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药师法门修行的本质和途径
上印下文法师开示
真修实证者在宗教争辩沸沸扬扬的今天,如何平静看清修行的本质和途径,我有一些很实在的观点。你们自己慢慢品,慢慢悟。佛门热闹道门冷清,其中有很深原因。
现值艮八运,正是佛道昌盛之际,很多高人出山传法,一时间,学习佛道法门的人也多了起来。佛门兴盛,到处都有不少佛门弟子在传法,密宗也有不少上师进入了大陆传法。
只是,前来拜师学法之人之中,有些人只是凭兴趣爱好来学习,有些人是为了想学点治病救人的方法,有的只是想单纯的健身防身,还有的是想学点道法,以后当个术士混碗饭吃,还有人是因为喜欢佛道文化,想来学习做研究,只有极少数人是想真正的通过修行来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
也许,正因为大家的目的不一样,所以对修行的理解也就不同,追求也就不一样了。有不少人对修行的理解还非常的肤浅。我发现,有很多学佛之人,对于佛法也并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他们不想成佛,觉得那个目标离自己实在是太遥远了。当一个目标离自己太远的时候,人们通常就会对其失去信心。所以大部分人学佛的目的就非常实际,就是希望得到菩萨的保佑,保佑自己在现世生活中的利益,比如为自己,为家人求福求贵求平安,这就足矣。
又或者,更深一点的追求,就是为自己和家人多积累一些福报,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广种福田,积累资粮”,希望下一世还能继续投胎做人。能有这种追求的,也不简单了,至少他已经接受了佛教的“因果轮回”的理论。相信六道轮回的存在,相信因果的真实不虚。有这种追求的佛教徒,因为在认识上已经提高了,所以会知道要多行善事多积德少作恶。期望自己来世可以投得一个好人家里再继续享福。
再有更深一层的,就想以后可以远离这个浊世,通过每天念佛,希冀可以借助佛陀的愿力,死后可以投生在净土当中去享福,传说中的极乐世界,是要衣得衣,要食得食,远比人间快乐。正因为净土是如此美好,也许修净土宗的人才很多吧!念佛,往生净土,是一个不错的方便法门,只是难以坚持,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乱,也需要长期的修为。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能坚持每天念佛,这其实已经是进入修行的层次了。
当然,还有更高的境界,靠自身的力量成佛,比如禅宗、密宗。不过那都需要多年的苦修了,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大家看看密宗的米勒日巴修得有多苦就知道了。大成就者都是苦修出来的。
佛教之所以影响力大,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宣扬来世。只要这辈子好好念佛积福,下一世就可以去净土,再不济还可以再投胎为人继续修行,这种说法迎合了很多人。而道家不怎么讲来世,只讲这辈子就要修炼成功。
别想着还有下世可以继续修行,下一世的你能不能再投人身都很难说了。道家就是要斩断自己的退路,今生就要发勇猛心精进心去发奋修行。一讲到还可以有来世继续修行,很多人都有了偷懒之心,把修行不当回事。可事实上,今生都把握不住,来世也只是一句废话。
其实,佛门有成佛之法,道家亦有成仙之道。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家的元虚奥妙,并不比佛法逊色。只不过佛法虽然传得广,影响深远,但传的也只是一些普法,一些方便法门罢了,真正的密法也是密而不传的。尤其是密法,更是万两黄金都难换。有几个人能靠一些方便法门成就的呢?就好像天天念佛的人很多,有几个真正往生了?道家的法不广传,只寻找有缘之人来传承法脉。其实,这一点上,佛道都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法不轻传。
有很多人来问我,修道是什么?是不是也分筑基期,灵动期,金丹期,元婴期,分神期、度劫期和大乘期。我对此只能是苦笑和无语。玄幻小说里面定下来的修行标准,只是作者脑子里面臆想出来的,怎么可以和真实的修行相提并论呢?不过,很多东西,几句话讲不清,很多时候,我也只能是无语。
修道是什么?我觉得简单的来说,就是修身,修心,也就是常说的“性命双修”!道家说:“只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只修命,不修性,寿同天地一愚夫”。 “炼气为本,修心至上”。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莫不由气化而成,气乃道之显化。人也是一样,气聚成人,气散成鬼。所以炼气可以修身,保养肉身。人的修行离不开这个色身,正所谓“人身难得”,又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一旦失去这个色身,修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也不能想象一个病恹恹的人怎么去修行。
可修行到了最后,修来修去,仍然是修的一颗心。心性不定,不稳,不静、不诚,道也难修成。正如佛家所说,一颗心“贪嗔痴慢疑”都占齐了,还修什么佛,成什么道呢?
