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7. 修学药师法门重在修心

上印下文法师开示


首先,我们要明了一个修行的问题,我们修学药师法门,为什么重在修心呢?

修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去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修心,就是要让我们消除一切内心之妄想与执著。

所以,我们说修行啊,就应该修我们心里的起心动念。这也就是当年佛陀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时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所以,释迦牟尼佛所说你种种佛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对付心中的妄想与执著,佛所说的一切法门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药师法门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祖师们都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每天念佛就是这样,是心作佛。

《佛说四十二章经》里面,佛陀告诫我们说,我们的修行是一个人与一万个敌人作战。那么,从哪来的那么多敌人呢?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着八万四千烦恼,也就是就是八万四千个敌人。所以,在这里说一万个敌人其实还是说的少了一些。

况且,我们心中的这些敌人其实并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而是从无始大劫以来所积累起来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说这些内心的烦恼敌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学佛修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修心,让我们消除心中的妄想执著。 

我们学佛修行并不是一天到晚地去念经、念佛、磕头之类的,这些不是在形式上,那做的只是表面上的工夫。修行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起心动念处下工夫。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往往都是满足于每天完成固定的功课,并且认为这个就是在修行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这样做不对,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修行只是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并没有抓住修行的关键点。你没有修心,没有在自己起心动念之处痛下工夫,这样就很难改掉我们多累生累劫的烦恼习气,也就不能消除内心的贪嗔痴。

什么是修心?

佛教“修心”修的不是平常心,而是最殊胜、最慈悲的爱心与慧心——菩提心,它不仅惠利修行者自身,也给他人带来欢喜与自在。

修心的内涵:

古书有云:“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因此人们常常把心脏视为思维器官、情绪来源,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多半是与思想、性格相关,“修心”即是“端正思想”的意思。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养生长寿是为一大特点, 不少医学家与思想家都认为,“修心”是一条重要的养生之道,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修心”理论。比如形神兼养、以求身心的和谐统一;保持心理健康、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养德以修心”;又或者节制情欲、顺应四时调养,遵循古老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来养性调神,以达到修心的目的,等等。

然而佛教的“修心”则与之大不同。禅宗在“修心八诀”里提到,修行佛法就是修行八种心,它们分别是:惧怕轮回出离心、念众生苦慈悲心、无我无人平等心、自他二利菩提心、难忍能忍大忍心、恒沙心量智慧心、无希无惧精进心、降伏妄念见真心。这其中最为重要、最为殊胜的便是求真道、正觉之心——菩提心。

修心要修菩提心

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良田”,是一切正愿之始、慈悲与智慧的根本。大乘佛教里,成为菩萨的先决条件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 众生因为外境的干扰,心受到沾染,菩提心便被蒙蔽、埋没起来。修心的意义就在于撇除蒙在菩提心上的灰尘——贪、嗔、痴、爱、恶、慢、疑……种种不良的欲望、情绪,回归心清净无法的本来面目。

“修心”是修学药师法门最重要的核心所在。“修心”一词本义即为“冶炼心志”,从广义来说,它包括端正思想、去除私欲、厌离世间、扩大慈悲、强化意志及坚固信仰等知、情、意三方面的修养、锻炼和提升。

我们都喜欢清净、厌恶污秽,当身体不干净时,便会沐浴清洁,然而对于最重要的心,时刻受着各种尘垢的染污却毫无觉知。所以,时刻观照并清净自心,是修行者最重要的课题。

菩提心被誉为“佛心”,是滋长福报的良田,也是成就一切善业的种子。虽然修菩提心的过程很长也很辛苦,但它对于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菩提心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我们沉恋俗世,令自己的菩提心蒙上了尘垢。修心的过程就好比匠工伐石凿玉,只要我们努力修行、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凿出深藏在心底的璞玉——菩提心。

为什么要修心?修心是为了转化烦恼、完善人生。

众生的心本质是清净的,只因遭遇某些违缘,遂使清净的心受到染污,为了清净这些染污与垢尘,唯有借助修心方能达成。因此,修心是修行的重心,借由修心能净除染污,使心回复原来清净的本质。

修学药师法门重在修心。我们自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护法、皈依僧,我们要遵从戒律,修持慈悲心、出离心、平等心、清净心、菩提心,这个历程就是要学佛者从一位平凡人走向具足佛心的历程,是学佛者从一位平凡人走向觉悟的历程。

回向:

愿以此功德 ,

普及于一切 ,

我等与众生 ,

皆共成佛道 。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