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与讲记 (七)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所受用物,皆得无尽。

注解

①   方便: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②   受用物:人们衣、食、住、行上种种需要受用的物质。

讲述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证得大菩提时,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生产多量的受用物质,使一切有情众生,凡有所需求的,皆能够受用无尽。

修学大乘菩萨行,凡有利众生的学问技能,都要学,智慧一天天求增长,到了成佛,一切功德妙法,始能圆满具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所以大乘佛法,并不反对科学物质的发达增产。现代世界科学昌明,有人埋怨它是罪恶的渊薮,其实祸患在于人类不善于运用他,这才引出严重的弊害。人类若增进德性的修养,爱人爱群,善于控制,善于运用,那么科学对于人生,将是有莫大利益的,所以菩萨对于种种有利于民生的知识和技巧,不独不厌弃,而且还应该学,应该会:这样才能解除众生因物质贫乏而带来的苦痛与罪恶。药师如来的第三大愿,特别著重这方面。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游履菩提正路;若行声闻、独觉乘者,亦令安住大乘法中。

讲述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证得大菩提时,若有不信善恶因果,作杀盗淫妄种种罪恶,不幸失去正途而误入邪道者,都要使他们的心志能永远安住于菩提正路中。此外,若有行声闻、独觉的小乘行者,都要以大乘究竟法门令他们安住,得以永不退转。

《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岀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即是使一切众生,尽皆悟入佛之知见。但众生根性千差万殊,好乐不一,事实上不能立即教一切众生都入佛之知见,所以世尊一面以此最高目的为原则,同时随机教化,见行于邪道的众生,即教以三乘法门;见声闻、独觉停滞在自利的化城,即教以大乘究竟法门,叫他们再向前走,直至般涅槃。第四大愿,包括了回邪向正、回小向大。经文中所说的安住,有令他永远不退转的意义。如凡夫确生出离心,向二乘圣道修行,即不再退回凡夫;大乘确发自利利他的广大菩提心,永向佛果而不再退心成为小乘或凡夫。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善防三业,无有毁犯堕恶趣者。设有毁犯,闻我名已,专念受持,至心发露,还得清净,乃至菩提。

注解

①   法:法者梵语云“达磨”,为通于一切之语,无论大小,有形无形,真实虚妄,事物道理皆悉为法。

②   梵行:从一般意义说,指一切清净行(梵是清净的意思)。从特殊意义说,专指出家的不淫戒。约中义说,指佛所制的戒行名为梵行。

③   不缺戒:不缺即能圆满受持:戒者,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即使是心怀恶的念头也不可以。不缺戒,即所有的戒律全部能够严格受持。

讲述

前四愿,依药师如来的自证功德,利乐众生;此下,因众生有了缺陷、苦痛,需要援助救济。上述是与乐,此下是拔苦。药师如来对苦难众生的悲济,以及消灾免难,将由这第五大愿起,逐一显示出来。

这第五大愿说:将来得菩提时,若有诸多的有情众生,于我药师佛的正法中,修行清净的行为,我要成就他们都能圆满受持戒律。佛法中受戒,先是未受令受,已受的令守。受了戒以后,也有不少人不能清净严持。犯了戒,要知道忏悔。如有所犯而不知忏悔,即难得清净。所以药师如来本愿,更进一步地说:设有众生毁犯了禁戒,但由于听闻了我佛的名字,并且一心一意的持佛圣号,对过往错失,至诚发露忏悔,礼拜,供养,时时摄心于佛号佛德上,久而久之,罪业自然消除,内心感受佛的光明,恢复了本来的德行清净,乃至菩提。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诸根不具, 丑陋顽愚、聋盲喑哑、挛躄背偻、白癩癫狂,种种病苦之所缠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皆得端严,众病除愈。

注解

诸根不具:我们的身体为六根所组合而成。六根是眼、 耳、鼻、舌、身、意。诸根不具,即指有外表的欠缺,如眼耳损坏,或手足残缺;有内在的,从外表看来,身体各部虽然完全无缺,但耳舌等失其功用,或智能不足等,均属此种。

顽愚:意根的不懂事理,心性鲁钝。

挛躄背偻:挛是瘸手,躄是跛足,背偻即驼背。

讲述

药师如来的第六大愿说"愿我将来成大菩提时,如诸多有情众生的身体有种种畸形、五官有所欠缺残废,外表丑陋,内心鲁钝,不懂事理,眼瞎耳聋、声音嘶哑不能说话,两手挛曲,两足跛行或有驼背,患了大麻疯或神经反常,为这些病痛所缠身,若听了我药师如来的名号,一心称念,或礼拜供养,蒙药师如来功德威力的加被,皆可得到救治,令身相丑陋的转为端正,诸根缺损的,也都完备起来,各种病苦得以去除而获痊愈。

药师如来发此大愿,众生如有善根,有因缘,能依药师法门的开导去实行,不独身体有疾病、有残缺的众生,可因闻名号而得到彻底救治,即心理不健全的各种病患,也可因佛而好转过来,以致获身心端严的理想人生。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穷困苦,无有归趣,众病所逼,无药无医,暂闻我名,众病消散,眷属增盛,资财无乏,身心安乐,乃至菩提。

