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法门四个层次
去年我讲了,我们药师法门要分四个层次讲,就是浅略释、秘密释、深秘释、秘中秘释,四个层次。
事物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拿水果做比喻,比如桃、李、梨等等,都有表皮,有肉,里头有核,核里有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佛家讲经说法也是一样的,有表、有肉、有核、有仁。这就是说我们的讲解一层一层去深入,由浅略释进入秘密释,再到深秘释,再进入秘中秘释。一般密教来解释法门的时候,都分这四个层次。去年我们主要讲了第一层次,属于浅略释,在座的有去年听讲第一个层次的。我今天第二次讲,是在去年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来讲的。有关第一个层次东西,因时间关系,我今天就不说了,我讲第二层次。第二个层次今天可能不一定讲得完,我尽量把第二层次大概说一说。
第一个层次我着重讲色息心这三个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生与死问题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说过药师经是说明药师法的,药师法的本质是教我们来修药师定的,修药师定来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药师法是教我们了生脱死的法门,既要了生,又要脱死。那怎么了生,怎么脱死呢?就修药师定。而药师定主要是把显教、密教有关的一些功法集中在一起,成为一个了生脱死的系统法门来修。药师定基本的东西,就是讲我们人身的色息心,去年我反复讲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讲了生的问题,无论是生死的生,或者是身体的身,都牵扯色息心的问题。为了说起来方便,我现在先把生死的问题说一下,然后再进一步讲色息心。
我们人类一个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生死问题。人类的个体生活,群体的传宗接代,就是生殖,但最后都有个死亡,所以佛家把这些有关人生重大问题归结为生死问题。佛说他为一大事因缘到世间来,就是为教众生了脱生死。这个生死问题是人类最根本的问题。古往今来,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生死问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现在都不顶清楚,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复杂的。一般说,我们就看到我们当前的这一世,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一世,看不到过去世,也瞭望不到未来世,所以就凭现在世。如果没有修行,没有证得六通五明,你想了解过去世,了解未来世,确实是很困难的。释迦牟尼佛讲佛教各种经典,各种法门,对这个问题说了不少。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去学习研究,还是可以了解个大概。
生死问题,过去佛家、儒家、道家都研究。孔子就讲:“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学生子路问孔夫子生死问题,孔夫子讲,我不知道生,怎么能晓得死呢?这是孔夫子在《论语》里答复他学生的话。但是孔夫子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牵扯到真正的形而上学问题的时候,孔夫子不谈,这是孔夫子一般的情况。难道孔夫子真的不研究这个问题吗?不然。他在《易经》里头,对那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包括鬼神、生死、感应、消息,孔夫子是大讲特讲,他在《易经》系辞里头反复讲这个问题,“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而且能够通“鬼神之情状”,这是孔夫子在《易经》中讲的。这讲话也是真实不虚的,不是说孔夫子不懂生死,《易经》里很多地方讲了这些问题。这是儒家研究生死问题。道家生死问题讲得更多,我们就不去说了。这里我们讲讲佛家怎么来看待生死问题。孔夫子讲“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知道生了,就可以知道死,但反过来要知道死了,你才知道怎么生。所以我今天讲一个生,讲一个死。从死讲起,由死讲到生。
我刚才讲了,第二个层次是秘密释,所以这里就涉及到密教探讨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座大部分人没有修过密,没有受过三昧耶戒,也没有经过灌顶,没有入过密坛,但考虑到方便为究竟,虽然没有密坛,我还是把密跟大家说一说。没讲之前再提醒大家一下,信与不信,你有疑问这都可以,也是正常,但是你不要诽谤。你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以前,就说“嘿,这是迷信!”千万不要简单下这个结论。因为现在我们的科学,超心理学也好,灵魂学也好,对死亡问题都还没有个头绪,没弄清怎么回事。所以牵扯密教的一些内容,大家可以研究,可以学习,但千万不要诽谤,不然的话,就会得不到好处,会有害处,这个我再三提醒。下面我就说这个问题。
我们人不只一世,而是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我们一般以为就是一世,一个现在,死了就拉倒了。如果死了真能够拉倒就了脱了,就好了,可惜,了不脱、拉不倒,所以才成为一大问题,根本问题。如果人死就拉倒了,问题就好办了,就没有这些轮回,没有法界的这些现象,可惜事实上不是这样。死亡我们都还没有经历过,但都会经历这一过程。我们说不怕死,真的不怕死是不容易的,要到死亡了,你想不死亡,也无可奈何。不管你拥有再大的职称、地位、再大的学问,再大的所谓什么东西,但是一旦死亡,你什么都没有了。过去那些帝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最后他撒手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他顾不上了。人们都过这一关,有生就必有死。死亡现象究竟是什么情况?如果我们对死亡问题,在生前没有很好的认识,临到那一天要死亡的时候,你就毫无准备,毫无措施。如果生前对死亡问题能够有所思考,有所准备,那么碰到死亡时,就会对你有帮助。
上次我讲药师经时反复讲,药师经是讲生,不是鼓励人死。要活泼泼地生,要生活得好,这是浅略的解释,到第二层也是对。但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必需要知道怎么样生活,必需知道你将来生活结束以后死亡的现象,你才晓得怎么样去生。死亡对于觉悟者来说,是个小悟。佛教讲大觉悟,小觉悟。大觉悟是成佛。小觉悟有两个,一个是通音,懂得声音这是小觉悟,懂得声音是不容易;再一个就是懂得死亡。比如,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慢慢长大。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所谓长大了,是从他生的时候,一步一步由少年、青年往老年长大。实际上从他生的时候起,就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就好比我们射箭,箭射出去以后,开始发出的一刹那,箭体就慢慢、慢慢地接近靶子的情况一样,所以生命是不断走向死亡。我们绝对不要说长生不老,说我们这个肉体永怛不变,这都不可能的,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道家讲长生不老,是另外修行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的肉体能够永恒不变,长生不老。
——吴信如 《药师经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