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药师法门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弘传概况

声明:此篇文章为慧愿老师参加“第二届中华唐密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该研讨会由中国无锡显云寺、中国无锡横山寺、中国河南准提寺、中国云南水仙寺、中国四川扎加寺、中国四川江堆寺、中国西藏白格寺、日本真言宗醍醐寺、日本种智大学、日本京都四明山一乘院、日本天台宗比睿山行院、斯里兰卡光明山普觉寺、马来西亚北海居士林等机构主办和协办。会议于2019年6月23日在中国无锡市山明水秀大饭店召开。
 

1. 药师法门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弘传概况

 1.1药师经和药师法仪轨的传译

药师法门是依据释迦佛讲的药师经而建立,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药师经的传译过程也就是药师法传于中国的肇始。
在阐述两位现代的祖师弘扬药师经法的功绩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古代和近代高僧大德对药师经法的传译和疏释情况。

一般认为汉译药师经共经过五次翻译:

第一次,东晋西域沙门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一卷,又名《药师琉璃光经》、《灌顶经》,非独立本,乃《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中之最后一卷,距今1700余年。帛尸梨蜜多罗,汉语云吉友,西域人。据《高僧传》记载,帛尸梨蜜多罗于永嘉( 308—313) 年中,始到中国,止于建康建初寺。“蜜天资高朗,风骨迈举,直尔对之,便自卓出于物。”

传文中说: “周顗为僕射,领选临入,过视蜜,乃抚背而叹: ‘若使太平世,尽得选此贤辈,真令人无恨。’俄而顗遇害。蜜往省其孤,对坐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 诵咒数千言,声高韵畅,颜容不变。既而挥涕擦泪,神气自若。其 哀乐废兴,皆此类也。”他一方面精通佛教的梵呗和诵咒,另一方面又合乎中土玄谈人士的作风。“蜜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语言,蜜因传译,然而神领意得,顿尽言前,莫不叹其自然天拔,悟得非常。蜜善持咒术,所向皆验。”帛尸梨蜜多罗翻译经咒,咒法始初传于江东,又授弟子觅历梵呗,传的梵呗至梁代还在流行。帛尸梨蜜多罗于成帝咸康 年( 335—343) 中卒,享年八十岁。诸公闻之,痛惜流涕。

第二次,南北朝刘宋孝武帝时代,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简译《药师琉璃光经》一卷,距今1500多年,今已失传。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则说这本经是“依经抄撰”: “《灌顶经》一卷,一名《药师琉璃光经》,或名《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右一部,宋孝武帝大明元年,魅陵鹿野寺比丘慧简,依经抄撰。此经后有续命法,所以遍行于世。”可见此经因有续命法而获得普遍的信仰受持,故流行于世。

太虚大师说:“但古大藏目录中,尚载其名。又在达磨笈多第三译的序文里有叙述其事,故信有此译。”

第三次,隋大业十一年( 615),达摩笈多于东都洛阳译《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又名《药师如来本愿经》,距今1400多年。达摩笈多,汉语名为法行,故其经上表法行等译。达摩笈多,南印度罗啰国人,年二十三落发于中印度黄华寺,年二十五受具足界,师从普照,在吒迦国一载,住天游寺四年,既而游历诸国。遍历诸寺,备观所学,远游之心,尚未宁处。于商客所,又闻支那大国三宝兴盛,同侣一心,属意来此。而于迦臂施国停住两年,翻越雪山至雪山之西的三国,然后至渴罗盘陀国留停一年。如此算来,至少四年,多则须六年,遂达于瓜州。

开皇十年十月始入京邑,奉敕住兴善寺翻经。开皇十年( 590) 至仁寿末年( 604) ,长安译场的领袖是阇那崛多,而达摩笈多是主要的参译者,而且在义理方面,阇那崛多反而要向达摩笈多请教。在仁寿末,大兴善寺译场主译阇那崛多因故被摈东越,达摩笈多由此开始主持长安大兴善寺译场。大业( 605—618) 年间,隋炀帝于洛阳上林园建立翻经馆。在此译场,达摩笈多翻译出了几部重要的瑜伽行派经典。

