼病,故名药师。在法华名药王,在涅名新医,在本经名药师,其义一也。

琉璃光:也是东方佛的名字,是梵语“薜琉璃”的略释,其义为天青宝石中所含的净光,以琉璃光的明净来比喻佛德,所以东方药师佛又以琉璃光为名,称为东方药师琉璃光佛。

七佛:即七尊药师,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

本愿功德:本愿是学佛者所发的弘愿。功是功力,如行布施、持戒、忍辱、礼佛、坐禅等,都需要有一番功力。德即是得,修功有所得,名为功德。

经:释尊在世,随机说法,现今所流传,集成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经典,是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而成,足令后世奉为圭臬。以上为本经题解。

义净:(635-713 ),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或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幼年出家,20岁受具足戒。咸亨二年 (671 )由广州,通过海路,到印度及苏门答腊游学17年,历30余国,携梵本经论400部,舍利300粒至洛阳,译经典56部,共230卷。为四大译经家之一。

如是我闻:如是者,是指这部经典;我闻者,是我(阿难尊者)亲自听来的。阿难尊者问佛:所作一切经首,要加何等文句。佛答:要用“如是我闻”为经首。所以每一部佛经, 开头总是说“如是我闻”,用以表示从佛得来。

薄伽梵:是佛陀的尊称,义译为世尊。

⑨广严城:是印度的毗耶离城,意译为广严城,在恒河边,王舍城对面。

⑩乐音树:树名,因其树林中一有微风吹动,枝叶便发出种种奇妙的自然声音,如同奏乐,故名。佛游化广严城,即憩息此树下说法。

与大刍:与者,即与会的大众。刍,亦云比丘。大刍者,是指精勤修学,证得阿罗汉果的圣者。

菩萨摩诃萨:菩萨是梵语菩提(觉)萨(有情)的简译。菩萨者,乃是一方面上求佛道,一方面下化众生,以救助世人为己任之大觉悟者。此处所说的三万六千菩萨,是指摩诃大菩萨。摩诃是大,萨即萨(有情)的简称,摩诃萨合称为大有情。

曼殊室利:即文殊师利,简称文殊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吉祥”,为释迦世尊十大弟子之一,诸弟子中智慧辩才第一;典型法像是:手持宝剑,骑狮子座;和普贤菩萨(骑白象座),同为释迦如来的左右二胁侍。中国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最早最大的道场之一。

婆罗门:译为净行,是印度四大阶级之一,专门执行祭祀的职务,在当时极重视祭祀的印度社会里,有着极崇高的地位。

居士:印度社会的第三阶级,叫作吠舍,也就是一种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绅士,称为居士。

天龙八部指天众、龙众、夜叉(又名药叉)、乾闼婆、 阿修罗、迦楼罗(又名揭路荼、金翅鸟)、紧那罗(又名紧捺洛、歌神)、摩罗迦(又名莫呼落伽、大蟒神)。天龙八部都是守护佛的神将。

人、非人,国王、大臣等是人,相对人而言,天龙八部;恶鬼、冥众则系非人。

讲述

本经全文,分三大科:即序分、正宗、流通三分。叙述佛说此经的因缘,是序分。由此而引起开示全经的中心主题,为正宗分。佛说法,不但是为了当前的听众,且为未来的众生, 所以还要嘱咐流通,化化不绝,是流通分。序分中,又分叙事证信与礼请启说,通常称为通序与别序。叙事证信,是叙述佛在何时何地为何等人开示此一法门, 以及当时在场共有听众若干,以表示结集经典的人,确曾从佛听来,不是妄自杜撰,这才能取得后人的信仰。《大智度论》说: “说时、方、人,为令人生信故。”

