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第一辑(六)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卷   下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于佛光内寺


“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及受持者,以彼七佛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威神之力,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讲述

曼殊室利又接着说:“世尊!若是此药师七佛经宝流行的地方,有人能够恭敬受持,以那药师七佛如来的本愿功德力,并且又听闻药师七佛名号,那么在药师七佛经宝流行的区域内,不会有死于非命的,同时也不会被其他邪神恶鬼夺去他的精灵之气。假设精气已经被夺的,也会恢复健康,如同正常时候一样,身心安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欲供养彼七佛如来者,应先敬造七佛形像,安在清净上妙之座,散华烧香,以诸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戒斋,食清净食,澡浴身体,著新净衣,心无垢浊①,亦无恚害,于诸有情,常起利乐慈悲喜舍②平等之心,鼓乐弦歌,称赞功德,右绕佛像③,念彼如来所有本愿;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其所愿,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一切皆遂。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其家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上妙资具,恭敬供养彼诸佛者,恶梦恶相诸不古祥,悉皆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④、悬崖险道⑤、恶象⑥师子、虎狼熊罴⑦、蛇蝎蜈蚣,如是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所有怨敌悉皆退散。

注解

①垢浊心:比喻心性之妄惑、烦恼。

②慈悲喜舍——慈:与一切众生乐。 悲:拔一切众生苦。 喜: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 舍:即平等心,不分冤亲、爱恶,一律平等对待。

③右绕佛像:是表示敬佛,印度以右为大,故绕佛皆从右而左。

④刀毒:即战乱时的一切灾难。毒是遭毒药所害。

⑤悬崖险道:即绝崖峭壁,危桥险坑。这些地方容易失足坠落。

⑥恶象:象中暴戾的。人若碰上它,会被蹈死。

⑦罴:形状像熊,能够直立,亦称人熊。

讲述

世尊对曼殊室利说:“是这样的。没错!就如你所说的。”接着又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及善女人等,想要供养那药师七佛如来,应该首先敬作药师七佛的形像,然后在高处敷设清净的供桌安置佛像,在所供的佛像前,应该供奉种种花,焚烧种种香,并以种种幢幡来庄严供佛处,如此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吃清净的食物,沐浴更衣,保持芳香清洁, 并随时保持衣服的清净。还有内心必须清净,不生一点垢秽妄惑烦恼的心念,不发怒,也不存有害人之意。对一切众生要心怀利益安乐,慈悲喜舍之念头,击鼓作乐,唱念赞偈,由右而左,恭敬地绕着药师佛像,还要内心忆念药师如来所有功德。读诵《药师经》时,要深深地思惟,以求理解其中精华奥义, 然后才能为人演说开示。随众生所乐意追求的,求长寿的得长寿,求富饶的得富饶,求官位的得官位,求子女的得子女,一切都能如其所愿。若是有人在睡觉时忽然作恶梦,看见种种恶相,或不祥的恶鸟来聚集家中,或者在住所百种怪异的现象出现,遇怪异现象扰乱的人,若能够以各种美妙资具,恭敬供养那药师七佛,那么所有恶梦、恶相等不吉祥的现象,就会全部隐藏消失,不能成为危害我们的祸患。或有水灾、火灾、刀灾、毒害,或身处绝崖峭壁,容易失足坠落,遇到恶象狮子,猛虎凶狼、熊、人熊等凶猛的野兽,还有毒蛇、恶蝎、蜈蚣、 蚊虻等可怕的毒虫,众生若能一心一意念药师七佛,恭敬供养,一切恐怖、可怕的灾难,都能得到解脱。若遭遇外国侵扰,或盗贼造反叛乱,若能忆念恭敬药师七佛,这些内乱外患的灾难,都能得到解脱。”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①,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二十四戒②、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诸戒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生三恶趣中。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七佛如来,众苦皆除,所生之子,颜貌端正,见者欢喜,利根③聪明, 少病安乐, 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注解

①尽形不事余天:尽形,即尽形寿,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不事余天,即不事奉或信仰其余的天魔外道。