大业十一年十二月八日译出《药师如来本愿经》,其所出与慧简所译《药师琉璃光经》大致相同。然此经第一次说“造药师佛像七躯而供养之”。这为来后来义净三藏译出七佛药师埋下了伏笔。

第四译,为唐玄奘三藏所译,经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距今1400多年。

玄奘法师译本现在有两种,一种是现在流通本,一种是原译本。现在流通本添补了帛尸梨蜜多罗译本里有的八大菩萨名,又补了义净三藏译本有的药师灌顶真言及说咒的前后文。印光大师认为三经实本一经,玄奘法师河南人,西元600年出生至664年圆寂,玄奘三藏法师在印度留学十七年,到过一百多个国家,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回国,在长安大慈恩寺翻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第五译,为唐武则天时代义净三藏所译,经名《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前四译唯述药师佛,此译复增六佛,故云七佛本愿功德经。净师译本多六个佛的本愿,又有五个咒,分别是一香积佛除业障咒,二药师佛说消灾咒,三七佛共说如来定力琉璃光咒,四执金刚与释梵四天说咒,五执金刚说咒。义净法师晚玄奘法师二三十年,他从广州出发,循海路经越南、锡兰等地,遍访全印度学者,回国后翻译出此经。

药师法轨的译传,在开元三大士入唐传来纯密之前,已有高僧阿地瞿多三藏来华传杂密部,并翻译《陀罗尼集经》十二卷。《佛说陀罗尼集经翻译序》说,阿地瞿多(唐言无极高也),中印度人,精练五明,妙通三藏,志弘像教,逾雪岭,涉沙河,唐高宗永徽三年正月,广将梵本至长安,建普集会坛,李责力(二合一)、尉迟恭,并受灌顶,法成之日,屡降灵异,京中道俗,咸叹希逢。是即杂密都部建坛灌顶受法之嚆矢(响箭,喻先声)也。《陀罗尼集经》有一部分专讲药师印咒及药师法,如造药师像,燃灯供养,以咒索咒病障,又造七重院坛,布置千灯。中心座上安像,以军荼利结界,供养诵咒等。

汉译药师法轨的单行本凡有六种: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一行撰集。轨。

二、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唐金刚智译。

三、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四、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与上同名异本。

五、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二卷,元沙罗巴译。

六、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一卷,元沙罗巴译。

元沙罗巴上师弘药师法,其仪轨以忏悔祈愿为主。又忏法中有药师忏一种。忏法指依诸经之说而忏悔罪过之仪则,又作忏仪。依准此类仪则而修之,称为修忏。药师忏,又作药师悔过,以药师如来为本尊而行忏悔罪障之修法。

明代僧受登所纂集之《药师三昧行法》一书,即依据药师悔过法而作者,也即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之忏法书,旨在说明依药师如来之誓愿而离苦得乐之行法。内容包括定名、劝修、方法、释疑。因当时往生西方之思想极为盛行,故作释疑,以肯定本书为致福消灾之要法及明心作佛之秘典。后世凡消灾延寿之法事,多礼拜此忏,即今所谓之药师忏。藏传佛教药师经法中有讲医方药物者,藏传药师法主要就是学藏传的医方明。

日本空海自唐取回的经轨中,间有不详其撰述之人者,药师仪轨一卷,亦成于永贞以前者也。日本高野山至今仍按空海从唐取回的药师法经轨修行。日本最澄在唐从国清寺惟象受大佛顶大契曼荼罗行事,惟象则阿地瞿多之传也。又从寿州草堂寺比丘大素(字海镜)受五佛顶法,大素则菩提流志之付法也。最澄所传法,主在杂密,两部则未全,却后受诸空海云。最澄回国造药师佛大像于比睿山,千余年灯火不绝至今。


