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十五)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第二讲 第四节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于佛光内寺译
有关色身的法上次我们讲了,我再说说。第一是饮食,“食色性也”,我们一定要过好这两大关,一个是饮食关,一个是男女关。这个色法,首先民以食为天,都要吃饭。你吃得很糙,就粗;吃得肥就胖;吃得比较淡泊就卫生,素食就比较清净;吃得过少了就瘦;吃得过多了又病;吃了毒,就毒死了;绝食也是食。可见得食要如理如量。这个上次我讲了,药师经是告诉我们吃饭、穿衣、睡觉的。药师经一方面教我们脱死,一方面教我们了生,怎么在生活当中来了生死,怎么在我们饮食、呼吸、睡觉当中改造自己的命运,养成生活的好习惯来了生死。
吃饭和呼吸有关。从我们在娘胎里头跟着母亲呼吸的时候,便有名色。在娘胎里,跟着妈妈呼吸,妈妈吸气供养你,堕地以后就自己呼吸了,直到命终气绝身死,所以这个色身以呼吸为第一重要。我们饮食的食物,呼吸的气,也是色,同样是物质,所以一切定功都要使我们的饮食和呼吸如理如量为基础,这个我在第一次反复讲了的。现在我们有些同志问:我们讲第二个层次的时候是不是再教一些新的功法,当然第二个层次里有新东西,但是第一个层次你如果没有做到,没做好,第二层次,你要再去搞,搞不好。所以我讲色法的时候,把原来第一个层次讲过的一些问题重新提,大家注意。这个饮食、呼吸都随着时间转变,我们这肉体的色身也跟着时间转变,因此我们修定的功法也随之转变。我们讲随修随舍,就是讲的这个意思。你看讲四禅的时侯,由初禅到二禅,到三禅,到四禅都是步步修,步步舍,随修随舍,随舍又随修。因为物质的东西是无常的,它无常,你抓住当永恒,你怎么能够相应呀。我随舍随修,随修随舍,是无常,就是这个无常对付我们色身的无常,才相应,这才能真正成大定。所以对无常的东西,你要无常,利用其无常改造其无常。它是无常,你把它抓住当成永恒,我们人说聪明是真聪明,说不聪明是真糊涂,痴呆得很,说不客气的话,有些人的执著蠢得象猪一样,他抓住不放啊,他舍不得啊,他以为是有常。物质时刻变化,随修随舍,也跟着变化。所以修定讲舍舍,你还要记着,连这个舍也要舍掉。不要抓住舍,舍不得,舍又变成你的执著了,抓的药变成病了。药是治病的,你抓住药不放,药就变成病了。咒语本身还有这个意思,“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药啊,药啊,药, 最后把药也舍掉,药到病除,病除就不要再抓着药,“三没揭帝,莎诃”,就是普遍得度,能够圆满成就。所以这样,你出了欲界身,转欲界身成色界身,转色界身成无色界身,转无色界身成妙色身。我们有舍有修,有修有舍,这时候变成舍就是修,修就是舍,即修即舍,即舍即修,……这个善巧方便就不可思议了。所以一定要懂得色法、色身。
我们住在胎里时候,按十二因缘法讲叫名色。以母胎为其环境而生活的时候叫名色。从母亲胎里生下来以后,你自己能够自行呼吸了,那你的色身就是以大自然界为环境而生活的。所以修定的时候,散心是以色身为环境,定心就以大自然界为环境;功法呢,就是转散心为定心,也就是转变色身成微妙世界。这是药师定的境界,修药师定的人如果逐渐有成就的话,会有这样体会的。
什么叫散心?什么叫定心?散心跟定心是一个还是两个,转变怎么转变?怎么心转而色也变?这都是我们生死当中的问题和色法当中的根本问题,要进一步研究。我们现在说的两句话确实很好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能变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变为物质。进而我们把这个东西扩大到社会科学,我们说,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怎么变,除了我们常说常用现行的那套理论之外,就佛家修定上来说,这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确实是很微妙的东西。但我要说明一点,拿一般的东西来讲还不容易说得清楚,因为我们不是讲现代医药科学范围所讲的肉体身。我们讲的色界身、法界身,真正讲这方面的东西,还得用气、脉、明点来讲,比较好讲一点;用气、脉、明点,藏传密教的一些说法和概念,可以讲得更完整一点。下面我进一步用气、脉、明点来讲讲色、息、心法的关系。
