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一)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七佛药师经法随笔(上)
七佛药师经读法
有函索七佛药师经者,因尽舍陈腐科判注疏,依据事相从新分标经文节目,另写读法寄之。
——顾净缘
一、不可以庸俗的“消灾延寿”四字作主观来读药师经。 佛书多说“佛是大医王”,医众生身病,医众生心病。药师佛是以实际药物医治众生病苦之觉者,以众生生活资料之饮食衣服为药,以众生生命本质之精血气力为药,亦以众生清净解脱之觉悟智慧为药,其施治救苦则在教人不自悭贪而人我平等, 不自执著而生死一如,亦皆必按照现前界地踏实起修。经中所谓东方,不过表示为劝活人养生而非同死人捣鬼。经中所谓国土,不过表示自我如理转变而身、世即随进展。如此读法,才免入迷信。
二、七佛本是一佛,七佛国土庄严本是一人七重定境,七佛本愿亦皆愿众生衣食充足、无病无恼、养生送死无有缺憾。 我抖擞宿愿,订今年日诵此经,每觉我现前环境如在净琉璃世界也。又结合科学,用“气功”、“息道”方法修药师定,病亦时见轻减。我又自寻许多新人新事,心想当来社会美景,深恨早年偏执药师如来远在十殑伽河沙之外为大错也。我以为七佛药师经当如是诵读,当如是求其实用,不当以其文句朴拙、表法秘奥而轻弃之。
三、经中说五陀罗尼,当依精通声明及十六旋义者受学, 若不明声字实相,徒多诵读无益,外人闻之,不识此无意味语,尤易兴谤。若作“真语即真言”之义,唯在依经行愿,从做人做事上清净三业,始得发不思议业用。故玄奘法师译《药师本愿经》不译一咒。不得师传者,且读经文亦可。
四、经中说“十二药叉大将”,教相以配十二时,读者不妨以作“动的十二阶段”看。经中说“神识”、“俱生神”者, 生时精血气力之具体谓之“神识”,死后余势未减时谓之“俱生神”,读者亦不妨从“自我之我”上看。经中说“琰魔法王之使”及“彼王”者,注疏以为众生共业所感,有是业力,乃有是业用之现象,不可执有,亦不必拨无,惟死后境界死前难于理解。我劝读者修药师定,看息断脉定时是何景象,若得清净光明,始与实证无神境界,则虽经说诸佛菩萨名号及诸成就法事,皆不妨作如是观,此大日经所以说缘生观也。读者遇此等不可解处,直需魔来斩魔佛来斩佛,一切不著为要。
五、此是大乘经典,处处就众生立言,且就众生生活实际显示般若与业力之关系,与近代社会经济科学亦不无一二可以会通之处。读者当发菩萨愿,忘我为人自能随处体会。若以个人消灾延寿之心读此经则必不契佛意,没有益外,反而增长自私自利之念,虚劳妄想,不如不读。
六、经说会中天众,不知过去远方世界何以能影像现前环境,我解作是说明历史性的重要,及他方此土之本相联系。经又说释迦入定七佛应召自来,我解作是过去现在息息相关,此身彼土一念昭昭。经又说七如来以一音声护念加持,我解作是七佛即一佛,一佛即释迦,现前释迦是主,过去七佛是宾,宾主交融成就当来。经又说执金刚先礼释迦佛后礼七如来,各于佛前,自立要誓:为欲饶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而后东方七佛忽然不现。我解作是大乘行人,应依现代觉者领导,发挥古代光明,为众人谋幸福,而后化古从新不见迹象也。此大段经文,不见奘师译本,亦无疏解,我自逞私臆,自不免武断附会之嫌。此经于藏密台密甚为尊重,乃至南洋诸佛教国家亦颇行用,然皆于经义少有发明;旧时应赴僧徒,每藉此经逢迎施主,更多胡说。今既挖掘得此宝物,窃愿众力刮垢磨光,倘读者于此,得有正解,还乞教我。
七、药师法自《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以来,至此《七佛药师经》,为最完整之经典。药师法是圆满世出世间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大日、药师一体,本尊、本师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是曼殊室利、执金刚对扬之法,是了生脱死,即在生活上了生死,以药物为第一性、性空为第二性,来认识人生而改造人生,不离实际不尚空谈,现前脚下立地起修之大法也。药师法既不离世间法,故必会通世间科学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为研究,才能打破宗教的偶像、教条和迷信等等。又药师法既不离出世间法,故亦必会通佛法大乘教义如菩萨行愿、庄严佛国等以为研究,才能打破世间的小我、妄执和主观等等,这便是我的药师经读法。(顾净缘)
七佛药师经约科
序分
(一) 通序、别序。
正宗分
(二)佛说七佛药师名号、国土、大愿、方便。
(三)曼殊室利童子誓以种种方便弘扬此经。
(四)世尊付嘱阿难。