1.2药师法仪轨的再出

药师法一 此法次第二卷:印相一卷,真言一卷。传教大师作,或慈觉作,又或朗澄和尚集,依苏悉地经。

药师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日本大周(上下合)然法桥传  明行法 净琉璃净土标  日本传教大师传  此中明药师曼荼罗并十二神将形象  药师如来肝心法  香远国所传不空三藏所轨隐密 此中有十二大愿印并攻佛各别印

药师如来略次  第十八道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  佚名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弘一法师辑

东方药师如来消灾延寿火供仪轨    瑜伽士陈健民闻天语而造,见《曲肱斋护摩仪轨集》。


1.3历代对药师经法的疏释

药师经疏一卷  唐窥基撰

《本愿药师经古迹》    新罗青丘沙门太贤撰 新罗景德王(742—764)时期高僧,

《药师如来本愿经疏》  唐淨影寺慧远撰 存于敦煌遗书

《药师经直解》  清灵耀撰

《药师经镫焰》  清净挺著

《药师经疏钞择要》 清伯亭老人疏钞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讲,学僧竺摩记,民国廿三年四月于宁波阿育王寺。

太虚大师曰:“依此《药师佛》而作延生法事,虽尚流行于中国,然能讲解修行者,则如凤毛麟角。就吾数十年足迹之所至处,皆未遇见讲习此经者。今能于此释迦如来舍利道场之阿育王寺宣讲此经,亦诚为现代佛教中极可纪念之盛世也!”

《师如来法门略录》,弘一法师辑。“今人持名者皆曰‘消灾延寿药师佛’似未尽善,佛名惟举“药师”二字未能具足。佛德惟举“消灾延寿”四字亦多所缺略,故须依据经文而曰‘药师琉璃光如来’斯为最妥善矣。”

《关于药师如来法门答佛学书局书》,弘一法师(一九三五年乙亥年)。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九年五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

“最后,再就持念药师佛名的方法,略说一下。念佛名时,应依经文,念曰「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不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

《药师经析疑》,弘一法师撰。

“是经唐疏,今多遗佚。弘一大师暮年,据中、日古德著述,编著《析疑》一卷。末附数语,以系例言,今移卷首。大师躬自署签,下注辛巳十月二十一日始录稿。惟方缮数行,应泉城之请弘法而辍,旋即迁化。遗稿珍藏箧笥(藏物的竹器),知者实缈。按《义疏》:日僧实观撰,共三卷。文中冠「案」字者,大师所阐释也。辛巳为一九四一年,大师年六十又二,时居温陵茀林禅苑之尊瞻堂,盖示寂之前一年也。”

复次,世界既有成住坏空,则众生栖息其中,亦有生老病死,死生生死,生死流转,故无生而不死或死而不生者,所谓“死者乃生之始,生者乃死之终”,正明生死不断。而生时即有父母、妻子、朋友、家族、社会种种关系,若能依此消灾延寿之法门,作种种资生之事业,则生之问题解决矣。然死后须随善恶业因,升沉于天上、人间、鬼、畜、地狱,若依出世三乘教法修行,即得超越轮回六趣,或依弥陀法门而得生净土,则死之问题解决矣。故人生时则有相资相生之关系,依佛教法,得消灾延寿之益;临命终时,则转生善道,或往生淨土,乃至六亲眷属,广作佛事,水陆空行,超度亡灵;而人世之生死二大事,均有办法矣。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印顺法师1954年秋讲于台北善导寺。印顺法师一叙缘起说:“药师经,民国二十三年,太虚大师在宁波阿育王寺,曾讲过一次,法缘极盛,当时还记下一部很好的讲记。我们的国家,多灾多难,特别是今年,大陆闹著空前未有的大水灾。我们来宏扬药师法门,是显得最有意义的。因为种种灾难,是由众生业力所招感,佛教本著解救众生苦难的慈悲立场,设有消灾法门,使众生消除业障,脱离灾难。本寺九月将启建药师法会,为上至元首下及军民人等祈祷,大家能消灾延寿,免难得福。所以在法会之前,先讲本经,了解得其中意义,将来大家参预法会,一方面仗三宝威力加被,一方面自己依法进修,才能真正达成消灾免难的目的──此是讲说本经的近因缘。”

