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第三辑(三)

第三辑(十八 新)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七佛药师经法随笔(上)

七佛药师经读法


  

执金刚说满足咒

执金刚菩萨释梵诸天礼释迦足说报恩咒

菩萨诸天于释迦世尊前自立要誓加护众生也。

念定总持,无不具足,常见诸佛,得宿命智。

若患鬼疟,书系肘后,病若差已,置净处。

执金刚萨诣七佛所各伸礼敬更说陀罗尼

执金刚菩萨(无诸天)于七佛前更说陀罗尼,护未来持经人也。

七佛赞言,我加护汝,令持经人,所求满足。
佛身舍利,并菩萨像,净心供养,梦中现身。

 

佛说此经七名

 

阿难请说经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告阿难陀此经名为:

一)七佛如来应正等觉本愿功德殊胜庄严。

二)亦名曼殊室利所问。

三)亦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四)亦名执金刚菩萨发愿要期。

五)亦名净除一切业障。

六)亦名所有愿求皆得圆满。

七)亦名十二大将发愿护持。

 

 

七佛药师经法随笔(下)

药师经大要


图片.png

图片.png



妙宝世界(二)

又彼如来所居佛土,广博严净,地平如掌,天妙香树 而为行列。天花遍覆,天乐常鸣,天妙铃铎随处悬布,天宝庄严狮子之座,天宝砌饰诸妙浴池,其地柔软无诸瓦砾,亦无女人及诸烦恼,皆是不退诸菩萨众莲花化生,若起念时,饮食衣服,及诸资具随意现前,是故名为妙宝世界

光胜世界(一)

彼佛国土清净严饰,纵横正等百千逾那,以赡部金而为其地,平正柔软气如天香,无诸恶趣及女人名,亦无瓦砾沙石棘刺,宝树行列花果滋茂,多有浴池皆以金银真珠杂宝而为饰,曼殊室利.彼国菩萨皆于七宝莲花化生,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皆当愿生彼佛国土。

满香积世界(三)

又彼如来所居佛土广博严净,地平如掌皆以宝成, 常有香气如妙檀,复以香树而为行列,天妙珠摩尼等宝处处垂下,多有池,天宝严饰,香水盈满,众德皆具,于其四边悬妙彩,街衢八道随处庄严,所有众生无诸烦恼及忧苦,亦无女人,多是住地诸菩萨众,胜妙音乐不鼓自鸣,演说大乘微妙深法,若有众生闻此音者,得不退转无上菩提,曼殊室利,彼佛如来,由昔愿力,善巧方便成就佛土,圆满庄严坐菩提座。

图片.png


善住宝海世(六)

(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与上妙宝如来世界等无有异)

无忧世界(四)

又彼如来所居佛土广博严净,地平如掌皆以宝成, 细滑柔软,常有香气,无忧苦离诸烦恼,亦无恶趣及女人名,处处皆有金浴池,香水盈满,宝树行列花果滋茂,胜妙音乐不鼓自鸣,譬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国功德庄严。

而彼佛土愿力庄严殊胜功德,声闻独觉所不能知。

法幢世界(五)

彼佛世尊所居国土清净无秽,其地平正玻璃所成, 常有光明香气芬,以帝青宝而为城郭,有八街道 金银,楼阁殿堂飞甍户牖,栏庄饰皆众宝成,天香宝树 随处行列,于其枝上挂以天,复有宝铃处处垂下,微风 吹动出妙音声,演畅无常苦空无我,众生闻者舍离欲缠, 习气渐除证甚深定,天妙香花缤纷而下,于其四面有八 浴池,底布金沙香水弥满,曼殊室利,于彼佛土无诸恶趣,亦无女人,莲花化生,无复烦恼。

净琉璃世界(七)

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于劫一人若过一劫说不能 尽,然佛土纯一清净,无诸欲染亦无女人及三恶趣苦恼 之声,以净琉璃而为其地,城宫殿及诸廊宇轩窗罗网 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图片.png

救脱菩萨言:七佛之中随其一佛,称名供养,皆得如是无量功德。

(药师经诸译,每单阐净琉璃世界药师流璃光王佛一尊者。)



药师琉璃光佛十二大愿会通其前六尊佛世界诸愿


图片.png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灭除一切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咒。