本经这第一段的大意是:弟子阿难说:这本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是我亲自从佛陀那里听来的。在说此经的时候, 佛陀周游教化到了广严城,行止到乐音树下,与有德行的高僧及各弟子,约有八千人等共同活动。佛宣说本经时,听众里有三万六千大菩萨,其中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善现菩萨、大慧菩萨、明慧菩萨、山峰菩萨、辩峰菩萨、持妙高峰菩萨、不空超越菩萨、微妙音菩萨、常思惟菩萨、执金刚菩萨等大菩萨坐于上首。国王、大臣、祭师、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这些无量无数的大众,都恭敬围绕着佛陀,谛听佛陀为他们宣说微妙法门。

 

尔时①曼殊室利法王子②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③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④:“世尊⑤,今有无量人天大众,为听法故皆已云集。唯佛世尊从初发意,乃至于今,所有无量尘沙数劫,诸佛刹土无不知见。愿为我等及未来世像法⑥众生,慈悲演说诸佛名号⑦、本愿功德⑧、国土庄严⑨、善巧方便⑩差别之相,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乃至菩提,得不退转。”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菩萨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愍念无量业障有情,种种疾病、忧悲苦恼得安乐故,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国土庄严。此由如来威神之力令发斯问。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愿为说,我等乐闻。”

注解

①尔时:那时候,即大众围绕佛陀,而听法的时候。

②法王子:曼殊室利称为法王子,是因为将来要继承佛位。法王指佛陀,为佛之德号。

③承佛威神:佛的威德崇高伟大,不可思议,若无佛的威神慈悲加被法会大众的内心要求,更深知末法众生对此法门的必要;由于慈悲心的驱使,促使他来启问这一救苦法门。

④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这是按印度当时集会请法时的规则,向佛禀白时所行的礼节。白:禀告的意思。

⑤世尊: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⑥像法:佛法共分三个时期:释迦佛在世时称为正法时期,此时期众生修学佛法大都能获得果证,其教法流行一千年。像法时期,佛法已经变质,到处是一些相似的佛法,故名像法,此时期证果的人已经很少,其教法流行也是一千年。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佛法转为微末,众生善根愈来愈浅,修行者愈来愈少,证果者更少,其教法流行一万年。

⑦诸佛名号:即药师佛等名号。

⑧本愿功德:即本因地中,初发心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弘愿;功德即佛成就的功德,非常崇高伟大。

⑨庄严:庄美威严。

⑩善巧方便:善巧,即各种巧妙的度人方法;方便,即在施行的方法上的种种方式,随宜而设,为方便权宜之妙用。

闻者:听到佛法的人。

业障:人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作业;如好的思想行为叫作善业,坏的思想行为叫作恶业。障即障碍,由前生所做的种种罪业而衍生今生的种种障碍。

善哉:好极了。世尊对曼殊室利的赞许。

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生命的动物。

谛听:注意地听。

极善思惟:要善巧地思考,将已听过的,用智慧加以辨别、审察。

乐闻:极乐意听闻。听到佛陀说法,内心非常欣喜。

讲述

这一段是缘起分(序分)的礼请启说。这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受了佛的威神之力,从自己座位中站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地,两手合掌,很恭敬地向佛行礼,然后赞叹说:“世尊,现在有无数无量人天大众为听闻佛法缘故都已结集,唯佛从因地初发心至今经过无数无量尘沙数劫时间,众佛国土您没有不知晓的,请为我们现在及末法时期众生发大慈悲心,演讲开示诸佛的名号,及诸佛因地的本大行愿、无边殊胜功德,国土庄严,善巧方便,能够使听闻佛法的人,因此得以业障消除,直至证得无上菩提,永不退转。”