(五)救脱菩萨开显法门。十二大药叉将护法。
(六)世尊入定七佛加持。
(曼殊室利请说神咒。七佛共说“如来定力琉璃 光”。)
(执金刚说咒二。释迦及七佛加持。释梵诸天护持。)
流通分
(七)阿难请说经名。佛说此经七名。天龙八部欢喜奉行。
序 分
通序别序
众成就中比丘众八千人,菩萨数三万六千。菩萨众数比比丘数多三倍半。
又比丘上首不具名,菩萨上首具名十三。
等
及诸国王大臣……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说的是什么法?
如何说的?
说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洁白的法。
我讲此法以行愿。
我誓愿行微妙行愿趣大菩提。
华严经偈:
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药师经法,乃最尊最胜法门,特先叹德,使闻者尊重,以免轻心掉之,漫同余经,滑口读过也。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以下为所说法门赞德语。义净三藏七佛药师经译本有,而玄奘三藏药师经译本无。
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白梵行之相。
此赞德语,唯密教深密法门有,一般经典少有。
以上所释法门十德,均显教义也。
若在密教,则以梵行摄前九条,而以前九条配于金刚界之五佛(清净为离垢净,即大圆镜智之阿閦,鲜白为本有净,即法界体性智之大日),为八大菩萨曼荼罗之能住;又配于胎藏界之九尊,为八大菩萨曼荼罗之所住,亦所以示金胎两部不二。
十三上首表
十 三 上 首 判 释
八 大 菩 萨
在生活中了生死之菩萨师尊
东西接引八大菩萨:
南无文殊室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大势至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檀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一名日光遍照菩萨,一名月光遍照菩萨,于彼无量菩萨众中而为上首,悉能持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义净三藏译七佛药师经与玄奘三藏译药师本愿功德经,同说东方药师琉璃光世界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而义净三藏译本不说接引八大菩萨。奘师译本云:
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 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即于彼界”之“彼”,可东可西,即东即西。盖佛佛道同,净土平等无二。
东方药师八大菩萨:
文殊室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 得大势菩萨 无尽意菩萨
宝檀华菩萨 药王菩萨 药上菩萨 弥勒菩萨
西方阿弥陀八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 弥勒菩萨 虚空藏菩萨 金刚手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室利菩萨 除盖障菩萨 地藏菩萨
十自在:
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资具自在;四、业自在;五、受生自在;六、解自在;七、愿自在;八、神力自在;九、法自在;十、智自在。
东方西方八大菩萨中相同的共三尊:
文殊室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 弥勒菩萨
东方西方八大菩萨中不同的各五尊:
东方:得大势菩萨 无尽意菩萨 宝檀华菩萨 药王菩萨 药上菩萨
西方:虚空藏菩萨 金刚手菩萨 普贤菩萨 除盖障菩萨 地藏菩萨
无尽意菩萨
梵名Aksayamatir bodhisattvaho又作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贤劫十六尊之一(贤劫十六尊,为贤劫千佛之代表,或为千佛之上首,其通种子为