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加来至心殷重恭敬 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复次曼昧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如上七佛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洗漱清净,以诸香华末香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生之具,悉皆施与,勿令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所有满愿,乃至菩提。

(前六佛皆云“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君王大臣长者居士” 或“国王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或“若有众生”或“如是之人”等)。

惟药师段云“若有净信男子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或 云“若有四众宓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及净信男子女人……愿生西方…”等。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一切众生苦恼。

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奘译无“光”二字,经云“尔时光中说此咒已”)


(说诸悉地)

咒水治病: 咒食或药或无虫水百八遍。

供养满愿: 供养佛像、经典、法师。

文殊加持说入寤法,说建坛法,说结护法。

佛说造像、供养、祈愿诸法。

 

增益: 得长寿,得富饶,得官位,得男女。

息灾: 禳梦,灭怪,解脱水火刀毒恶兽恶虫诸难,解脱内忧外患。

修持仪: 不事余天,皈依三宝,受持禁戒,忏悔,持名。

实证生生无生,无生生生。

将生时: 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正生时: 临当产时众苦皆除。

生已时: 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明,安稳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世尊劝信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了 解,汝为信否?阿难白言: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有诸众生信根不具,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 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菩萨。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 闻世尊药师琉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彼佛行愿善巧 方便,若劫,若一劫余,广说无尽也。

救脱菩萨

法华经云:“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又同经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故观世音菩萨亦称救世观世音。盖所谓“救世”、“救世”、“救世大悲者”等,即佛菩萨之通称也。是故集七佛药师十二佛菩萨药叉大将于一身,而称救脱菩萨也

又胎藏界除盖障院九尊之一有救护慧菩萨,谓如来以智慧救护众生,进九界众生于佛界也。曼陀罗钞四曰:“以掌向身掩心,如来之慈在心之义;大指稍竖向上者,大指为智,故九界众生进于佛界,是覆护哀愍之义;左手为拳安于腰侧,是哀愍之义”。

本经注疏多以文殊表智,救脱表悲,然则救脱菩萨亦即大悲观世音菩萨也。

又菩萨发悲愍心,示修持法,救众生于苦难,脱众生之横死也。


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

琰魔、阎魔罗社、阎罗等。梵图片.png,译曰缚, 缚罪人之义;又曰双王,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慧琳音义曰:“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及以眷属诸小卒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又译遮止,止罪造不使更造之义;又曰诤息,息诤息恶之义。俱舍光记八谓:“犯罪人不自知过,由王示语,便知己罪”。又瑜伽伦记十六曰:“焰魔即本地分曰静息王,静息诸罪也”。

密教摄之(琰魔)于天部。金刚界曼陀罗之第一根本成身会及第二羯摩会中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又胎藏界曼以为第十二外金刚院之一众。琰魔王之世界在此大洲地下五百由旬之处,纵广亦五百由旬。俱舍论十一及长阿含经地狱品详之。阎罗王自身苦乐二相,其宫昼夜三时有大铜,自然现出,时有大狱卒,捉在使卧热铁上,以铁钩开口,以铜灌之,全身无不焦烂,受此苦已,复与众生相娱乐,与诸大臣眷属同受福乐,此长阿含经所说也。

长阿含经说琰魔三天使,一老、二病、三死。狱卒将罪人到阎罗王前时,王责之曰:我遣此三天使诫汝,汝何不觉知。

俱舍论十一曰: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见他苦欣悦,死作琰魔卒。又曰:琰魔王使诸罪刹娑,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名琰魔卒。琰魔天之三昧印为人头之杖,又名檀荼头。人头表面净玻璃镜,知善恶之义。

    焰魔王印见炽盛光佛顶仪轨曰:二手合成莲,小指头指垂入掌,与檀拏相同。

图片.png


俱生神

俱生者,俱生起之略,与吾生俱起之义也。凡人惑心之起有二种,曰分别起,依邪师邪教邪思惟而起者也。若不假此三者,曰俱生起,对于境自然而起者也。分别起,其惑强,却易断,故于见道先顿断之;俱生起,其惑弱,反难断,次于见道渐渐断之。详唯识论——述记——末。俱生神者与一切人之出生而俱生,记人之善恶者也。古迹记下曰:“传说本识与身生, 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 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经文明言,神识至于琰魔法王前,有俱生神,随其所作书授与琰魔法王。今以俱生神即阿赖耶识,不知又以何物为神识耶。)今摄录古迹记一节于下:

言琰魔者,唐云静息,晓悟罪人上众恶故,即由此义。虽鬼界摄亦名法王谓由业力病人意识,现四相分。一琰魔使、二己神识、三琰魔王、四俱生神。传说本识与身故名俱生,神识熏习,言具书持,表于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

观善珠师与大贤师之二说不同。善珠以俱生神为阿赖耶识,大贤以俱生神为意识之一种相分。大贤之说为精审矣。大贤又云:如净土三昧经云,同生同名二神俱生,与其所谓本识与身故名俱生者合。盖本识同名,与身同生,由此演绎法义皆融通也。善珠初则谓即阿赖耶识,误依唯识,后复引用华严之俱生二神,甚费解也。

六十华严经四十五曰:

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神变,亦复如是,非诸声闻所能知见,唯诸菩萨乃能睹见。

请诸众僧转读此经。

燃七色之灯。

悬五色续命神幡。

七日、廿一日、三十五日、四十九日。

命幡灯造法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供养刍僧、供养来。

造彼如来形像七躯。

放杂类众生四十九。

国家之灾难七:一、疾疫,二、外患,三、内忧,四、星变,五、薄蚀,六、风雨灾,七、旱灾。

赦诸系闭。

 

一切恶相皆悉隐没。

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散杂色华,烧众名香。

 

脱九横死:

(一者)无医,无药,无看护人,遇庸医,药不对症。又信邪魔,信世间邪种外道,信妖药。

(二者)横被王法。

(三者)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四者)横为火灾。

(五者)横为水溺。

(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

(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破于禁戒。

十二药叉大将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担当荷负一切有情。

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此经三名:

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

亦名拔除一切业障。

 

奘师译药师经说三名,净师译七佛药师经说七名。


图片.png


阿难请说经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

一) 七佛如来应正等觉本愿功德殊胜庄严。

二) 亦名曼殊室利所问。

三) 亦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四) 亦名执金刚菩萨发愿要期。

五) 亦名净除一切业障。

六) 亦名所有愿求皆得圆满。

                (七) 亦名十二大将发愿护持



图片.png


图片.png


“此”用数

    第一佛说过此四伽沙,此“四”谓生老病死之四也。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药师句义研究

住乐音树下。说法仪式,伎乐清净庄严。

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业障的研究。

伽沙十二大愿数的研究。

自身光明•相•好。光明的研究,相的研究,好的研究。

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六事中之还,恶趣的研究。

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种种病苦医药学,端正点慧法门,唯识学。

家属资具悉皆丰足。家族的研究,公共卫生的研究,社会生活的研究。

厌离逼迫具丈夫相。脆弱逼恼的研究。

皆当引摄归于正见。纯正思想的研究,外道缠缚恶见稠林的研究。

王法所加悲愁煎迫。王法的研究,福德的研究。

以上妙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食的研究,建立的研究。

上妙衣服宝庄严具皆得满足。衣的研究,宝庄严的研究。

 

彼佛国土功德庄严,我于一劫若过一劫说不能尽。大时义,时代进化的研究。

与西方极乐世界等无差别。不离娑婆义,无女人无恶趣及苦音声义。琉璃为地义。(色、息、心的研究)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悉能持彼药师如来正法宝藏。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义。

有诸众生不知布施。悭于其自身尚不受用。布施义,受用义。

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闻药师如来名号,得忆念还生人中。称名义。

破戒、破轨则、毁正见、弃多闻、增上慢、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应他堕。此诸有,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将堕者不堕)

设有不能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力,令其舍家趣于非家。(已堕者还生人趣)

 

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还得为人行菩萨道)

若堕三恶趣受剧苦已,还生畜生或下贱人中,以佛神力,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度生老病死诸苦)

邪术魔法害人,令起慈心,互为饶益。(度瞋毒侵害)

八大菩萨示生西方。(度死)

生天于十善道中解脱。(度天)

不复更受女身。(皆具丈夫相)

病苦消除。(满愿)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药师十二大将本地神

药师十二药叉大将之本地身:

弥勒菩萨        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如来

观音菩萨        如意轮菩萨         虚空藏菩萨

地藏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大威德明王

普贤菩萨        大日如来            释迦如来


十三回忌之十三佛中除不动、阿閦、药师三尊,其他十尊与十二药叉本地身中除如意轮、大威德明王二者,其他十尊相同。十三佛者度亡法门也。十二将者利生法门也。其相同之十尊者,即在生活中了生死之法门也。今以相同之十将与十佛对照列之

图片.png

亥子丑者,水凝也。寅卯辰者为木也。巳午未者,火革也。申酉戍者,成金也。此四行类分,略明现状,而未明生化,不通过未者也。故进而子丑寅者,水生木也。卯辰巳者, 木生火也。午未申者,火炼金也。酉戍亥者,金生水也。水生木,木生火,春夏皆一阳气之流,同为阳土。火炼金,金生水 秋冬皆一阴之化,同为阴土。二土成圭,一岁周圆。其间辰将本地身如意轮观音者,龙天正法,金轮治世,生中带杀,木道乃成也。若夫数以七变,杀里生恩,金德火威,天道乃革,则申将本地身大威德明王是也。于是在生活中了生死者,且应至心皈命:

亥子丑者,水凝也。寅卯辰者为木也。巳午未者,火革也。申酉戍者,成金也。此四行类分,略明现状,而未明生化,不通过未者也。故进而子丑寅者,水生木也。卯辰巳者, 木生火也。午未申者,火炼金也。酉戍亥者,金生水也。水生木,木生火,春夏皆一阳气之流,同为阳土。火炼金,金生水 秋冬皆一阴之化,同为阴土。二土成圭,一岁周圆。其间辰将本地身如意轮观音者,龙天正法,金轮治世,生中带杀,木道乃成也。若夫数以七变,杀里生恩,金德火威,天道乃革,则申将本地身大威德明王是也。于是在生活中了生死者,且应至心皈命:

南无七佛药师会上十二药叉大将

南无如意轮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威德明王


十二药叉曼荼罗(一)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十二大将应于本尊十二大愿,保护昼夜之十二时也。(守 护诵持师经者之十二夜叉神将,于昼夜十二时、四季、十二个月轮流守护众生)又其大将一一具孟仲季之三辅,故成三十六禽。又于七觉各具千如,故其药叉之眷属成七千(经中说药叉七千)。十二神

图片.png

将各具七千之药叉,则为八万四千,是成八万四千之护法神也。转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八万四千之菩提,此药师愿王之大善巧方便也。


三十六禽

子丑等十二时有鼠牛等十二兽,此一一兽中有三属兽,故正属合三十六禽兽也。各随其时来恼坐禅行者: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汉书历律志依宿度定十二宫位,每宫占30°或31°。

太阳在恒星间之位置,逐日变迁,经年而复。考太阳之视动,系合二种运动而成。

、太阳自春分点起,其正午之位置,逐日北移,阅三月而达夏至点,暂留数日便循旧途,复向南移,阅三月而达秋分点复前行,阅三月而达冬至点,由此反向北移,阅三月而复原位,乃成四季。(赤纬之变

太阳在恒星间向东进行,经年一复,正月中日没后,东方现狮子、牧夫二座,次现虚女座,夏季现持蛇夫、天秤二座,次现座,至于冬季则现猎户、金牛二座,由是知太阳在恒星间东行。赤经之变

图片.png

宫名除天秤外,皆以动物命名。


地球公转受日成时

地球在空间绕日公转,观测时地球之赤经(地球赤经=太阳赤经+ 180°)可代表太阳上逐期所测地球之位。今用相对距离之推算,知地球轨道为椭圆形。太阳恰在二焦点之一。“偏心率为六十分之一”。十二月卅十日地球之位置最近太阳,故曰“近日点”。六月三十日,地球之位置,最远太阳,故曰“远日月二十日,太阳在春分点,九月二十二日,太阳在秋分点,其间相186日。由秋分点回至春分点,仅相隔179日。地球在近日点之运动速度,必较远日点之速度为大也,任何行星之椭圆运动,皆通用此律。三月二十号,太阳位于春分点,地球赤道面通过太阳中心,日光照至南北两极,地球所处昼夜等长。九月二十二号,太阳在秋分点,情形相同。六月二十一号左近,地球北极向太阳倾斜图片.png,极长昼不夜,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同时南极永夜无昼,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时届冬至,情形反是,南极见日光长照,北极则暗无天日。

