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药师经的翻译和传播

我们现在修学的药师法门是根据《药师经》建立的,而《药师经》是阐明药师法的,我们汉传佛教《药师经》曾经有过五种翻译的本子。

第一种译本,是从印度梵文翻译成汉文的译本,那时候经的名字叫《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灌顶拔除过罪(过罪能够拔除)。《生死得度经》不是独立本,是附在《大灌顶神咒经》的后面。《大灌顶神咒经》有十二卷,最后一本叫《佛说灌顶拔除过罪》,这部经是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的。这是最早翻译的一部《药师经》帛尸梨密多罗是印度人,帛尸梨密多罗的意思是吉友。他是在中国最早翻译密教经典的一位法师。他翻译过《大灌顶神咒经》、《大孔雀王神咒经》,都是中国早期密教丛书。帛尸梨密多罗来到中国的时候,印度和西域密教已经很发达了。

第二种译本,《药师琉璃光经》一卷,是刘宋孝武大明元年,慧简法师在秣陵鹿野寺翻译的,已经失传,但是在古大藏中仍然存在着这译本的书目。第三次翻译《药师经》的时候还说过这套经,达摩笈多的第三次翻译的序上讲了这件事情,讲了有第二译这个译本。

《药师经》的第三次翻译就是《佛说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这是隋朝时候达摩笈多翻译的。达摩笈多的意思叫法行、法密或叫法藏。这个经是以达摩笈多为主来翻译的,还有一些帮助翻译的。达摩笈多在翻译经的序文里讲得很清楚:慧简的第二译,有些意思没有通达,翻译得还不够好,所以我来第三次翻译。达摩笈多是南印度罗啰国人,二十三岁在中印度黄华寺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他跟着他的普照师父在吒迦国一年,后来在天游寺住了四年,又游访西域各国十几年。他听说中国笃信佛教,于是就跨过雪山走了好几年的路程到了我们西北的瓜洲。隋朝开皇十年,就讲入了隋朝的都城,奉了皇帝的命令在大兴善寺翻译《药师经》。后来隋炀帝下命令在洛水南滨上村园建立了一个译经馆,达摩笈多就参加了译经馆的翻译工作。仁寿末年主译阇那崛多因被处罚到东越,于是达摩笈多就接替了他主译位置,专门主持翻译。大业十一年十二月八日他就把《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全部翻译出来了。他翻译的第三译和第二译大致相同,但是第三译的译本说了要造七尊药师像供养的事情。这第三译的译本现在还在。

第四译,是玄奘法师译的,就是我们手上玄奘法师译的这本。这是我们现在流通本所依据的本子,但是现在的流通本和原来玄奘法师翻译的译本有点不同,就是现在的本子比原来的玄奘译本增加了一些。第一个不同处:在东晋帛尸梨密多罗的第一译本,有八个菩萨的名字,玄奘原来翻译没有八个菩萨的名字,现在的流通本是后人根据几个译本的对校把第一译本的八个菩萨名字加进玄奘法师的译本里去了。第二个不同处:就是现在玄奘的本子又加上了义净三藏的七佛药师本子的咒语。玄奘本原来没有咒语。还有,说咒的时候,前文后文一起大概有二十余行四百二十八个字,是从义净三藏本子补进玄奘本子里去的。

玄奘译经根据的梵本,和达摩笈多根据的梵本可能不相同。所以现在玄奘的译本没有的,就要把帛尸梨密多罗的译本和义净的译本补上去。为什么把帛尸梨密多罗译的八个菩萨的名字,义净译的咒语要补进去呢?这就是为了法义周全。后来许多经师、法师认为这样补非常合理,契经契义,如理如法。因为玄奘法师那时候翻译根据的梵本可能不完整,那个时候印度传来的《药师经》梵本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有根据多的译的,有根据少的译的,因而译本也就不完全。现在的能够根据译得完全的补进去就比较完整了。这是第四种译本。

最完整的译本还是第五种译本,就是《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就是我们今天大家手持的要讲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是义净三藏翻译的,前面四译,都是讲药师佛。第五译《七佛药师经》,除药师佛以外,又讲了六佛,共七个药师佛,所以叫七佛药师本愿功德经。他讲的药师佛的这一段,跟玄奘翻译的是一样的,但是药师佛说的一些咒语,以及说咒语的前后经文跟玄奘的本子不一样。义净的本子就很明显地阐述七佛名号的利益,玄奘本子他只讲了一个药师佛,没有讲七佛,这是第四译与第五译的第一个不同。

义净本子讲药叉神将听到七佛名号就发愿护法,那个时候诸天人众心之所念疑惑不信,释迦牟尼佛就知道讲这个七佛药师法的时候,有些人对这个事情不大相信,所以释迦牟尼佛即入警召一切如来甚深妙定,请七佛都来。那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七佛应召而来,证明这个事情。在义净本子上有这段经文,玄奘本子上没有,这是第二处不同。

第三个不同,七佛来了以后异口同声说大神咒,叫做“如来定力琉璃光神咒”;之后执金刚菩萨、释梵天王又说了咒语;最后持金刚又说了一个咒。这在玄奘本子没有。义净七佛药师本子一共有五个咒语:香积佛说除业障咒,药师佛说的消灾咒,七个佛说的咒,执金刚和释梵四天王说咒,持金刚说咒,一共五种咒语。这在义净本子有,而玄奘本子没有。所以我们说义净三藏的本子最完整。我们学《药师经》时,学《七佛药师经》比较完整。