气、脉、明点就是息、色、心。气就是息,脉就是色,心就是明点。我们显教讲色,藏密讲脉。脉的构成最开始只有一个脉叫中脉,中脉有个名词叫有脉,怎么叫有脉呢,就是因为有了中脉,就有了另一些脉,所以又叫有脉。人开始就一个中脉,有了中脉以后才又分为左脉、右脉两个脉。左右两个脉又分为二十四个脉。二十四个脉每一个脉都有三个作用,二十四乘三变成七十二个脉。七十二个脉每个脉又有一千,七十二个脉就是七万二千脉。按藏传密教讲我们人体就是七万二千脉。我们讲三个作用是什么呢?我们要把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的理论学说贯穿到始终,贯穿到一切,要看到脉的本身也是无常的,这个时候三个作用,一个就是退化脉,这个脉退化了;正在受用的脉,正在起作用,这是第二个;代谢的脉,就是第三个。
脉本身的构成,我们简单说就是医学家讲的新陈代谢。你看新陈代谢是不是无常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脉跟无常心的关系。我们做功课的时候,念念无常,你可以慢慢体会,你会慢慢晓得你的脉一天一天的都在衰退之中,就是活了一百年,时间比常人多点而已,但还是无常的,并不是活了一百岁的人,脉就有常了。脉有普通的无常,还有特殊的无常。特殊的无常,就是脉特殊的表现,所谓无常的增上缘,就是一些魔脉。魔脉,有的叫坏脉。藏密讲脉讲气的时候,都讲五轮,顶轮、喉轮、心轮、 脐轮、密轮,脉在五轮当中起病了叫病脉。我刚讲了,七万二千脉主要是左、中、右三个脉为主,特别是中脉,说实在话,修藏传密教的一切法门最后都在解决通中脉的问题,中脉通了,万法通。我们人一生来下中脉是不通的,俱生我执妨碍了我们这个中脉的通畅。所以从广义上讲,人一生下来就是病人,中脉不通,除非那些佛、菩萨特殊降生的,他中脉是通的。一般的人从娘胎里带来的俱生我执,他根本不可能中脉通。各个脉又有各个脉本身特殊的病。比如耳鸣、耳聋都是耳脉的无常。我们目光有时散,这是目脉的无常。年老远视,色光收缩,不知的人以为这是身体的强壮,实际上这也是目脉的变化,目脉的衰老。所以我们从脉来讲要念念无常。
我们佛家讲修定,都是讲心物不二的,所以我们用菩提心来修持的时候,这脉是可以调的。如果我们对身体做合理的观察和精进,脉是可以修的,不是不能修的,否则我们就不能自我改造,自我造命了。我们常讲相随心转,这个人相貌随他心转;经书上讲,境随心转,环境外境随着我们心转,不但境随心转,脉一样的,脉随心转。密教讲心气不二,因此脉受心气所转。脉是流啊,直通,如果阻碍了,脉就妨碍了,所以脉要通、要直。而我们往往脉不通、不直,就是纠缠很多,一纠缠,一转弯了,脉打结啊,脉结就多。你的心识,分别心越重,气结越多,你脉结纠缠就越多。心里抓住这个事情不放,脉就多一分纠缠。贪、瞋、痴、慢、疑呀,瞋心动,脉破裂;痴心动,脉松缓;贪心动,脉紧张。所以我们的心气对脉影响很大,脉的种种现象都随我们心气所转。脉随心转,脉和出离心有关系,跟菩提心也是一样的。我是讲脉、气、明点跟我们平常的生活,跟我们修药师定之前之后或修其他禅定做准备的(前行法)一些有关系的事情。因为我们往往在修定、学佛,修药师定、学药师法的时候,那是很注意的,但是离开修学的时候,平常生活当中往往就忽略了。要晓得脉、气、明点跟我们不是正式修学时候的一些现象、一些关系。
菩提心跟脉的关系。我们上次也讲了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含有五个内容: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滚打菩提心。本来东密讲菩提心讲三个意思:行愿,胜义,三摩地。藏密把行愿分开了,愿、行、三摩地、胜义、滚打五种菩提心。这五种菩提心跟脉的开发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我们讲愿的菩提心,凡是发大愿的人,他的脉容易张开。我们看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佛十二大愿,修药师法首先要学药师发十二大愿,发心越大,他的脉越容易开。如果执著不放,我执很重,他的脉坚而不松,所以开张更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十方法界都在一心,拿心境来配脉,比如五方佛配五轮,八大菩萨配心间的八脉,甚至于罗汉,地狱都可以配在七万二千脉上。所以愿菩提心发得越大,脉开张越快。心以下是众生之脉,以上是菩萨之脉。发愿菩提心的人将功德回向众生,所以容易把功德发到以下诸脉,比如向佛祈祷的时候,能够将佛旨传遍六道、法界,都是愿的菩提心的作用。讲以上脉呢,就是中脉向七万二千脉扩张,遍及全身,所以愿心越大,脉越容易张开,能够通一些些微细脉,也比较容易通中脉。