气候之变化,原因有二: 一由于日光照射之久暂,

二由于太阳高度之大小

太阳每岁与月会十二次,而一周黄道。但每会皆有一定部位。故十二宫之名,或即胚胎于此。又因月凡二十七日余一周天,每于宿处有定规,故二十八宿之数,亦有所本。

汉之造历,必先定东西,立仪。

 

冬至在牵牛初,春分在娄四度。

夏至在井卅一度,秋分在角十度。

若日在井,则昼最长,八尺之表,一尺五寸之景。

日在毕或角,则昼夜相等,八尺之表,七尺五寸之景。

日在斗则昼最短,八尺之表,一丈三尺之景。

吴王蕃曰: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内。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强。其赤道外极远者去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内极远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

日最南,去极最远,故景最长,黄道斗二十一度。

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

日最北,去极最近,故景最短,黄道井二十五度。

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


图片.png


呼吸气二百七十息,脉行三百六十丈二尺为一周。

五十度周身。

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已毕。从寅复起。

注云三焦合气于肾,肾为原气之正,三焦为原气之别。

注又云:三焦一府不同各府之在内,而独在于气冲之分。


图片.png

所以府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五藏各有一府。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属于五藏。故言府有五焉。

注云:府五者胆胃大小肠膀胱也。三焦亦是一府,配合包络,不与五脏相关,三焦非正府也。

图片.png

五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命门者谓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


五脏六腑阴阳

医书说“胰”、“三”缠混莫辨。或矫正之,又以脾为脏、胰为腑相为表里,而以胃腑与心脏为表里,力斥向来脾胃相为表里之说。益纷难究诘。按阴阳表里,无非医家随意配置,藉以说明气化者,未可拘执也,要以不违生理现象者为可信用。余欲沟通旧说融会科学,意见如下文。

图片.png


脏腑配为阴阳

脾脏(巳)配为阴阳。
小肠心脏(午)配为阴阳。

腑(肝藏(丑)配为阴阳。
肺脏(寅)大肠腑(卯)配为阴阳。

膀胱腑(申)肾脏(酉)配为阴阳。

三焦腑(亥)胞络脏()配为阴阳。

经二十五难曰,五藏六府所以配成十二经者.心与包络别脉也。包络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表里字、经字当注意)。又三十八难曰,府有六者谓原气之别,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此外府也。又三十九难曰,肾有两藏,命门之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三焦亦是一府,不属五藏之府也。



图片.png

经盘之用,以净阴净阳为重。

然各家阴阳甚多。

 

升降之阴阳:

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

 

卦与干支本体之阴阳:

                        为阳
                        为阴

 

太玄空四经五行之阴阳:

                        

 

选日造命之阴阳

                        为阳

                        


图片.png

三阴之气隔一卦而流行,由巽而离而艮。

三阳之气隔一卦而流行,由震而兑而坎。

三阴之气得阴仪二卦阳仪一卦。

三阳之气得阳仪二卦阴仪一卦。



此皆以客气流行之序言之


图片.png


圆摄生理学家恒德逊氏立法图

自生理学言之,所谓“定”者,即内环境之恒定也,内环境中之物质及因素,有葡萄糖、蛋白质、钙、钠、氯、水、体温等,而以氧及氢离子浓度,于血液中性反应之维持,为恒定之主体。又以恒德逊氏之立法图在生理化学研究上应用最广, 故藉以说明此亦世间亦出世间之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大定也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相火精义

气功只是在气上做工夫。

气有二:一是水谷之精气(外气)。

二是肾间之动气(内气)。

外气作用在上中焦,内气作用在中下焦。三焦者诸阳之父, 主周身之气。内气外气之疗养皆在三焦也。

工夫全在火上作用。

火有二:一是君火。

二是相火。

相火者,心包为之藏,三焦为之府,命门为之宫舍。命门者诸阴之母,主周身之血。与心包三焦并主周身之气者,得对立的统一,是为功用也。

君火之心与真水之肾。若水火既济,则相火舍于命门,六脉清泰。若未济则相火妄动,内外之气相克为病矣。相火动则诸阳之父三焦、诸阴之母心包,气血不和。父母病则六子不安。安不病者也。