曼殊室利代众请法,世尊便赞叹他说:“好极了!好极了!你以伟大悲悯心救拔那些受业障缠累的有请众生,使他们解除种种疾病、忧悲、痛苦、烦恼、得利益安乐,以此缘故,劝请我广说诸佛名号及本愿功德,国土庄严。你是受了佛的威神之力加被、鼓励,才祈请发问。你现在注意听,并认真思考。我当为你们宣说。”曼殊室利听了,很欢喜地回答:“是的,世尊,愿您述说,我们很高兴地听您宣说这些道理。”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四殑伽河沙①佛土②,有世界名曰光胜,佛号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应③、正等觉④、明行圆满⑤、善逝⑥、世间解⑦、无上丈夫⑧、调御士⑨、天人师⑩、佛、世尊,有无量亿众不退菩萨之所围绕,安住七宝胜妙庄严师子之座,现在说法。 曼殊室利,彼佛国土清净严饰,纵广正等百千踰缮 那、以赡部金而为其地,平正柔软,气如天香,无诸恶趣及女人名,亦无瓦砾、沙石、棘刺,宝树行列,花果滋繁,多有浴池,皆以金银真珠杂宝而为砌饰。曼殊室利,彼国菩萨皆于七宝莲华化生。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皆当愿生彼佛国土。

注解

伽河沙:即恒河沙的异译。河中的沙又细又多,佛多在恒河流域一带说法,所以每说到极多时,总是举恒河沙为喻。

②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

③应:梵语“阿罗诃”的义译。因佛功德最为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为人天作大福田;又应已断净烦恼,应不再受生死。

④正等觉:即梵语的三藐三菩提。乃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的意思,亦即佛的觉悟。

⑤明行圆满:旧译明行足。圆满,就是足的意思。明是智慧,行如布施、持戒等万行。佛的福德智慧,自利利他功行, 一切圆满具足,无欠无缺,故名明行圆满。

⑥善逝: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小乘圣者,丢下无边苦恼众生,自己一人入涅,是逝而不善;大觉佛陀不离生死而证菩提,不舍众生而入涅,故名善逝。

⑦世间解:解是解了,对世间事理,众生苦本、苦因,以及灭苦的方法,离苦的究竟处,都明达、解了。

⑧无上丈夫:又称无上士。无上,至高无上者。佛之智德,于天上人间最胜,为人天的导师,故称无上丈夫。

⑨调御:调御如马师,能把暴戾的马,训练成驯服的马。佛教化众生,无论众生的根性如何恶劣、乖戾,如何刚强难服,也能善巧调御,使他慢慢转向佛法,修学佛法而得成就。

⑩天人师:佛出世间,不但教化人类,也同样教化天人, 有无量诸天参预法会听法,故佛为天人的教师。

佛:即是觉者,能究竟觉悟生命的秘奥,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圣人。

七宝;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宝物。

缮那:印度计里程的单位,又称由旬。一由旬约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不等。

赡部金:指须弥山四大洲之南赡部洲出产之黄金。赡部 洲又称南阎浮提、南赡部洲。

恶趣:众生种恶因得恶果所趣向之处,与恶道同义,即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

善男子、善女人:指闻佛法而信受的男女,这里指在家、出家的修行者和六道中有缘众生。无疑叫信,闻薰佛法叫善。

讲述

以上从如来至世尊,是佛的十大通号。这十名,全是依佛的功德而安立的。因佛的功德太大,一名不足以表诠;当时, 印度的一般习惯,凡歌颂或赞美,多用十个名词,佛法循世俗习惯,也用十种名称赞佛。这十种名称便是:1.如来;2. 应;3.正等觉;4.明行圆满;5.善逝;6.世间解;7:无上丈夫;8.调御士;9.天人师;10.佛。

经文的这一段,总标了东方净土的名称,及佛陀的圣号。


曼殊室利,彼佛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行菩萨道① 时,发八大愿。云何为八?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无上菩提②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逼切其身,热病诸疟蛊道魇魅③起尸鬼④等之所 恼害,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病苦悉皆消灭,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注解

①菩萨道:菩萨修行圆满,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萨道。

②无上菩提:即无上正等觉。佛的圆满觉,即是真正平等 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

③蛊道魇魅:魇魅:用邪道致人死亡;蛊道:即把虫放在器皿里,让它们自相啖食,取那最后存留的做成蛊,这种毒药 奇毒无比,可以使人失去知觉。

④起尸鬼:对死尸念咒,使尸首活动起来。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盲、聋、 喑①哑、白癞、癫狂③众病所困,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诸根具足,众病消灭,乃至菩提。