从这部经有五个咒语,也可以看到这属于密部的经典。玄奘的本子没有咒语,所以过去一般把《药师经》归于显教,归于净土。如果根据义净的本子,很清楚这是密部,从《药师经》第一次翻译到义净第五次翻译,都属密部。从经的翻译历史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经中由密教而显教而密教的过程。为什么义净翻译的本子比较完整?因为义净在玄奘之后四十多年,从印度又取了一些经回来。玄奘以后正是印度密教最发达的时候,密教由早期密教进入中期密教,由杂密进入纯密,所以义净三藏带回来的本子比较完整,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变迁。

不过现在玄奘本子,一是根据第一译把八个菩萨名字加进去了,二是把义净译的一些咒语加进去了,所以现在玄奘的本子,实际上是玄奘和义净两位三藏合译的一个本子。虽然是后人把它揉合的、编辑的,但一直得到过去经师、法师们认可,认为这是合理的。

对药师经的注解、注疏和解释的本子也有多种。

玄奘的弟子窥基写了《药师经疏》,善珠写了《药师经钞》,再就是清朝天台灵耀的《药师经直解》。唐朝时新罗国太贤写了《药师经古迹记》,还有亮汰写的《药师经纂解》,这是《药师经》注疏这一类。再就是我昨天提到的太虚法师讲《药师经》的一部讲记,印顺法师也写了一部讲记,弟子帮他记的。当然《药师经》还有一些注解,我就不多说了。主要的,常看到的重要注疏就是这几本。以上是讲《药师经》的译注情况。

根据《药师经》建立了一套药师法的仪轨。经是佛说的经文,根据经文怎么来修法,修法的一套程序,一套仪式,一套规律,叫仪轨。密教的每个法门都有仪轨的。

根据《陀罗尼集经》翻译的序上讲,印度的法师阿地瞿多通五明,通三藏,隋唐的时候到中国首都西安,那时叫长安,建立了个坛场叫普集会坛。唐朝李世民的大将尉迟恭、李勣等都到这个坛场受过灌顶。这个坛场建成,修法成功以后有很多灵感。阿地瞿多是在正式密教传到中国来之前最早建坛场的,也就是杂密最早建坛场的一个。阿地瞿多所建坛场的像里就有药师像,传的咒里就有药师咒,说的法里就有药师法。所以造药师像,点供养灯等等是药师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才有这么大规模坛场。最早在中国建立药师坛场传药师法的是阿地瞿多。前面讲的帛尸梨密多罗,是最早译经的。阿地瞿多是最早传法的,把经文搞成仪轨、法门来传。之后有好几部仪轨,就是一行和尚传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诵仪轨》,这是密教正式传法的仪轨。之后有金刚智翻译的《药师如来观行仪轨》。然后是唐朝不空三藏译的《药师如来念诵仪轨》。我们晓得一行、金刚智、不空都是唐朝密宗的正式传法人。后来到了元朝还有《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与上述唐不空的详本同名异本。再后来元朝有沙啰巴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也是沙啰巴的。这是讲药师法的仪轨。

另外佛教有种忏法,忏悔的方法。所谓忏法是根据经典所说的忏悔罪过的一些法门。忏悔法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叫药师忏,根据《药师经》来建立的忏法。明代僧受登纂辑的《药师三昧行法》这部书,就是根据《药师经》法理,他自己证悟,编辑的一部药师忏法。后来拜药师忏的都是用这部忏法。

上面讲的都是讲汉传佛教《药师经》、药师法的流传情况。

藏传佛教一样有《药师经》,而且藏传佛教讲《药师经》讲得比较具体,讲到很多具体药物,所以藏传叫医方明。现在西康、青海那一带藏传佛教寺庙里还有些讲《药师经》的经本,好多附带讲西藏藏传佛教的药方。

密教由中国传到日本,日本的东密空海大师曾经把药师法带回去传了。日本台密的祖师、传教大师最澄在唐朝的时候,把《药师经》、药师法全部带回到日本。他从国清寺惟象那里受大佛顶大契曼荼罗行事,惟象的传承是前面讲的阿地瞿多传的。最澄大师不但从惟象学,又从寿州草堂寺比丘大素(字海镜)学,受五佛顶法。大素是菩提流志的传法。所以日本的台密传教大师是继承了印度在中国的传法的两个系统,一个阿地瞿多,一个菩提流志,这都是传药师法的。菩提流志和阿地瞿多的法,传教大师最澄都学了,他回国以后建立了大本山,比睿山,在比睿山里他供了药师佛像。据说从唐朝取回到日本,传药师法的灯,千余年一直没有熄灭过,药师法一直传到现在。这是药师法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情况。

中国药师法从隋唐以后是作为单行法传的,不像密教两部大法,很完整的两部大法,传法灌顶,那个在中国已经失传了。药师法的单行法没有失传,因为它不是跟着那两部大法的密教一起来的。我前面讲过是东晋时帛尸梨密多罗把《药师经》译成汉语,而使《药师经》在中国流传。


——摘自 吴信如《药师经法研究》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