使命门相火妄动者,肝木也。故相火又寄于肝胆。是故为气功者,不可不深明相火之作用也。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易经剥极则复,即《内经所谓寒极生热,热极生,阳胜阴复,阴胜阳复也。易之坎为水,中一画为离为火中,一画为阴,内经标本中气之理。内经标本中气,凡阳经必以阴经为中见,经必以经为中见如少阴之中见为太阳,厥阴之中见为少阳,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者也。易乾之初九潜龙勿用,为阳气潜藏;上九亢龙有悔,则其道穷,即内经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之理也(此依易与内经说气化之理)。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易能知鬼神之情状而精气远在太极之前,游魂远在太极之后,故内经不问鬼神之情状,但作唯物之说明也(药师法当兼此二者求之)。内经言五行甲子,易经明阴阳消长。《易经所谓变通莫大乎四时者,但明其变通之道而已,固无所乎计日。内经本四时以言病,则年月日时在所必详,乃足以明万病之情状也。故易经所言不过动静两端,而内经则有司天在泉之说,明气化之所以为生生者也(内经说气化为生生之本)。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明。五行甲子所以日月年之所加,气之所临者也。故内经,不知年之所加、气之所临不可为工。六气五行,皆四时之代名词:四时有风寒暑湿燥火之变化,则立六气以说明之;四时有生长化收藏之变化,则立五行以说明之。《内经》 言在天为六气,在地为五行,在人为五脏六腑,皆以四时为言者也。以四时言之而不足,乃详细分析之为六十甲子。故内经之五脏六腑,非血肉之谓,乃四时生化之谓,换言之,中医之所谓司天在泉中气中见,乃气化之生理学也。

内经说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又《难经》《脉经》、《甲乙经,皆有言天人合一者,内经所言,则尤为详明也。

《内经》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又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阴。又曰,气相得而病者,以下临上不当位也。又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又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举之。(《内经》说大地无凭大气举之。因知绕地球而行者有不齐气俱,于是创为司天在泉之说,藉天地之动静五行之迁复,明生生之本也。)

 

是为气化学说之本原

一甲子六十日,六甲子得一年,周天分三百六十度,内经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每时得九十度,今测量以水平至天顶为九十度,此九十度为三百六十度四分之一,犹四时为一年四分之一也。

物候每五日一变化谓之一候,三候为一气,积六气为一时,得九十日,积四时成一岁,得三百六十日为一年,此非实际年,可命之为气候年。气候年比之地球绕日一周少五十强, 比之月绕地十二次多六日,有此参差,气候因而不齐,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然虽置闰,气候之不齐,终无术以齐之。甲子者所以齐不齐也。

《内经》所谓“五岁而右迁”者,谓日行每岁右迁者五日,盖上者右行,下者左行,谓每一岁日在子午之右多行五日也。又谓“六其月而环会”者,谓月每年在子午线之左少行六日,是左迁六日也。日每年多五日,月每年少六日,如此者年复一年,两相会合故曰环会。日五而月六,总不得齐,五六之和数为三十,是必统三十年纪之,两数方无参差。然三十年仅得年候之半,故必重之,合两个三十年,其不齐之数始尽。故《内经》言:“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年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日年多五日,故曰天数五,以地绕日而行,遂以绕日之数属天。月年少六日,故曰地数六,以月绕地而行,遂以绕地之数属地。天地之数,重而后尽,五重为天干之数十,六重为地支之数十二也。一数而重之,遂立阴阳 之义。然而“五六为天地之中”,根本中和之道,只在五与六耳,故天元纪云: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 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又曰:

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 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 阴。

故五行有阴阳六气,有正化对化,又以地应天、以天应地,相为节制也。

“天有十日,日六复而周甲,甲六复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此为气候年用甲子之说明。

然一岁之中,四时之序合于五行。而一甲子之六十年,每年亦合五行。虽云从主时之五行推衍而来,特五行既主时又主岁。何也?或曰,五行为四时之代名词耳。一年四时之变化由于天运,六十甲子气候年之变化亦由天运,大同小异而已。盖一昼夜之子午,比于一年之二至;黎明薄暮,比一年之二分。 故伤寒论每经之衰旺有时,是以一年有寒暑之变化,一昼夜亦有阴阳之变化,则一甲子气候年,阴阳寒暑之气候亦不齐,亦可配五行以说明之也。