比如我们常常讲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的本愿,从教义上讲,地藏菩萨的本愿是地藏菩萨的法门,是地藏菩萨的慈悲。如果拿这句话用到脉上来讲,我们脉所在地就是众生所在地,你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就是你众生所在地必须先要通达,否则脉不通达很难成功,所以说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比如药师十二大愿,阿弥陀四十八愿都有普度众生,如果愿菩提心不大,那怎么行呢?!当然有人讲,我发愿心大,但是我到现在还没得度呀,我现在还是众生啊。要晓得众生也有三种:
第一种是众生业报所成的众生。
第二种是成佛时转识成智,原有第八识相分类的众生。
第三种是成佛后威德感化教化应得度的众生。
就第八识来说,一切众生都是佛的相分。若成佛的时候,这所有佛的相分已经度尽,所以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他已看到所有众生皆可成佛。在密乘啊,我们肉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是众生,如果度不尽,摄受不全,就不能成佛。一个脉不开呀,都不能成佛,七万二千脉最后都要开,所以愿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对我们脉来说除了愿菩提心,就是三摩地菩提心。这个三摩地菩提心就是定菩提心,包括密宗进一步修的时候,要修五相成身观,这是修密的定功的基本,五相成身观因为大家没修过,我就不详细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讲修五相成身观的问题,因为那是密宗的一个基本修法。
因为药师法讲十二大愿,所以讲愿菩提心,要发药师愿,这愿不单纯是一种念头,也是身体上的,我们讲的心色不二啊,要注意这个问题。
再讲讲平常的修行,先讲戒律跟脉的关系。我们佛法是戒定慧三学。我们讲戒律,要持戒。比如我们僧人讲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我们能够持戒就能够帮助我们脉的开发。特别是菩提心戒:就是不要违背本菩提心,不要远离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正直的,不欺妄众生的。心直则脉亦直,所以菩提心戒不能违背。还有密乘里的,大家可能没有修过的法处共戒,以及密乘的第十四根本度,以及五方佛的三昧耶戒都和脉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我们如果修藏传密教的大圆满法还有一个大圆满性戒,大圆满性戒里面讲无实,讲广大,讲独一,讲任运,大圆满性戒这四个要点,其实都是开中脉的要诀。如果大圆满性戒持得好,中脉就易开。因为中脉的自性和大圆满的自性是相同的,属于无为法。所以戒、脉有密切关系。因为我们造罪造孽都凭心,持戒也是凭心,心呢又凭脉;先有脉,然后有身,一有身了,才有了凭借,所以容易造罪的。所以我们要修行的人,真正要修药师定,或进一步修一些更深层次的禅定,一定要持戒。持戒不是口头上的,这是个很兑现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些人持戒,不要怕人笑话,不要怕讽刺你迂腐得很。戒越持得好,我们的菩提心越充分,脉越容易开发,这样等于我们修药师定或修其他禅定,就在色法上有了真实的基础。不是临时我坐一下,我坐得好久,那是禅定的基础,那是你功法的运用,真正基础还是在我们经常的生活当中,你的习气、实践,这很重要的。这是我们讲脉与戒的关系。
脉与定的关系更明显。因为定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通中脉,所以我们修定,更容易通过定发挥脉的作用,这是脉与定。
脉与慧也是一样的。脉本身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无明的系统,一个系统是明心的系统。无明系统,是凡夫所住的脉;另外一个明心系统,就是智慧修脉。一个住脉,一个修脉。