为研究对比方便,在此特恭录太虚大师讲药师经的因缘,选自《药师经讲记》:“今讲此《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可有三种因缘:

甲、  近人学佛注重现生应用。人生在世之大事,莫过生之与死,而最难解决之问题,亦唯生死而已矣。是以诸佛兴世,无非将自己所证知的如何解决生死问题之经验与方法,宣扬开示,使一切众生依之实行,而得解决人生最难解决的生死问题。如释迦世尊之降生为娑婆教主,应此界之机,示现成佛说法等事,其所为之目的,即使吾人由之而对生与死之问题获得相当的或究竟的解决办法。故吾人称释迦为本师,通常皆目之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凡佛弟子,皆奉为根本之师,亦以现今世上所流传之佛法,皆导源于释迦佛也。

但中国诸大丛林之大雄宝殿中,皆供三佛,中供释迦,其左右兼供药师与弥陀者,正显释迦在此界为主中主,药师弥陀为主中宾。主中主者,乃如如不动之无为妙体,虽无为而无不为,一切诸法莫不依止此,一切作为咸皆归向此,故能达生死本空而究竟解脱者,即为主中主,而更不须他求。然对世界众生之未了生死者,从如如不二之妙体中,开出药师与弥陀之两大囧珐门。将济生之事,付与东方之药师;度死之事,付与西方之弥陀。盖东方位四方之首,居四季之春,生长万物,故资生延寿之事属之;西方位四方之三,居四季之秋,万象萧条,故救死度亡事属之。是知药师弥陀,乃从此界释尊全体所起之大用,虽有消灾度亡之别,摄用归体,咸不外乎无为而无所不为之释迦佛;而体用别论,亦不妨列有三佛也。

中国自唐宋以来,于佛法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偏向弥陀法门,故以弥陀法门,最极弘盛。中国人有不知释迦与药师之名者,而弥陀则人人皆知,可见唐宋后之中国佛教,偏于度亡方面,信而有征矣。由此之故,社会人民往往有认佛教为度死人之所用;死后方觉需要,而非人生之所须,是甚昧于佛教之全体大用。

近年以来佛教渐普及于中国现社会各界人士中,种种经营建立佛教之团体,且依之修学者,不乏其人,尤其注重于应用到现代社会之新佛教精神,如办佛教孤儿院,义务学校,施医所等社会公益事业,改善家庭社会之生活,使一般人于现生中得佛法之益。过去偏重于荐魂度鬼之佛教,已一变而为资养现实人生之佛教矣。然此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而说明在此经中者,此于过去专重度亡之佛教,有补偏救弊之功能,尤合于现代人类生活相资相养之关係,故今有讲此经之需要。

但人生依是药师弥陀二佛,对于生死二事虽得相当办法,然究竟办法,仍在直达如如不动之主中主释迦佛。此即真如法界,人人本具,各各不无之天真佛也。若能契会于如如理,则真如境内,本无生佛假名,平等慧中,何有自他形相,涅槃生死,等同空花,是则第一义谛中尚觅生死了不可得,何有生死大事之欲待解决耶?良以无始不觉,飘堕于如梦幻泡影之生死海中,旋转无已,此诸佛所以出世,佛教所由建立也。由是而体达生死本空,了不可得,固毋须向外他求;若或生存之欲求未尽,则须仗药师法门而消灾除难,成就福寿,即此人生,可得无上利乐。如由父母妻子之相资相生,即成家族,由各个家族相助相养,即成社会,由维持社会秩序,即成国家,乃至诸国互济相资,即成全人类世界。不但此也,即宇宙间之形形色色,动物植物,皆有相生相养相资相成之关係,而构成有情与器世间也。