六微旨篇云“少阴太阳从标从本”者,少阴本热,太阳本阳,标本不同气,故或从标或从本也。又曰“少阳太阴从本”者,少阳标阳本火,太阴标阴本湿,标本同气,故从本也。又曰“阳明厥阴从中”者,阳明燥金、太阴湿土为之中,则燥从湿化;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为之中,则木从火化,故不从标本 而从中气也。中气者,一藏一府互相联络为中气。六腑与五脏相联络,非神经血管官能相联络,乃病状有联络者,实即气化之相为联络,如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是其例也。

厥阴者,阴将尽也。阴尽则阳生,故与厥阴配者少阳,以此为六经之始,故曰初之气。一日四分之,则厥阴之气司鸡鸣至平旦;一年四分之,则厥阴之气司小寒至春分,此一时期主生长。凡百动植所以能生长者,皆赖有初生之阳气,决不赖垂尽之阴气也。故厥阴之治,当从中见之少阳。所谓从者,谓厥 阴病当问其中见之少阳盛衰如何,从而消息用药也。

少阴心主夏,在一日为平旦至日中,在一年为清明至夏至,谓之君火。此时无祈寒盛暑,少阴主其上半,太阳主其下半,因寒暑相等,故或从标或从本也。春时之生气,为一阳来复之故,所谓阴中之少阳也。夏日之长气即此少阳渐为壮火,而君火实为阳中之少阴也。

秋主肺为之配者阳明,岁半以前为阳,岁半以下为阴。而太阳与阳明合主秋气者,阳明之主秋犹之厥阴之主春,厥阴阴之尽,阳明阳之尽也。经云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即谓阳明为阳尽也。秋初长夏之暑湿犹在,故太阴从本湿。深秋阴气至盛,故阳明从中见,见之太阴。

肾为少阴,冬为寒水,肾主冬则为重阴,故经言少阴为阴中之阴。人之生不能纯阴,凡外寒者里必热,故少阴本热;寒热各走极端,故少阴或从标或从本。又人身三阴三阳,上奉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即经气。经气每与天之六元相反,故天热人应以阴,天寒人应以阳。太阳标阳而本寒者,本寒为天气,标阳为人身之阳上应之也;阳与阴亦各走极端,故太阳或从标或从本也。是故主夏季之太阳少阴,从标从本者,为天与人相去不远也;主冬季之少阴太阳,从标从本者,为天与人各走极端也。知其各走极端,则治有从逆,药有反正;知其不甚相远则刺宜浅药宜轻,治法则宜和解清透。(主夏季之少阴太阳,手经也;主冬季之少阴太阳,足经也。伤寒从冬伤于寒说起其所论皆冬伤于寒之变化,故谓传足不传手也。)

六淫之气:

一曰风,二曰热,三曰湿,四曰火,五曰燥,六曰寒。

于司在泉则称:

风为厥阴,热为少阴,湿为太阴。

火为少阳,燥为阳明,寒为太阳。

以六气配于六经而定其标本之气。一言六经,即六气。

 

上有天之六气谓之司天,下有地之六气谓之在泉,六气于人谓之气交。空气有轻、养、淡三种,三而重之,得三阴三阳;适当六气,淡之阳为寒,淡之阴为热,轻之阳为寒,轻之阴为湿,养之阳为火,养之阴为风。天最寒故轻独多,而轻能化水,故知含湿;地火属火故养为多,而风从地为升,故火必兼风。淡气多处半空,即气交之中气。而淡可由养化,故知含热。而养又能化炭,炭者燥也,故知淡又可化燥。而其化悉由于火,养能烧,其性属火,但养不独能化炭化淡,又可化硫。 硫又化轻,轻且止于化水,故知天之胜不如地之复。而地之养终可合化于天,而天之轻则不复地而化,此空气之常变如是也。故时无古今,地无中外,皆由此万能之气化,生杀万物焉耳。





药师殿楹联

日光月光佛光光光互摄摄入琉璃光

心禅心心心相印菩提心


上一篇: 第三辑(一)
下一篇: 第四辑(一)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