按藏传佛教大威德的法门,我们还可以把脉进一步详细分三个系统:一个粗身脉,就是我们凡夫的业劫脉。第二个细身脉,细身脉也就是天仙脉,仙家脉,道家所谓玄牙脉。第三个最细脉,这是报身佛的智慧脉。藏传密教讲修脉啊,都讲第三个系统,修智慧脉,就是要把我们业劫脉转变成为智慧脉,如同我们要把业劫气转化为智慧气一样。我们前面讲了,粗身里头有细身,细身里头有微细身,这个没有变化的凡夫脉也在我们身体里,那智慧脉在哪里呢?智慧脉同样在我们身体里头。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把我们凡夫的业劫脉,经过修行转成为智慧脉。密乘讲五轮,生殖部位这个轮叫密轮。密轮里有个脉叫海螺脉,海螺脉要开,智慧才可以出现。要开发海螺脉,一定要靠藏传密教的大圆满、大手印这些功法。我们开始讲了中脉、左脉、右脉都应该是直的通的,那就成功了。我们人生下来中脉、左脉、右脉都不通。我们往往都是脉结,是业劫脉,要变成智慧脉才能真正地开。所以我们修药师定,跟其他进一步的禅定,在脉这方面就一定要打通五个轮子,把这五个轮子的业劫脉通成智慧脉。
这五个轮子就表示五种智慧。顶轮脉,表示大圆镜智;喉轮脉表妙观察智;心轮脉表法界体性智;脐轮脉表平等性智;密轮脉表成所作智。这里我讲的脉是智慧系统的脉,不是讲凡夫业劫脉。智慧脉也在我们身体里头。二十四个脉就密教说就是二十四个坛城。脉跟智慧有极大的关系,脉就是智慧所行的道路,智慧经过的道路就是脉。脉有脉光,柔和白颜色的,如果智慧不足了,就显不出光来。
戒是修脉的基础,定是修脉的必经功法,慧是脉经行的道路,都和脉有关系。所以我们讲脉、气、明点,修肉身成七佛药师啊,就要修脉。
除了修脉以外我们还要修气,气就是呼吸的息,藏传密教叫气,与普通气功界讲的气不是一回事。前面讲了,脉跟无常心的关系,脉跟菩提心的关系,脉跟戒、定、慧的关系。下面我就讲气跟无常心的关系,气跟菩提心的关系,气跟戒、定、慧的关系。
先讲气跟无常的关系。无常就是时间迁流,息息不停。气呢,如果从时间来讲的话,也是时间的准则。所以一天一年闰月等等时间都可以配气来说,比如拿气配十二宫,拿二万一千六百气配一天。我上次讲了,我们人一分钟呼吸十五次,那么我们一天呼吸好多次呢,一天呼吸二万一千六百次,二万一千六百就是一天。三百六十脉可以配三百六十天,为一年。闰月可以配智慧气。我们常常讲无常啊,无常两个字就建立在气上,一口气不来就无常了。释迦牟尼佛曾经问过,生命何在呀,生命在哪里?当时有弟子答复他,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个答复也可以说明气跟无常的关系。我们讲凡是缘起的东西都是无我无自性的,都是无常的,气亦复如是。密乘讲修气有成就的人每天闭六口气,一天圆满。所以密乘修行的人他讲究闭气。因为入气是生气,出气是死气,所以呼吸一般要入气多,出气少为好。有无常心的人,因为能常常体验念念无常,能够精进,所以使气容易顺,容易调畅。
藏传密教讲三脉,讲五轮,讲五种气。这五种气是: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遍行气、命根气。上行气,行于上部的气。下行气,行于下部的气。平行气,平行的气。遍行气,普遍周行全身的气。再一个命根气。这五种气里头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命根气。这个命根气跟中脉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人讲中脉在哪里,中脉在命根;命根在哪里,命根即系于中脉。这很有见解的。但是命根气不等于中脉,不能混淆。
这五种气,都是无常的,都能够生病的。上行气不调,就咳嗽,肺病。下行气不调,便秘,泻肚了。平行气不调,腹部就有毛病。遍行气不调,偏跛乃至于手足不全,半身不遂等等毛病。命根气不调,就出现精神病,发狂等神经毛病;命根气没有了,人就死了。这都是气本身的毛病。如果说脉有两个系统,一个无明系统,一个智慧系统的话,气也是一样,一种是业劫气,一种是智慧气。这两种气跟我前面讲的两种脉一致,都同时存在我们肉体里头。气修不好也常有毛病,比如上行气衰,则饮食无滋味,好打哈欠,或气喘难平等等。下行气衰, 便秘,身体发堵,大小便失禁。平行气衰,饮食不消化,身体肿,肚子长硬块等等。遍行气衰,身肿、脱皮以至生癣癞等等。命根气衰呢,就吃得很少,昏睡,无力。如果能够念无常心,念顺了,气也容易顺。
我最近在上海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很有修行,因为我们住的地方是原来有修行人住过的地方,他并不知道,但他一到那个地方,他感到温度特别地增高,连同地上。他问:“这地方是不是有修行的人住过的?”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我感觉,我一进这个门,我腿是发热的”。我说你是有修行的人。后来他告诉我,他来是带病气来的,前几天也是看朋友去,朋友有病了,去了以后,因为自己修行的那个部分,恰是病气传染的漏洞,他疏忽了,所以病气传染了来,成为一个病灶,结果就病了。这好象是现在说传染病。病也可以通过气传染,这也不是迷信的了。过去气好象是看不见,实际上气还是会有人感觉得到。据传说,有灵敏度很高的人,给他一本书,比如孔夫子写的《春秋》,就是春秋战国时候尽是诸候称霸呀,他一闻书,他说有血腥气,因为是战争嘛。你给本《易经》,他一闻,并没有看书名,他说这个有道家气,因为《易经》讲道。当然真有功夫的人才能够做到这一步。
