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此经叙述释迦牟尼佛应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之请,告知东方有净琉璃佛土,有佛名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其本行菩萨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众生解除病苦灾厄,所求皆得,现世安乐,速证菩提。
如何看待、理解这部深为近代一些大德所推崇的佛教经典,作者在书中作了开示:“药师佛信仰古已盛行,其中有关人体生命力、生活力、智能开发、心理、生理治疗等合理因素,至今仍很有积极意义。无论从佛教信仰,还是人体科学上说,《药师经》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经典。这部经很合我们现 在之机,特别是合现在社会众生根基。此经藏密、台密甚为尊重……”
《药师经法研究》凝集了作者历年修学药师经法之心得,全书共分四辑,分别为七佛药师经释义、讲记、随笔和杂钞。本书由第一、二辑合编成册。第一辑七佛药师经释义,是对经文的注释、翻译。第二辑七佛药师经讲记,是作者吴立民先生(法名信如)于1992、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药师法会上讲药师经的记录。吴立民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详尽生动,由显而密地讲解了药师经法的微妙深义、法门的方便利益和修持方法,着重讲述了药师法关于饮食(色法)、呼吸(息法)、睡眠(心法)人生三大生活要素的基本认识和修法,并介绍了佛家的生死观。阐明了“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药师定的本质是人体的色法、息法、心法”。全书向人们揭示出:“药师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圆通显密,教人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
作者介绍
吴立民,号吴明,法名信如,1927年生。祖籍湖北阳新, 父母早逝。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证大阿阇黎位,通儒、释、道三家。毕业于湖南东安耀祥书院并从事教学,后协助唐生智将军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杜长等职。现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主办《佛教文化》、主编《佛学研究》杂志至今。受赵朴初会长之托,为北京佛牙塔地宫庄严设计。 1994年破译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地宫唐密曼荼罗。应法门寺静一法师之请,为法门寺地宫庄严设计,并为法门寺博物馆设计唐密文化陈列馆,专著《唐密曼荼罗研究》一书。曾应日本真言宗十八派总部邀请,在日本智积院讲演唐密曼荼罗,对佛教界及学术界影响很大。近年来兼任中国佛学院教授,带研究生。主持编辑《佛藏辑要》、《中国佛教文化丛书》等,并应邀去法国、新加坡讲学。
著有《船山佛道思想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法禅定论》、《藏传密教与人体科学》、《周易象数研究》、《药师经法研究》、《地藏经法研究》、《印度古代学术思想述要〉、《藏密大圆满发微》等,将陆续出版。
序
药师经典自《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以来,凡有五译,以玄奘三藏所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为最流行,以义 净三藏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为最完整。本书释义、讲记和研究以净师译本为主而以玄奘译本为辅,盖取其完整而显密圆融也。
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间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药师、大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是曼殊室利、执金刚对扬之法;是了生脱死,即在生活中了生死,以药物为第一性、性空为第二性来认识人生而改造人生,不离实际,不尚空谈,现前脚下立地起修之大法也。
药师法既不离世间法,故必会通世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为研究,才能破除宗教之偶像、教条和迷信等。药师法既不离出世间法,故亦必会通佛法大小乘、显密教以为研究,才能破除世间之小我、妄执和邪见等等。至于药师法的本质就是药师定。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而药师定的本质就是色、息、心法。人为色息心之一具,修药师定者,教人明乎自己色息心之所由具,以及如何用此色息心之所具而做顶天立地之人也。亦即教人如何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也。所以药师经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教人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也。释迦为人间之本师,药师为人道之本尊,大日为天道之本尊。修密教者, 修人道也。而修药师法者,是正修人道,以人合人,以人合天,天人合一也。故药师经法,是人间佛教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正定正命之正法也。