乙、中国名东震旦土即为东方世界。药师佛所住之东方琉璃世界,乃以此娑婆世界为标准而言。谓从此界东去经十万殑伽沙(恒河沙)世界,有一国土,名净琉璃,其佛名药师琉璃光。此以佛眼视之,十万殑伽沙世界外之世界,亦犹吾人视法堂前之舍利殿耳;而在凡夫观来,渺渺茫茫,不可捉摸,非特想像不能及,即言说文字亦莫能到,入于不可思议矣。但依佛法而随顺凡夫心量,不妨将广大之事,缩小而说。假如以释迦佛降生之中印度,当为娑婆世界,则从中印度经东印度及诸小国,而至东震旦土,(亦译支那、天竺、身毒、真丹。震旦者,八卦东方曰震,东方日出曰旦,皆符万物生长义。)则东震旦土即可视同东方琉璃世界也。不但此也,即此世界人类之思想、文化、道德观之,吾人所居之东震旦土,亦与东方琉璃世界之药师法门相符。盖吾中国之思想文化,如孔、孟、老、庄等学说,及尧、舜、汤、武、周公等古圣先贾,皆重于人生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皆现生之事。若由中印度而西之天方、犹太、埃及、希腊、罗马等古国视之,就其所倡之摩西、基督、回回等教,说世界人类为上帝所创造,人生在世无别事,只求死后回复到上帝之天国,故其对现实人生更不求办法,唯一之目的,在求上帝哀怜早生天国,故皆偏重于死事。

由此将范围缩小观之,以中印度为娑婆,由中印度而东至震旦土,宛然东方之药师琉璃世界也。且其注重资生事业,尤皆与药师净土极相符合;中印度而西至犹太、罗马等,偏于度死之事,正近似于西方极乐世界之往生法门。由是观之,今东方中华民族之东震旦国,其民族性,及古圣先贤之道德文化,皆与琉璃世界之药师法门相宜,乃提倡讲演此经之第二因缘也。

丙、依药师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国及人间净土。

依据前二义以合明之,谓此《药师经》中释迦佛说,东方有琉璃世界,其世界有药师琉璃光如来;其世界如何严饰,其佛因地时如何发大愿利乐有情而得此报,乃至于中,有日光月光等菩萨住其中。若近摄之为东震旦土,即可视为现今中国人民之理想国。如何实现此理想国?则佛教中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依吾人心理中所想像之琉璃世界为模型,如工程师之先有计画图样,依之而施建筑工作,则此东震旦土,亦即可成为琉璃世界。故愿吾国人民,应以琉璃世界为理想国,定为趋向之标准;依药师之本愿,而发愿,使将来世界如何如何,集修众行,则因圆果满,琉璃世界实现匪遥矣。

再推广言之,以今世交通所及之地球人类,概依药师如来如何发愿修行而成琉璃世界之方法行之,则人类之理想世界,亦不无实现之希望也。故今日之学佛者,应将药师如来,如何发愿修行之方法牢记于心;孤掌难鸣,象擎易举,集众人之力量,方可转此污浊娑婆为清洁琉璃也。以今日重重困陷于水深火热中之中华人民,尤宜急依此法,以求安全之出路;即今全世界人类,斗争炽然,人命朝不保夕,亦唯依此药师消灾延生之法,乃能转祸为福,是则提倡讲演此经之第三因缘也。”

故于释迦佛法中,济生之事,须藉此经;度死之事,乃属《弥陀》等经。今欲将唐宋以来偏重度亡之佛教,变为适应今日现实人生之佛教,以逗近人学佛注重现生应用之机宜,乃提倡讲演此经之第一因缘也。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