气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我们现在讲气功啊,在很早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提出来了。气跟心念关系问题,孟夫子在“告子”一篇里讲,孟子跟告子两个人主张完全不同,孟子是主张性善;告子主张人性没有善不善,他从几个方面同孟子辩论,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时候善,有时候不善,目的都是说性没有什么善不善。所以人性问题上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告子主张性没有什么善不善。正因为这个争论点不同,所以孟夫子评论告子的时候,在气跟志的问题上,牵扯不动心的问题,孟夫子说我四十岁以后才不动心。但是他告诉他的学生,告子比我先不动心,告子四十岁以前他就不动心了,那个学生就问为什么,难道告子比你老师还强些吗?孟子说,不然,为什么不然呢,因为在气跟志相互的关系上,两个人的理解和修持不一样。孟夫子讲,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呀,就是志可以统率气,气也可以统率志,所以他的不动心后一点。告子是以意持之,所以他不动心会先一点。这个问题,气与志的关系就学术来说,很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儒家讲志,佛家讲愿,气与志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气与愿的关系。我们前面讲了,愿大脉易张,愿越大,脉越容易张开。那么这个问题上愿跟气的关系也是一样的,愿越大,气越容易顺,这是必然的。四点半要上殿,还有功课要做,就告一个段落,明天抽点时间,把明点补起来,我们可以讲完了。
昨天我们讲了脉,讲了气,今天再补充讲一讲明点。明点,就色息心来讲,属于心法;就精气神来讲,属于神这方面的。实质上呢,不完全相等。气脉明点有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所谓内分泌,当然也不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医学跟藏传密教所讲的系统不是一回事。明点有清的有浊的,清的明点四个,浊的明点四个,浊中有清的明点四个,清中有浊的明点四个,一共一十六个。明点,明就是精,点就是华,明点就是精华。具体的脉、气、明点的功法在藏传密教里,是由金刚诵开始,修宝瓶气,再修金刚拳,再进入几个次第。因为这属于具体修法问题了,今天不说这个。
在理解药师法的第二步,我就想说,要晓得:生与死,以及色息心,也就是气、脉、明点的基本东西。这是我们药师法第二个层次所要弄清楚的。因为我们第一个层次讲的是粗身,血肉身的东西,是浅略释。第二个层次秘密释,讲的东西属于细身和细心的东西。细身,细心的东西很多,我们第二阶段所讲的只是细身的一个基础部分,讲气、脉、明点,生与死,是一个基本的东西。所以药师法第二个层次,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讲个基础,还不能完全算完,等以后有机会,再深入讲。昨天讲了四禅的初禅修法,初禅修法的基础就是上次讲过的修药师定的基础。
关于加持的方便,上次我讲了药师如来的根本定印跟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的是一样的,(图1)叫做法界定印。上次我讲过了就是众生的四大,如来的四大,如来的四大加持众生的四大,进入空性。这是一个体印,是诸佛的通印。
第二个,我告诉大家,药师如来根本印的用印(图2)。这个也是四大归于空,两个大指头来去,这是大家记得的。
还有一个定印就是修药师定的时候,药师的定印(图5),是体印,是药师佛的别印。两大拇指相交,然后再合起来,这个比较容易的,地、水、火、风相交,风跟空成这样折起来,象个三角形一样,看,这两个拇指是直的,不要弯的。这三个印分清楚,(图1)是法界定印,(图2)药师的根本印(用印),(图5)药师的定印、药师佛入定的印。