注解

①喑:喉音嘶沙,语言不亮。

②白癞:大麻疯病。

③癫狂:神经反常。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为贪瞋痴之所缠逼,造无间罪①及诸恶行,诽谤正法不修众善, 当堕地狱受诸苦痛。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令无间罪及诸业障悉皆消灭,无有众生堕恶趣者,常受人天殊胜安乐,乃至菩提。

注解

①无间罪:没有间断地犯罪。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少乏衣食、 璎珞①、卧具、财货、珍宝、香华、伎乐②,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所乏资生皆得充足,乃至菩提。

注解

①璎珞:用线贯穿起来的各色珠宝。

②伎乐:如琵黄、箫、笛、琴等乐音及歌唱之佛赞等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或被枷锁系缚其身,及以鞭挞受诸苦恼,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苦恼皆得解脱,乃至菩提。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于险难处 为诸恶兽熊罴、师子、虎豹、豺狼、蚖蛇、蝮蝎之所侵恼,欲断其命发声大叫受大苦时,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恐怖皆得解脱,诸恶兽等悉起慈心,常得安乐,乃至菩提。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斗诤言讼①因生忧恼,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斗讼解散,慈心相向,乃至菩提。

注解

①斗诤言讼:斗是殴击,属身业;讼是争辩曲直,吵到执法官方以求判决,属恶的口业。这些恶可以升级到互相谋害,恶业更大。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入于江海,遭大恶风,吹其船舫,无有洲渚而作归依,极生忧怖,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皆得随心至安稳处,受诸快乐,乃至菩提。曼殊室利,是谓彼佛、如来、 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八种微妙大愿。又彼世尊从初发心,常以定力①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严净佛土,菩萨眷属悉皆圆满,此之福德不可思议。一切声闻及诸独觉②,纵经多劫③说不能尽,唯除如来补处菩萨。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若王、大臣、长者、居士,心希福德,断诸烦恼,称彼佛名,读斯经典,于彼如来至心尊重,恭敬供养,所有一切罪恶业障及诸病苦,悉皆消灭,诸有愿求无不随意,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注解

①定力: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乱想,为五力之一。定,即心住一境,而不散乱。

②声闻及诸独觉:听佛的音声教化而修行悟道叫声闻;不待佛的教化,看见现象界无常变化,即能悟道而会自己发心修行,开悟证果,叫独觉。声闻与独觉,都能明自性,出生死, 从此岸而登彼岸。

③劫:梵文劫波的简称,指时间很长的意思。世界由成到毁,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种,一小劫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

讲述

经文正宗分。

佛告诉曼殊室利说:从我们娑婆世界向东方去,经过四倍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光胜。这个光胜世界佛祖的佛号: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世尊。有无 量无数亿的不退转菩萨之所围绕。此佛安然住于大宝胜妙庄严师子座上,正在讲佛法。曼殊室利,那里的佛国土清净,庄严,纵横广阔百千缮那,用赡部金铺地,平整柔软,气味芬馥,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没有尘世污秽和男女爱欲,也没有瓦砾、沙石、荆棘,街道上生长着繁茂的花果、宝树,用金银、珍珠杂宝而砌饰的浴池。佛告曼殊室利,那个佛国的菩萨,都是七宝莲花所化生,所以清净的善男子和善女人都应发愿,生于那个佛国。

佛告曼殊室利:那个佛、如来、应、正等觉从前修菩萨道时,在因地发八大愿。这八大愿是:

第一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若有众生身受各种疾病折磨,痛苦不堪时,为热病、外道法术、魇魅起尸鬼所害时,如能诚心诚意持我佛号,由此而得佛加持的缘故,所有的病苦全部消灭,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二大愿:我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被盲、聋、喑哑或白癞、癫狂等病所困扰,如能一心一意持我圣号,受佛威德力之加被,诸根都会具足,众病消灭,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三大愿:我成佛时,如众生因贪痴三毒所害,造了深重、没有间断的罪恶,诽谤正法,不修众善,应堕地狱受众多苦难,若能一心称念佛号,于是佛之加被威力,能使无间罪恶及各种业障全部消灭,没有众生再堕恶趣三涂,而会得到人天殊胜的安乐,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四大愿:我来世成佛时,若众生缺乏衣服、饮食、卧具、财物、各种珠宝、伎乐,如能诚心称念佛号,由此功德力,使所缺少的生活资料都得到满足,直至证得大菩提。

第五大愿;我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人犯了国法,身被枷锁系缚,或受鞭挞及种种苦难,若能诚心称我名号,由于得加被 力之缘故,所有苦难都得解脱,直至证得大菩提。

第六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如有众生在险难处受各种凶猛恶兽、熊、罴、狮子、虎、豹、豺狼、蛇、蝮蝎所侵害,生命将断,受恐吓大叫,受大苦难,若能忆念持诵我的 圣号,以此殊胜功德力,所有恐怖全部得解脱,所有恶兽都会发起慈悲心,众生常生安乐,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七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争斗,发生言讼,而生忧愁烦恼,如能诚心称念我名号。由此得加持之威力,斗争、言讼得以和解,产生相互慈悲之心,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如有众生航行在江海中,遇到狂风恶浪,舟船处于危险之中,又找不到岛屿和海岸停靠,心生极大忧愁恐怖,若能专心忆念持诵我的名号,由我广大威神力之加被,舟船都能随众生心愿,行至安全、稳妥地方,并享受各种快乐,直至证成佛果。

佛告曼殊室利,这就是那个佛、如来、应、正等觉在行菩萨道时所发八种微妙大愿。并且这个佛从因地初发心时经常以禅定力帮助成就众生,恭敬供养各佛的庄严、清净国土,菩萨的眷属也都圆满成就,此种福禄、功德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证得小乘极果的声闻和独觉,即使经过多劫那么长的时间来说,药师佛的功德也说不完。唯有下一生就能成佛的补处菩萨才能如实任解。

释尊又告诉曼殊室利说,如有深具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希望增长福德,断除诸烦恼,持诵药师佛的名号阅读药师典著,恭敬、虔诚地供养药师如来, 所有的罪恶、业障和各种疾病痛苦全都消失,众生有情所有愿求无不随意满足,直至证得无上菩提,永不退转。

 

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五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妙宝。佛号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有无量亿菩萨围绕,现在说法,皆演大乘①微妙深义。曼殊室利,彼佛如来从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发八大愿。云何为八?

注解

①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讲述

释尊又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妙宝,其佛祖号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无量亿 的菩萨围绕着佛陀,聚精会神地听佛宣讲微妙的奥义。曼殊室利,那个佛在因地初发心修菩萨道时,发八大誓愿,这八大愿是: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为营农业及商贾事,令心扰知,废修菩提殊胜善法,于生死中不能出离,各各备受无边苦恼,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衣服饮食资生之具、金银珍宝随愿充足,所有善根皆得增长,亦不舍离菩提之心,诸恶道苦咸蒙解脱,乃至菩提。

讲述

第一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若有众生经营农业、商业,使心思烦乱,不修菩提殊胜法门,在生死流转中不得解脱,身受种种无尽痛苦、烦恼折磨,若能专心忆念,持诵佛号,由佛威神之力加被,衣服、饮食、生活资料、金银财宝,随愿满足,所有善根都得到增长,也不舍离菩提正法,各种恶道,都得解脱,直至证得无上佛果。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于十方界所有众生,若为寒热饥渴逼身受大苦恼,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先世①罪业悉皆消灭。舍诸苦恼,受人天乐,乃至菩提。

