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第四辑(二)

师说药师定法要

 

(附:气功与息道)

 

      此本师说药师定法要系摘自恩师顾净缘老居士所著《影响轩丛话》中有关谈药师定者,实为药师经法之要领,故命名为《师说药师定法要》。末后附录《气功与息道》,系平常闻之师说而记录者,均属修药师定之前行法也。为明法要,附供参考。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图片.png


师说药师定法要

 

华严教主旧译称“卢舍那”新译为“毗卢舍那”。“卢舍那” 者“照”义,“毗”者遍义,毗卢舍那为法身,即自性身也。沮渠京声、佛陀密多、鸠摩罗什等诸大师所得禅法,每称“毗琉璃光”。“琉璃光”者“照”义,“毗”者“周遍圆明”义,即药师定之事相也。故知药师琉璃光如来即遍照尊也。

离物无心,心为物象。佛书所谓“色法”,即指物而言,所谓“心法”,即指物之现象而言。故佛说般若空不空义,亦通唯物论“物质是第一现象,思想是第二现象"之说。盖言之无物谓之空言;心行无理,谓之妄念。修定者必须扬弃空言,摒除妄念也。虽除妄净尽,净念亦非断灭;若言断灭,又是空言。是故修定者之心行,唯在踏实合理耳除妄证般若空,踏实证般若不空。

研究药师定,当知药师经是“无神论者”。何以言之?以我自身修药师定,心意识则转变不空,色息心则联系成实。故药师经假设七佛世尊、十二大将、阎罗法王、俱生神等等名相说明药师定境之显现,以破身外之神我,以示妄我之识神;是诸神识,盖皆我自身之幻化而非实有,是以为无神论也。消伏毒害陀罗尼中之诸鬼与药师经中之诸神,同一本质,鬼为毒害故叱而去之,识既转净故神而明之。能去能转故有非定有,不空而空故鬼神皆无。是以佛教本质与其他宗教不同,一切不离我身即是。读药师经修药师定者皆当知此。

huò )的一声一口气来,斯谓之生;至于眼光落地一口气去,斯谓之死。生活百年,动作云为,只在一口气上;乃至了生脱死之道,亦只在此一口气上。故东方药师主生,其修行功法,皆主息道。唯是息道精微,初学不易领会。吾于佛藏中得《大安般守意经》,详说从这一口气上修行成道之原理与功法,诚下学之阶梯,药师经之关键也。

吾前年讲《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为《大安般守意经》同类之要典,皆自“这一口气”上发明息道之精义。唯“安般守意”为通显密大小乘之定功基础,“请观世音”则密教瑜伽之三摩地法也。安般守意经文艰涩难读请观世音法亦久湮失,遂使今日习定者踯躅zhí zhú)冥途。

梵语安那般那,此云入息出息。守意者,息依于心,心依于息也。息依于心则心摄息而开悟心依于息则息摄心以持身,此安般守意经所说之法门也。经上卷安般守意章说心息相依之纲领;十点章、遮意章、止意章说心法;念息章、得息章、十息章说息法坐行章、四因缘章说功用;得定章说心息相依之定境数随止观还净四章则说心息相依之法门也。经下卷诸章进而说其精妙玄微之处以明得道之要也。此经文句古质,注解难通,不如纶贯经义,作心息相依之通俗说明,为初习定者建立基础。

息者色心之一具。其色即物质之所生化,其心即生化之现象也。譬如水蒸化而为气,气即息道之色法,气有种种现象,现象即息道之心法,而心生于物,物为心源,犹此升聚扩散之气,实生于蒸化之水,苟无其物,则为妄心苟无其心,则为怪物故曰:息者色心之一具也。以色心之一具故,息道种种功夫,皆必以心息相依为主既非徒托空言,亦非冥然罔觉。如是功法有物有则,即安般守意经之所说也。

安般守意成定,得八正道,是释迦世尊之圣道修持,娑婆世界之正定也。药师佛为无生生生、生生无生之主尊,行者欲在生活上了生死,当在释迦正定上起药师定,盖一切定莫不以释迦正定为根本。根本定地如地基,药师诸定如室楼阁也。是故欲修药师定者,必先以安般守意立其定基,清净如虚空,坚实如金刚, 然后建宝楼阁修药师定成琉璃光