用根本印念药师咒。药师咒又分两部分,头一部分是归命词:“南谟薄伽伐帝 鞞杀社篓噜 薜琉璃钵喇婆 曷喇阇也 呾他揭多也 阿喇喝帝 三藐三勃陀也 呾姪他”底下是真正咒语:“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莎诃”。
上次讲我们用根本印的时候用药师咒语,那么我们在第二个层次,用根本印和用药师入定印的时候,当然药师咒语还可以用,但还有药师如来的一个根本咒,这个咒在药师经是没有的,但在经法的口头传授上有。这个咒是这样念:“唵 战驮祇里 莎诃”(带领大家念七遍)。我们在静坐修药师定的时候,或者做其他禅定,能够帮助我们入定的,就是念诵:“唵 战驮祇里 莎诃”。这是我们结药师佛的根本印和药师佛定印时持的咒语。
好!我们把第二个层次基本部分说到这里为止。大家记得,我说的意思:一个生与死;一个色、息、心。怎么从脉、气、明点来理解色息心;脉、气、明点跟色、息、心和我们的戒、定、慧修学的关系。这只是药师法第二个秘密释的前行部分,基本理论部分。实践部分我刚才跟大家讲的,告诉大家一个药师佛的定印和一个根本印与定印都要持的“唵 战驮祇里 莎诃”咒语。药师法第二层次的头一个部分告一个段落。
一九九三年五月
讲于河北赵县柏林禅
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药师经法讲座”上的讲话
药师法是一部圆融世间、出世间的大法,是显教和密教、是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和大日如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的空和不空双显的法,又是法界、法性、法相相融之法,又是文殊师利跟密教执金刚对扬之法,又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去生活,以药师法认识人生、改造人生,以药师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脱离我们生活实际,不尚空谈,现前脚下立地起修的大法。弘一大师晚年是修药师法。这部大法很合我们现在之机,特别是合现在社会众生根器。药师法不离世间法,所以我们要会通世间法的自然科学,做研究才能破除把药师法当成迷信的说法。科学越发达,佛法越昌明。真正地研究是会通的。药师法是不离世间法,药师法是讲人道的,他教导人们在世间法破人执,破我执。
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药师定的本质是人体的色、息、心,也就是精、气、神,也就是饮食、睡眠、呼吸,也就是藏传密教的脉、气、明点。药师法是教人在现实中怎么生活,怎么做人的大法。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人身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身,要用这个道理去修法,认识人身。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人间的本师,药师佛是人道的本尊。有天道有人道,修密教是修什么?东密讲:“修密教是修天道也”。这话不错,深一层讲,修密教是修人道也。当然修人道离不开修天道,同样修天道也离不开修人道。天人不相应,天道修不成,人道也修不成。更深层地讲,我们在人世间,要把现实娑婆世界转为人间净土,更要修人道。药师法就是正修人道之法,以人合人,以人合天,而天人合一。所以药师法是人间佛教的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正定、正命、正业、正精进八正道大法。我讲修禅定,修如来禅主要在于息法,修祖师禅主要在于心法,修秘密禅主要在于色法,药师定是色息心均衡修的,是一切禅定的基础:以大黑天之法,消化生理学修色法,解决饮食、男女色的问题;以安般之法,循环生理学修息法,解决呼吸的问题;以遍行法,大脑生理学修心法,解决睡眠的问题。药师法实际上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讲生活禅,真正修药师法,在生活上如理如量才是真正生活禅。定有多门,有境界的、有形象的、有果证的,要有证量的,凭空开口不得。所以修药师法一定要在做人做事上讲究,不要把生活和修药师法分成两截,就在做人做事当中修药师法,就在修药师法当中做人做事。所以我们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睡觉,呼吸,举手投足,起心动念,言语行动,意识等等都为修药师定,以药师十二大愿为根本,指导我们生活工作。真正修药师法的人会做人、会生活;不会做人、不会生活的人也不会修药师法。对朋友不讲信,对国家不爱国,怎么修药师法?世法出世法是相通的,修药师法的人,第一学会生活,然后念的咒语才会有强大的威力。