其实,修佛也好,修道也好,都是一样的,最终都是殊途同归。我们不要用宗教的观念来看待修行,不要起分别心,因为修行不分宗教。事实上很多大成就者之中也不乏佛道双修的高手。比如《悟真篇》的作者张紫阳真人就是佛道双修,他羽化后也烧出不少舍利子来。而民间很多隐修者也有很多是佛道双修。大家有机会真正到民间去深入了解的时候就会知道了。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又把世人分为上中下三种根器的人,并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师徒相遇是累世的缘分,都是师父在找徒弟。千里迢迢到处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传人,干吗不干脆点,直接把法传他算了,干吗还要去磨砺他,考验他。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师父对自己越喜欢的徒弟,就越是会去考验他,磨砺他,而不是去感应他。
佛教东进,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是积极入世,普度众生,无论上士,中士,还是下士,只要你肯加入,就来度你,佛教虽然说普度众生,可也常说另外一句话:“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否定普度。事实上普渡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对于无缘之人,你再怎么发心去度也是枉然,他都不理你,不信你,不来和你相应,怎么去度他?一棵草连根都没有生根在地上,即使天降雨露又有什么用?求法也是这样,必须有人发心发愿努力来求,才有希望得度,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度。
大多佛教徒,念念经,磕磕头,每天念念佛,吃吃斋,认为这有助于为自己积累福报,也可以为家人积福,保平安,他们也不愿意再深入学下去了,就这样已经很好了。没有几个人修道的目的是为了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真正的成佛成仙。
其实,修行不分佛道,关键是要有缘得其法,密法和普法的区别,我觉得还是有蛮大的。这个要自己真正修了才知道。我在这里也不好具体的说,只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得了真传的人念咒,和那些没得真传的人念咒,即使是念的同一个咒,那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点,只有自己去体会了。
所以,既然想修行,那么最最重要的,就是去求得真法。修行的四大条件“法财侣地”之中,“法”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得其法,后面的一切功夫都是白费力气。只有得了真法,才好真正下手修炼。
《因果经》上说,菩萨以慈悲法力,于二月七日夜降伏群魔,即便入定,思维真谛,于诸法中,禅定自在,经过一夜的禅定思维,终于悟得佛法正道。
此时已成佛陀的释迦牟尼心中暗自思忖:我在此处已除尽一切烦恼,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毕,所乞求的誓愿已经成功圆满。但我所得到的佛法深奥难解,惟有佛陀与佛陀之间才能通达理解。
一切众生处于五浊恶世之中,贪欲忌恨,愚痴邪见,骄慢无知,薄福钝根,没有智慧,怎么能理解我所悟得的佛法真谛呢? 现在如果我要转动佛法巨轮,他们必定迷惑不解,不能相信接受,反而产生诽谤讥笑,这样就会堕入恶道之中,遭受各种痛苦。不如我默默进入涅槃之道,免得众生因诽谤佛法而造罪孽。
如来这样一想,便唱了一首偈赞:圣道甚难证智慧;果难得我于此难中;皆悉已能辩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顺于生死流;不能反其源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从偈语,我们可以明白佛陀的苦心和慈悲,他虽然已经证得大道,但却深深的怜悯仍在苦海中沉沦的众生,虽然有心传法于大众,但心里也清楚大众福缘浅薄,傲慢无知,缺乏大智慧,被贪嗔痴三毒缠心而不得解脱,若是贸然传法,他们不但不能接受,反而会谩骂诽谤佛法,以至于造下无端恶业。
这是上智者的悲哀,更是众生的悲哀。佛陀作为觉悟者,看见大众的本心被六欲所迷,虽然有心度化,但也颇感为难。
道家上把大众分为上、中、下三等人,认为这三等人对大道的认知是不同的。《道德经》上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士"听见了"道",就会积极照着实行,
"中士"听见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见了"道",就哈哈大笑,根本就不信。老子说,笑吧,若是不笑,反而不能证明这是真正的大道了。
自古以来,大道就是只能被"上士"所接受的。所谓"上士", 实际上就是指的根器好的,悟性高的,福缘深厚之士。但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极少数。既然"上士"永远是少数人,那么大道就不可能被普及。这就好像一棵树上结了很多果子,不可能每个果子都是甜的,总是有酸有甜有涩。但味道甜美的,总是只有少数几个。是师父来寻徒弟,单线传承。但所度之人皆是福缘深厚之人,若是无缘,连见面都难,若是有缘,师父会自然走到你的面前把你带走去随他修行。
树上的果子有酸有甜,尘世中的人也是有愚有贤,怎么可能大同化?相比佛的慈悲,道似乎显得更加豁达,显得更加随缘随意得多。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就是这样,“下士”永远比“上士”要多,有少部分人可以成佛成菩萨,但还有大部分人只能做炮灰, 想度也度不了,时也,命也,运也,这就是宿命,佛法再博大精深,神通再广大无边,因果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业力是无法消除的,人力有时而穷,法力有时而尽,皆因天道不可违。所以佛家还有一句话,就是:“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
何谓有缘?何谓无缘?在道家看来,“上士”即是有缘之人,
“下士”则是无缘之人。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心地善良,自觉的吃素,而且智慧极高,象这类人若是修行自然就比其他人要快的多,但大部分的人根器太浅,智慧晦而不明,被六欲迷失了本性,这些人只能堕入六道轮回当炮灰,这也是天数使然。对于觉悟者来说,最无奈的事情大概就是看到众生沉沦苦海却无可奈何吧!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回向文:
祈愿药师法,大德广弘宣,
现前及当来,遍扬十方界,
法缘转增盛,如日耀中天,
一切众生闻,佛愿广加被,
业障悉消灭,福慧皆圆满,
往生佛净土,速得正等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