注解

①  无有归趣:无所归托的意思。

讲述

第七大愿: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若有诸多的有情众生, 处境贫穷困苦,没有归托,受到多种病的逼迫,又无医无药, 这时如称念药师如来的名号,众多病苦便可消除。亲属朋友逐渐增多,资生之具,全部具足,身心安乐,直到证得佛果。过去由于因缘不足福德薄弱,所以贫穷孤苦。以后,以善根福德增长,身心恢复健康,由于从事事业的努力,便能把家庭建立起来;亲属朋友,也由于人缘的转好而逐渐增多。佛陀的慈悲虽极普遍,但对于孤苦贫病的众生,特别关怀,特别护念和救济。所以世尊在世时,特别提倡施医施药,救济孤独。凡身为佛子,修学佛法,须体念释迦的精神,效法药师的本源,随分随力去做。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众苦之所逼切,极生厌离,愿舍女身,若闻我名,至心称念,即于现身,转成男子,具丈夫相,乃至菩提。

讲述

药师如来的第八大愿,是说若有女人,为女身的众多苦恼所逼迫,而极其痛切,产生了厌离心,愿意舍弃女身,若能闻我药师如来的名号,一心称念,礼敬供养就可以转女成男,具足大丈夫相,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在大乘佛法中,男女本来是平等的。不过,由于社会诸种因素,尚难完全做到男女平等。女人在生理上的苦患,如生育之苦,男子是没有的;女人心理上的苦恼,如嫉妒心、虚荣心也比男子为重;女人的性恪,也有心胸狭窄之处。经说:“学大乘法,修菩萨行,要有大丈夫的精神方得。”因此,这里讲女身转男,不是鄙视、歧视妇女,而是从关心妇女、为妇女解除苦恼立言,应当体会佛陀对于亿万妇女特别慈悲的苦心。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羂网; 复有种种邪见之徒,皆当摄受,令生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乃至菩提。

①  羂网:捉兽的叫羂,捕鱼的叫网。若迷信魔外邪说,就像鱼兽被罩网罗住了一样,不易解脱出来。

②  正见:正确的见解,有了正见,对于事物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除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悟入正道。

讲述

第九大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要使诸多有情众生,都能出离恶魔的羂网。如有众生受了种种邪见的缠缚,药师佛也要用各种善巧方便,导引摄受,使之能安置于佛法的正见之中, 渐令修习四摄六度等诸菩萨行,从而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此愿是佛令众生,从魔及外道的黑暗中,奔向光明的正法。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拘,幽禁牢狱,枷锁鞭挞,乃至极刑;复有众多苦楚之事,逼切忧恼,无暂乐时,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乃至菩提。

注解

① 王法所拘:国家法律称为王法,拘是指受国家法律的制裁。

讲述

第十大愿:是药师如来在因地中,发大慈悲之愿,济拔犯法受禁的众生。他说:若诸有情,因犯罪或受枉而为王法所拘,被幽禁于牢狱,带上枷锁受到鞭打乃至于极刑,身心感到众多的苦楚,逼切忧恼没有一时一刻的安乐。悲心深切的药师如来,愍念到众生的苦痛,所以说:受这些刑罚灾难的有情,若听到我药师如来的名号,由于我的圆满福德力,与广大威神力加被他们的缘故,便能得以脱难,解除一切忧苦,直到证得正等正觉。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火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随意饱满,后以法味令住胜乐,乃至菩提。

注解

①法味:妙法的滋味,即用心咀嚼妙法,领会而心生欢喜。

讲述

第十一大愿说:将来我成佛时,若诸有情生活困难,为饥渴所逼迫苦恼,为了求食的缘故,不择手段而造下了重大的诸恶业。对于这种为环境所迫,贫穷得实在没得吃,没得穿,就需要从经济方面加以解决。药师如来因此发大愿,对于那些无衣无食的众生,若得闻我的名字,依照佛的开示,专心称念,信受奉持,那么我当先以上妙的饮食饱足其身,然后进一步,以无上的佛妙法,使他们用心领会,安住于无限的胜情欢乐之中,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也即是得到究竟解脱乐。也就是说: 饮食只能作暂时的救济,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先以饮食饱其口腹,进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识技能,使之从事职业,这就相对地解决了。再进一步,令其修学佛法,在佛法丰富的宝藏中,得世间希有的无上法乐,那才是究竟的救世济人。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身无衣服,蚊虻寒热之所逼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随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宝庄严具,伎乐、香华皆令满足,离诸苦恼,乃至菩提。

注解

①  虻:昆虫名,形似蝇,种类很多,喜食人畜的血液

②  宝庄严具:以首饰、宝石等修饰身体的珠宝具足。

③  伎乐:娱乐所用的器具。

讲述

第十二大愿,希望将来成佛时,若诸多的有情众生,有的因为贫穷,没有衣服穿,也没有被褥帐子,为蚊虻所苦,冷天无衣御寒,热天也无衣遮体,这样的昼夜逼恼,不胜困苦。若闻我药师如来的名号,专心称念,信受奉持,那么,即能如其内心所好,可以得到种种上等美妙的衣服,亦能得到首饰、宝石等装饰的物品,还有娱乐的用具,花鬘、涂香,皆能得到满足,脱离诸多苦恼,乃至达到菩提。

曼殊室利,是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注解

①     十二微妙上愿:此十二愿,非一般的誓愿可比,纯由大悲心所流露的利他大愿,所以称为微妙上愿:

讲述

以上分别说明十二大愿,现在总结。

释尊说完了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又对曼殊室利说: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微妙上愿。

从十二大愿的内容看,第一大愿为生佛平等愿;此后,便是思想的正确,行为的合理,生活的丰富;缺陷的加以弥补,病患的予以救治,苦痛的予以安乐。不但著重衣食等物质生活,又注意到教育,健康,正常的娱乐,达到人类的和乐生存。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对这些启示得最为明白。所以佛法的流行世间确能领受实惠,确能适应现实人生的。修学佛法的人,能依菩萨的精神去躬行实践,即是菩萨。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