佛法三学,定为枢纽。就禅定自身性质而言,能修者为人自身,而所修者亦为人自身,斯即以人自身而修人自身,显见于外,密藏于内;显在其中,密亦在其中矣。能修者人,人为色息心之一具;所修者人,而人又为贪瞋痴之一体;转贪瞋痴之一体为戒定慧之一体,转色身为琉璃光身,又在此色息心之一具。故禅定修法,总不外色法、息法、心法三门。此由人体自性而定,法尔如此,概莫能外。色息心三法具于一体,而一体又分色息心三法之用,三法相通而又法住法位。故三法虽融,却以因地方法侧重不同,而果地证得自然大异。佛法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摄之不外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三大类。如来禅以安般入手,都摄六根,较侧重于息法;祖师禅以观心为本体,较侧重于心法;秘密禅以六大四曼三密为体相用,较侧重于色法。故如来禅为破惑证真之禅,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秘密禅为即身成佛之禅。人体有色、息、心三大要素之分支,生活有饮食、呼吸、睡眠三大活动之需要,法门有如来、祖师、秘密三大体系之类别,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开。药师定者,融秘密禅修色之要,会如来禅修息之奥,通祖师禅修心之妙。以大食法(消化生理)修色,解决食色问题;以安般法(循环生理)修息,解决呼吸问题;以入寤法(大脑生理)修心,解决睡眠问题。实为现前做人做事之生活禅也。定有境界,有行相,有果证,皆待实修实证,凭空开口不得。 以其在生活中实修实证,故日常做人做事,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呼吸睡眠,举手投足,起心动念,言语云为,心境意识,均为修药师定之行境。所以会做人生活者,会通药师法。而不会做人生活者,必不会药师法。所以修学药师经法必需做人第一,学会生活。
一九四三年,余曾于顾山侍顾净缘恩师修药师大法四十九日。一九四四年又侍师修药师护摩,大死大活七日,悉地现前,感应持续,是知周易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通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真实不虚也。盖天人同步,生死一如,法尔如是也。一九五六年,适逢本师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年佛诞,师又以该年为药师年,不离现实生活,弘扬药师经法。以余亲炙,听闻抄记不少,惜遭动乱,法本稿件大都散失。自一九四三年迄今,近半纪矣,整理药师经法宿愿,未忘未了。幸逢现世维摩赵朴初大善知识提倡“人间佛教",正见正定,圆融二世,与师所说,若合符契。朴老慈悲,赐我机缘,促我精进,嘱讲写药师经法。自一九九二年以来,余先后于河北赵县柏林寺、北京市广化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讲药师经。一九九六年大病,奄奄一息。仰仗药师加持,仁医慈护,解业劫气,起死回生,放琉璃光。使余得以续来之身,还未了之愿。草写此本《药师经法研究》,其中释义与讲记,均系赵玉玺大夫根据录音整理,又赖李家振、徐荪铭等校排,佛源、净慧、梦一等法师及胡维新、岳小丁、蔺湘东、杨赞儒、张立诸先生鼎力资助,终于付梓应世,敬申供养,用示回向。
药师经法研究,约分四辑:
(一) 七佛药师经释义
(二) 七佛药师经讲记
以上二辑为一类,系为普门而作讲解者。
(三) 七佛药师经法随笔
(四) 七佛药师经法杂钞
以上二辑为一类,系应深层而作研究者。
为满足广大听众要求,先印行释义、讲记,其余亦将陆续岀版。
药师经之根本在十二大愿。言为心声,愿为心师。世法做人之根本端在立志,佛法修行之根本首在发愿。圣贤讲立志,菩萨讲发愿,实质一也。心之所之曰志,心之所凝曰愿。行兹在兹,言兹在兹,念兹在兹,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心境所凝,历劫不断;精诚所至,天地为开,是则为愿也。有药师之十二大愿,才有琉璃光世界,心大世界大,心净佛土净,愿真成就真也。人本具欲,心可发愿。愿之与欲,本体是一,用则有异。有我则欲,无我则愿;迷者是欲,觉者是愿;识者是欲,智者是愿;业者是欲,密者是愿。清净行欲,欲即是愿; 贪瞋行愿,愿亦成欲。凡欲学药师经法者,必先立药师之大愿,修药师之大定,无我为人,净心行愿。因行真实,果地不虚,层层药师身,重重无尽意,必能以色身透法界,以法界透色身。现证药师本尊,圆满成就净琉璃光世界也。
近代大德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就是希望人人发药师愿,行药师行,修药师定,成药师身,转娑婆世界为人间净土,转成琉璃光,这就是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根本总愿。他们应化人间世界之东方中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正是乘此根本大愿垂迹的。盖伊等均系药师会上之菩萨,其指教弘扬药师经法以当今日人间佛教之机,盖有由也。用志其缘起,以为东方世界下世纪转成净琉璃光之预记焉。
吴明信如熏沐拜识
一九九六年药师圣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