)(贤劫十六尊,又称贤劫十六大菩萨。即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之中,羯磨会、三昧耶会、供养会、降三世会等各安立于轮坛外四方之十六菩萨。四方各安立四尊,北方之四尊,即无尽意、文殊、金刚藏、普贤),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外坛北方五尊中西端之菩萨。此菩萨因观一切事相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诸佛之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称无尽意菩萨。密号定惠金刚、无尽金刚。种子为三昧耶形为上云泽五色云。其形像呈白肉色,左手握拳置腰间,右手持花云。依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七无尽意菩萨品载,此菩萨出现于东方不晌国普贤如来之世界。
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陀罗尼护持国界品第二》载:佛告阿难陀,去此东方,过十残伽沙微尘等世界,有世界名曰不眴,彼世界中有佛,名曰普贤如来,今现在彼说大乘法,彼佛唯以菩萨为其众,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佛又续说彼诸大菩萨一切功德。
文 殊 请 问
曼殊室利白佛:
唯佛世尊从初发意①(即发愿以来)乃至于今(即成佛),所有无量尘沙数劫,诸佛刹土,无不知见(即成正觉, 即大智)②。愿为我等(统十三上首言)及未来世像法众生(指我亦在内)③,慈悲演说(慈悲示药师法门以同等同体为主)④
①“从初发意”即发愿以来,“乃至于今”即成佛。
②“无不知见”即成正觉即大智。
③“我等”统十三上首言,“未来众生”指我亦在内。
④“慈悲”示药师法门以同等同体为主。
①③我行菩萨道,修药师法,当先立愿幢。
②④大智、大慈、大悲为释迦、大日、药师亲内眷属。
善巧方便差别之相(显密法门),令诸闻者:
业障消除(息法)(降魔)
乃至菩提(心法)(成道)
药 师 物 语
四大配五行以色息心法摄之
七佛药师试摄日月五星
行星绕日轨道皆似圆形。且几在一平面内,大者有八。八行星分为二族,在日之内圈者有四,依次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地行星小行星;在日之外圈有四,依次曰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远大行星)。八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皆有卫星。地球有卫星一,火星有卫星二,木星、土星皆有卫星九,天王星有卫星四,海王星有卫星一,共计二十有六。
水星:最近太阳,眼见之机会极少,离角最大时始得见之。星光为红色,光辉强盛时与天狼相若,微弱时与金牛座相若,春季薄暮,秋季平旦,视之最易。以最近太阳,故受太阳之光热最强,运动速度最大。
金星:为行星中最光明而最显著者。有时照物能生影,昼间能目睹。其现也,或在薄暮,或在平旦,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皆指金星而言。
火星:火星之光度甚强,颜色深红,在行星运动甚速,途径离奇,故在古代天文家已注意之,称曰荧惑。
小行星略
木星:为远大行星中之最近太阳者,光度列八行星第二, 强于天狼星五倍,火星距地最近时,尚不能与木星光相敌。其现也,不仅限于晨昏,苟在冲点,终夜可以见之。
土星:土星光度与一等恒星相若。恒星中除天狼星外,光度罕与伦比,其色深黄,位相累月不变。
海王星、天王星及冥王星略之。
中国古天文学研究最切实者为木星(即岁星)。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今试以岁行之数乘十二,适得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日之一。又古天文学,五星命名,与地面事物全相呼应,故五星与五方五帝五色五音无不相应,亦饶有趣味也。
净秽一、无、双
净秽——无双
净琉璃世界是净,五恶浊世界是秽。
今净琉璃即五恶浊,五恶浊即净琉璃,是谓“净秽一”。
观净琉璃,本无瓦砾荆棘;入五浊恶,不见宝树金阶,一切皆空,清清净净,是谓“净秽无”。
菩萨众生,皆在生活中,自觉觉他,同一了生死,是谓“净秽双”。
净秽——无双
净琉璃是净,五恶浊是秽。
今净琉璃即五恶浊,五恶浊即净琉璃。即净即秽,真常不二,是谓“净秽一”。
观净琉璃,本无瓦砾荆棘;入五恶浊,不见宝树金阶,一切皆空,清清净净,是谓“净秽无”。
菩萨众生,皆在生活中,自觉觉他,同一生死,同居共事,二利周圆,是谓“净秽双”。
(体)净秽一——金刚般若
(相)净秽无——真空
(用)净秽双——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