②菩萨二十四戒:发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戒数有多种,一般为四重戒、四十三轻戒。

③利根:很锐利的根器。

讲述

世尊又告诉曼殊室利说:“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从皈依三宝起,到寿终为止,不事奉、信仰其余天魔外道,只有一心一意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禁戒,如五戒、十戒、菩萨四十三戒,刍二百五十戒、刍尼五百戒,在所受的各种戒律中,无论是任何一种戒,或有触犯毁戒的,当然会怕堕入恶趣。其人若能悟道,及时专心称念药师七佛的名号,以及恭敬供养,那么必定不会堕于三恶趣之中。或有女人临生产的时候,受到极大的苦痛,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药师七佛如来,一切生产的苦痛,可以全部消除,而她所生的子女,形貌色相端正,凡看见的都心生欢喜,并且天性敏利、聪颖明慧,从小至大,少有疾病,安稳快乐,没有夜叉、恶鬼等非人来夺其精气,容易抚育成人。”

 

尔时世尊告阿难①言:“如我称扬彼七如来名号功德,此是诸佛甚深境界②,难可了知,汝勿生疑。”阿难白言:“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③深义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皆无虚妄。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④可使倾动,诸佛所言终无有异。世尊,然有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境界作是思惟:云何但念七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便生诽谤。彼于长夜⑤失大利乐,堕诸恶趣。”佛告阿难:“彼诸有情若得耳闻诸佛名号,堕恶趣者,无有是处,唯除定业不可转者。阿难,此是诸佛甚深境界,难可信解⑥。汝能信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及独觉等皆不能知,唯除一生补处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七佛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诸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巧方便、无量广大愿,如是行愿善巧方便,我若一劫若过一劫说不能尽。

注解

①阿难:梵语喜庆的意思。为释尊在家时的堂弟,博闻强记,为佛出家弟子中“多闻第一”。他前后跟随释尊二十年, 佛所说法,都能记忆不忘,是结集经典的重要人物。

②甚深境界:法之极妙谓之甚深。境界指佛与众生、凡与圣各因其不同知觉程度的分限差别。佛的智慧及其慈悲所行是甚深无量的。《法华经》云:“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③契经:契合于众生根机,又契合于真理的经文——佛经。

④妙高山王:即须弥山,此山高广为众山之王,故称为须弥山王或妙高山王。

⑤长夜:比喻凡夫流转生死,无明之昏也。《胜宝窟》中本日:“长夜者,生死远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又生死难晓,故称长夜也。”

⑥信解:听佛说法,初信之,后解之。

⑦一生补处菩萨:言下一生就可成佛,补到佛位的菩萨。

讲述

那时,世尊告诉阿难说:“以上我称赞宣扬那世尊药师七佛如来所有的功德,是十方诸佛极广极深的境界,在一般众生是最难以了解的,你听了可相信么?”阿难向如来佛禀告说:“大德世尊,我对如来所说的佛经,深深信受,绝不产生任何疑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动身发语,以及起心动念, 一切身、口、意三业妙用,无非是清净法界的等流,无非是智慧慈悲的表现。”他又接着说:“世尊!纵使天空的日月轮,可以令它堕落下来,地上的妙高山(须弥山)可以使它倾倒移动,而诸佛所说的话,绝对真实不虚,没有一点变动的。世尊,有些众生,因为信根不具足,听说诸佛的奥秘境界,便作这样的想法:凭什么理由,只念药师七佛名号,就能够获得那么多的微妙功德和殊胜利益?由此疑惑不信,继而更生出种种诽谤,这样的人会在漫长的生死长夜中,得不到佛陀慈光的照耀,一切福德智慧无由滋长,失去了极大的利益安乐,永远堕落三恶趣中,流转无穷,求出无期”。佛告诉阿难说:“这些众生,若是听闻药师七佛名号而起净信,一心受持忆念,不生丝毫疑惑;如果这样而还会堕于恶趣,这是绝无可能的。至于那一定受报的不可扭转的业果,则当别论。”