一九四三年我曾经侍候我师傅修过药师大法,七七四十九天,也修过药师法的护摩。四十年前专门搞了个药师年,修了一年药师法,很多感应,所以我晓得药师法确实象《易经》讲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赵朴老请佛教文化研究所把药师经好好讲讲,一九九二年受净慧法师邀请在赵县柏林禅寺讲述第一层次,一九九三年又讲了第二个层次的一部分,这次把第一个层次和第二层次全部讲了。药师法的根本在十二大愿。言为心声,愿为心师,世法上讲立志,佛法上讲发愿。菩萨行是以愿为师,以愿为戒。愿之所在,法之所在。唯愿行兹在兹,言兹在兹,念兹在兹,心境所依,历劫不断,精诚所至,天地为开。有药师的大愿,才会有琉璃光世界。我常常讲心量要大,心量大,世界大。心净佛土净。修药师法一定无我为人地来行愿,因地实事,果地不会虚妄。层层药师身,重重无尽意。修药师定一定两个结果, 以色身透法界或以法界透色身,显现药师佛本尊在自己身体上,圆成药师国土,成就琉璃光世界。把娑婆世界转为净土,这是人间佛教,是当机的。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现在佛教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还会起积极作用。因为精神文明是培养四有人才,而佛教教人不但有一般的道德,而且还要有菩萨六度四摄的修行;不但有文化,还要有智慧;不但有理想,还要有愿力;不但有一般纪律,还要有各种戒律,菩萨戒、三昧耶戒等。未来的世纪是东方文明的世纪,现代人类包括科学家都感觉到,在方法论认识论上有向东方文明学习的必要。在未来解决人类自身问题上,佛教文化会起很大作用,解决人类自身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这部《药师经》,我想下一个世纪——东方文明世纪一定是净琉璃光加持的世界。
药师佛是东方主春天,我们过了很好的春节,东方琉璃光加持我们这一年,除夕晚上子时请大家诵宫毗罗大将会有好处,可能大家都已诵持。做为药师法来讲,今年春节是四子朝元:按农历今年是丙子年,子为首,年的头一个月为子月,初一为子日,除夕晚元旦之初为子时,子年、子月、子日、子时,四子。所以叫四子会元。十二生肖为鼠,鼠的本地身(神)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正月初一又是弥勒菩萨的诞辰。“岁纪得丙,天开文运;阳和当子,光耀龙华。”弥勒菩萨是龙华会上的主尊;丙为火,火发光耀;天开文运是句成语。借这副对联给大家拜个晚年,作为学药师经的赠语。在“四子朝元”后继续学药师经会得到药师佛的加持和宫毗罗大将的护佑。
大德启老(启功)也来了,谢谢启老加持,谢谢大家加持,使我们圆满成就这次药师经法的讲座。大家起立同诵:
南无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会上诸菩萨摩诃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祝大家吉祥如意,修药师法圆满成就,悉地成就!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一九九六年春
讲于北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药师经咒语注音
注:一九九六年吴老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讲药师法时,再三考虑,本经译时远在唐代,迄今历千余载,咒语译音,因时代迁流,音读演变,已失梵音正调,故本次讲法,咒语采用金刚上师西康诺娜呼图克图活佛在内地传法时(由梅光羲居士校正)的藏、汉、英文对照本,其中汉音以北京音为标准。
吴信如著述目录
般若五经要释
大日经住心品讲略
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第三、四辑)
地藏经法研究(附 盂兰盆供讲义)
发菩提心论讲略
宝箧印经释
净土五经述要
般若与业力
船山佛道思想研究
佛法禅定论
佛教与中国文化
藏传密教与人体科学
藏密大圆满发微
唐密曼荼罗研究
印度古代学术思想述要
周易象数研究
序卦研究
黄庭经研究
丹法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