注解

①先世:即前生、前世。佛教有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之分。先世即过去世。

讲述

第二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在十方界所有众生, 如因寒冷、炎热、饥饿、饮食等身受痛苦煎熬,若能诚心诚意称诵我名,由佛大威德加持力的缘故,前生所犯的罪恶业果都消灭,脱离各种苦恼,享受人间、天堂无限快乐,直至证得大菩提。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于十方界,若有女人贪淫烦恼常覆其心,相续有娠,深可厌恶,临当产时,受大苦恼,若我名字暂经其耳,或复称念,由是力故,众苦皆除,舍此身已,常为男子,乃至菩提。

讲述

第三大愿:我来世证得佛果时,在十方界若有女人常被贪淫烦恼覆盖、缠绕其心,相继而有身妊,深感厌恶,临生产时,受到极大痛苦折磨,那怕暂时听闻佛号或持诵我的圣名,由此功德威力加被,所有痛苦都消除,并舍女身而转成男子,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或与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及诸亲友,行险难处,为贼所侵,受诸苦恼,暂闻我名,或复称念,由是力故,解脱众难,乃至菩提。

讲述

第四大愿:我来世证得佛果时,若有众生,或与父母、兄 弟、姐妹、妻子等眷属亲友,行至危险处,被贼所侵害,受各种痛苦,烦恼,暂时听到我的名号,并至心持诵,由此威力加被,可以解脱各种苦难,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行于暗夜,作诸事业,被恶鬼神之所恼乱,极生忧苦,暂闻我名,或复称念,由是力故,从暗遇明,诸恶鬼神起慈悲意,乃至菩提。

讲述

第五大愿:我来世证得佛果时,如有众生有情在黑夜中作各种事业,被恶鬼神扰乱,心生极大忧愁、痛苦,听我的名号并专心称念,由佛威德神力加被,黑暗变得光明,甚至各种恶鬼神也发起慈悲心,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行鄙恶事,不信三宝①,智慧鲜少,不修善法,根力觉道②、念定总持皆不修习,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智慧渐增,三十七品③悉皆修学,深信三宝,乃至菩提。

注解

①三宝:即佛、法、僧。佛,有无上智慧与觉悟之人。法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僧为住持正法的出家人。

②觉道:大觉、正觉之路。

③三十七品: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共三十七品, 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讲述

第六大愿:我来世证得佛果时,如有众生作鄙劣恶事,不信佛、法、僧三宝,缺少智慧,不修习佛法,根本的戒、定、 慧、真言都不修习,若能诚心诚意称诵我名,由佛功德威神之加被的缘故,智慧逐渐增长,三十七道品都得修行学习,坚定信奉三宝,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意乐鄙劣,于二乘道①修行而住,弃背无上胜妙菩提,若能至心称我名者,舍二乘见,于无上觉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注解

①二乘道:指声闻乘与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此二乘均为小乘。

讲述

第七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众生乐意修住于鄙劣不究竟的二乘道中,背弃无上胜妙究竟的菩提正道,如能专心称念我名号,就能舍弃二乘之见,皈依无上正等正觉之菩提,精进不退转,直至证成佛果。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见劫将尽,火欲起时,生大忧怖,苦恼悲泣,由彼前身恶业力故,受斯众苦,无所归依,若能至心称我名者,所有忧苦悉皆消灭,受清凉乐,从此命终,于我佛土莲华化生①,常修善法乃至菩提。

注解

①莲华化生:佛教以莲花代表清净,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皆在莲花之中化生。

讲述

第八大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如有众生劫难将尽,烈火将燃起时,心生忧虑、恐惧、痛苦、烦恼,而悲伤哭泣, 这是由于其前身所做恶业的缘故,受众多的痛苦,没有归依之处。若能专心称诵我名,所有痛苦、忧愁都能消灭,得到清静、凉爽的安乐,死亡之后,会生我佛国土上,由莲花化生, 经常修习大乘佛法,直至证得无上菩提。


上一篇: 出版说明
下一篇: 第一辑(二)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