世尊又说:“这以上所说的药师七佛的无边功德,是诸佛所行奥妙的境界,一般众生难以相信、了解,而你现今却能深信受持,当知此是如来慈悲威力的加被。”“所有证得小乘极果的声闻和独觉,以及未登初地之前的诸菩萨等,也都同样不能真实地确信和彻底地体认。只有下一生就能成佛的补处菩萨, 才能如实信解。”释尊又进一步说明:“在生死轮回中,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能于三宝中,起信敬重,也是非常难得的。能听闻世尊药师七佛的名号,更是极难得的。”“那药师七佛如来, 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功德?因为,在过去菩萨因地中,修无量的菩萨行,发无量的广大愿,所以成佛以后,即有无量的善巧方便慈济一切众生,并使之离苦得乐。我即使以一劫,或一劫余那么长的时间,来广说药师七佛如来的无量行愿和善巧方便,也说不完;因为劫的时间虽长,而究竟是有限的,而药师七佛的广大弘愿,及其善巧方便,却是没有穷尽的,怎么说也说不完。”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①,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于后末世像法起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之所逼恼,身形赢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目视皆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身卧本处,见彼琰魔③法王④之使,引其神识⑤,将至王所。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善恶之业,悉皆记录,授与彼王。王即依法问其所作,随彼罪福而处断之。是时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诸佛,种种庄严如法供养,而彼神识或经七日或二七日乃至七七日,如从梦觉,复本精神,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报⑦不虚,乃至命难亦不造恶。是故净信男子女人,皆应受持七佛名号,随力所能⑨恭敬供养。

注解

①救脱:顾名思义,即救拔众生脱离苦难的菩萨,是依德立名。

②知识:有学问的人,如师长等。又是朋友的异名。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就是说大阿罗汉都是众生的朋友。

③琰魔:即中国俗称的阎魔王。

④法王:佛教称法王有三:一、推行十善,以正法治世转轮法王;二为铁面无私,治埋地狱罪犯的琰魔法王;三即于一切法得大自在的无上法王——佛。三者虽同称法王,而意义有差别。

⑤神识:心识灵妙,不可思议,叫做神识。

⑥俱生神:即众生的第八识,第八识是藏识的意思,因为它能藏诸法的种子,所以能记录人的善恶。

⑦业报: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业因与果报。

⑧命难:生命受到威胁。

⑨随力所能:尽自己最大努力,筹备高级珍奇之物,或尽己所有,不计等级、丰俭好差,惟在至诚虔心。

讲述

当释迦如来开示结束时,在法会的听众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叫“救脱”,他露出右肩,右膝跪地,两手合掌,很敬重地对如来佛行了一个礼,然后禀告说:“大德世尊,到佛灭千年后,像法时期,有一些众生善根微薄,业障深重,为种种病患所困厄。一病就是数月或数年,羸瘦如柴,不能饮食,越病越重,喉咙口唇,由于热度高,因此干燥焦破,不能说话, 眼见东西南北诸方黑暗来侵袭,种种死亡的现象出现眼前。临死时,其父母兄弟、妻儿等亲属、朋友、师长等,围绕着病人啼哭啜泣。病人在垂危之际,虽然自身还是卧在病榻上,但却看见琰魔王的使者来拘引他,把病人神识拘引到琰魔王跟前, 听候审判。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俱生神,形影不离地跟踪着,随我们所作的事情,无论是罪是福,是善是恶,皆丝毫不遗漏地完全记录下来,待我们命终之后,便原原本本将之全部授与琰魔法王。这时琰魔法王就依着记事簿册,审问那个拘去的人,并且计算他平生所作的事,看到底是善多,还是恶多?然后随其罪福轻重,而处决判断他该受何种业报,病人的父母亲属师长朋友等,要诚恳为他皈依世尊药师七佛如来,依法恭敬供养,那病人的神识经过七日,或十四日,或四十九日,得以还复苏醒过来,生命得以延长,如同从大梦中醒来, 恢复原本的精神一样。病中所梦见皆历历分明,能一一记忆, 并确切明了善业与不善”所应受得的果报,由自身历其境,确实证见到业感果报的缘故。所以从此以后,不但平时不做越轨的非法行动,乃至遇到有人威胁他的生命,逼他作恶时,也宁可牺牲生命,不愿造作任何恶业。因此,凡对药师七佛有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都应该受持称念药师七佛如来名号,随自己的力量,尽自己所能去做,恭敬供养药师七佛。”

 

尔时具寿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①,恭敬供养彼七如来,其法云何?”救脱菩萨言:“大德②,若有病人及余灾厄欲令脱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持八戒斋,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其所有供佛及僧,昼夜六时恭敬礼拜七佛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象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其七灯状圆若车抡,乃至四十九夜,光明不绝,造杂彩幡四十九首,并一长幡四十九尺,放四十九生。如是即能离灾厄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大德阿难,是为供养如来法式。若有于此七佛之中随其一佛称名供养者,皆得如是无量功德,所求愿满,何况尽能具足供养。

    注解

①善男子:阿难称救脱菩萨为善男子,因救脱是菩萨,但现在家相,故以善男子称之。

②大德:救脱菩萨尊称阿难为大德,因阿难虽属小乘行者,而现出家相,为尊重出家比丘,故称大德。

讲述

这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说:“善男子,应该依什么方法恭敬供养此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救脱菩萨答复阿难说:“若有病人及有灾难之人,要想脱离危难、病苦,亲属朋友或相识, 应当代替他,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同时,应以种种清净饮食,及其余各种资生用具,随力量所及,多少不拘,随分供养佛及比丘僧。又于昼夜六时中虔诚礼拜,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专心诵读此药师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盏灯,造药师七佛形象七尊,在每尊宝像前,各都供置七盏灯,七盏灯摆成圆形如车轮。灯要有人照应,从第一天直到四十九天,务使光明不绝。制造五色的彩幡四十九首,并造一长幡四十九尺, 放生四十九个杂类众生。如能依照以上各种办法去做,病人及灾难之人得以脱离危厄灾难,不再为诸横恶鬼所执持。阿难, 以上做法就是供养药师七佛的法式。即使是于药师七佛之中随其方便,只供养其中一个药师佛,称名持诵其号,都有上面所讲的无量功德,所有需求都能满足,更何况同时全部供养药师七佛,其功德更是无量广大,愿求更能实现。”

 

复次大德阿难:若刹帝利①灌顶王②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③、日月薄蚀难④、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当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放大恩赦,脱诸幽厄苦恼众生.如前法式供养诸佛。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稳,风雨顺时,谷稼成熟,国内众生无病安乐,又无暴恶药叉等神共相恼乱,一切恶相悉皆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皆得増益寿命色力,无病自在。大德阿难,若帝后、妃主⑤、储君王子、大臣辅相,宫中婇女、百官黎庶⑥ 为病所苦及余厄唯,亦应敬造七佛形像,读诵此经,然灯造幡,放诸生命,至诚供养,烧香散华,即得病苦消除,解脱众难。

注解

刹帝利:印度当时有四姓阶层,刹帝利为四姓之一,是王族。

②灌顶王:印度习俗,太子将要登位时,即举行-种隆重的灌顶礼,取东南西北四大海水盛于瓶中,浇灌太子头顶,近于现代加冕礼,故名灌顶王。

③星宿变怪难:天上星宿本来出没有一定规律,若起了特殊变化,很可能预兆着国家灾难的来临。

④日月薄蚀难:天文现象的变化,与人世有密切的关系,因它的变化,可能有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等出现,引起种种社会问题。

⑤妃主:帝王除皇后外,还有其他妻妾,都称为妃主。

⑥黎庶:即黎民、百姓。

讲述

救脱菩萨再次对阿难说:“若刹帝利、灌顶王等,遇有灾难,亦即国家有难时,如全国流行传染疾病、瘟疫灾难,或受了邻国侵略和逼害而引起灾难,或在自己国内,发生土匪流寇叛逆的祸乱,天上的星宿发生了特殊变化,预兆着灾难来临,日月天文的变化引起天灾人祸,以及风不调、雨不顺所引起的灾害,还有雨季不下雨引起的旱灾。一个国家若不幸遭逢上述各种灾难,应该怎么办?身为国家元首的刹帝利、灌顶王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为所有入民,起大慈悲心,赦免牢狱里的犯人,恩赐诸受难的众生,依前面所说种种供养之法,至心恭敬,供养世尊药师琉璃光七佛,那么,由这两方面的功德善根,以及药师佛本愿力加被的缘故,便可使这个国土灾难解除,人民即得安稳自在,风调雨顺,稻谷农作物都能成熟丰足,一切众生身体健康,无病无难,生活得欢喜快乐。同时,在那个国界内,也绝没有凶暴邪恶的药叉等神作怪,恼害众生,一切不吉祥的现象,也都立即隐没不现,即刹帝利、灌顶王等,也都寿命增加,气色体力充沛,身心无病,自在快乐,全国上下都得增益。”救脱菩萨又对阿难说:“若是国王和皇后、妃子、太子和太子的兄弟,国家重臣大官,太监宫女以及所有官员和老百姓,上自后妃,下至一切民众,若为一切病苦所缠,或遭受其余灾难,也应制造药师七佛圣像,读诵此药师琉璃光七佛经典,燃灯续明,制造悬立神幡,放生种种物类,虔诚供养,燃各种名香,散各种杂色鲜花,这样一切病苦便得以解除痊愈,所有众难完全解脱。”

 

尔时具寿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仁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由是世尊为说咒药,随事救疗,然灯造幡,修诸福业,以修福故,得延寿命。”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一者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不授其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吉凶,杀诸众生,求神解奏,呼召魍魉,请福祈恩,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迷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二者横为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噉。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魇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讲述

这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说:“善男子,众生已经尽其寿命,如何可以增益延续?”救脱菩萨回答说:“大德,你难道不曾听闻如来说过有九种横死吗?以是之故,世尊为众生念药师咒救度灾难,治疗疾病,劝众生制造续命幡,燃灯供养三宝,修种种福德,因此之故,便可延长寿命。”阿难又问;“什么是九横死呢?”救脱菩萨说:“第一横死,若有些众生患了病,起初病虽轻微,然而没有医生诊治,没有汤药,没有看护患病的人,假设又遇庸医,乱开药方,给与不合病症的汤药,实在不应该死的,而却被误害,致遭横死。另外又有一种人,舍三宝、正法不信,却相信世间一些思想不正的邪魔外道、妖孽巫师,胡乱说福道祸,这样被他们恐吓,极度恐惧,心思自然不能自在,于是便去抽签卜卦,询问祸根所在,听凭邪道指示,宰杀牛羊猪等各种众生,作法祭祀,禀奏神明,呼求鬼神帮忙,请求消灾纳福保平安,以求长命延年,可是,终究得到相反效果。这样愚痴无智,颠倒迷惑,信仰邪魔外道的结果,遂使他不能寿终正寝,死后还得入地狱,受无量苦,没有头之日。

第二横死,因做了危害国家人民的事情,触犯了国法,罪至死刑。第三横死,喜欢打猎,捉取鸟兽来嬉戏,耽于淫欲,嗜酒如命,这样不务正业,终日游荡无所节制,如此精力一天天消耗减损,加之心绪邪乱,邪神恶鬼恰可乘虚而入,夺其精气而置之死地。第四,丧身于火灾之中,或死于炮火之下。第五,遭遇水灾,被洪水淹没,或失足落水而死,或乘船遇难溺毙海洋。第六,为毒蛇、狮子、虎狼等种种恶兽所吞食。第七,堕于山坑险谷、悬崖断壁而死于非命。第八,为毒药、魇祷、咒诅、起尸鬼等所中伤,受毒害而死。第九,或因没有能力谋生,或遇荒年,为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这一切都是未尽天年,而遭意外丧命的,便是如来所说的九种横死。其余尚有无量无数的种种横死,此处难以一一细说。”


上一篇: 出版说明
下一篇: 第一辑(七)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