在今日谈定功者,必须融会安般守意经,请《观世音经》等于药师经中而研究之,何也?药师经唯物故。第一药师之资生充足愿,第二药师之农业商贾不废菩提愿,第三药师之衣服饮食无所乏少愿,第四药师之饮食衣服悉皆充足愿,第五药师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随念皆得愿,不造恶业愿,第六药师之资生之具不假营求愿乃至第七药师琉璃光如来之第十一、十二大愿,莫不以众生生活为解脱基础也。这些虽是宗教的幼稚的东西,我们不妨用科学态度来研究一下古老的思想进步。

修药师定者,先当依经立药师大愿。

次依愿起行庄严佛土。

次成就善巧方便。

次不离世间以出世,度诸众生往生极乐。

次出世不离世间,回向娑婆如去如来。

次七佛定境顺序出入熏练无间。

次七佛定境横竖超越当机施化。

此非诵说经义也标示药师之功法也。如七重宝塔琉璃光为第七层,去此十伽河沙佛土也。琉璃光亦最亲地基余六层皆依此建立者也

药师法是三摩地中事。除业障大明是金色宝光如来定中作法。药师大咒是释迦肉髻放光所说。释迦入定,则七如来佛佛加持以一音声说如来定力琉璃光;释迦出定,则七佛世尊,忽然不现,皆三摩地中事也。学者不习定功,如何学法。

       统色息心而言其生化者谓之息道;对色心而言其关系者谓之息法。息道中自有息法。与色心相对之息法体虽是一,而作用则异。息法作用在与其相对者之矛盾性,息道之作用则在统三者而发挥其同一性也。如是分析可知:


图片.png


十二种息中有补息又有增长息,有冲息又有减坏息。盖就息法言之则曰增长曰减坏,就息道言之则曰冲曰补也息道仅在体内运行,虚乏则补之,壅塞则冲之,故补息治虚乏,冲息治壅塞不通,使症结肿毒自内消也。息法则必向体外呼吸,吸入氧气增长其息以治羸损,呼出废气减坏其息以治阴膜是治疗之息法,非调养之息道也。补息、冲息、增长息、减坏息,此四种息最难分析图片.png

唯物的心便是声、光、电、化之一气,以心声、心光、心电、心化说心,心便不空,便不是形而上学,便不是虚妄不实、龟毛兔角的唯心论。

巴甫洛夫将近六十五年间所进行的生理学全部工作,基本上约可分三部门:一消化生理学二、循环生理学;三、大脑生理学。中国养生法所谓动功(即外功)、静功(即内功)、定功者,若依巴氏学说整理之,皆不难作科学之说明也。

口呼吸是气与液腺的交涉,是阳的作用,是后天的运行,当依消化生理学研究之。

鼻呼吸是息与血脉的交涉,是阴的作用,是先天的运行,当依循环生理学研究之。

体呼吸是全体大用,是阴平阳秘的作用,是不可思议之境界,当依大脑生理学研究之。

若口呼鼻吸则为血脉之自内向外渗透,口吸鼻呼则为液腺之自外向内渗透皆当依生理渗透学说以研究之也我昔于二学园诵读禅思每苦经论所载简朴难行,乃依生理学分析其色息心法,数十年来,渐有入处,概言之:

用消化生理学以了解色法。
用循环生理学以了解息法。
用大脑生理学以了解心法。

为人讲七佛药师定光胜世界、妙宝世界、圆满香积世界之佛土庄严,判光胜以息法为重点,妙宝以心法为重点,圆满香积以色法为重点先为和会四大与五行之类别,而系于色息心如下表:

                    图片.png

为人讲七佛药师定无忧世界、法幢世界、善住宝海世界、净琉璃世界之国土庄严,判第一、二、三药师佛皆主息法,第四、五、六药师佛皆主心法,第七药师佛主色法,先立色息心法之界说如下表:

             是色心之交融点

             是色息之生化机

             是心息之依止处

 

因此说明七佛净土去此远近如下图:

图片.png

此经功用在息本质在色也更为之祥说本经“此”字。

一、心息相处考略

图片.png二、十二种息统于息道内外之错综一览表三、三、两种六气说会要

(一说出《坐禅法要》,一说出《摩诃止观》;一为主病而说,一为主气而说)



为人说药师定


图片.png


      诵读七佛药师经,整理《讲略讲义纶贯共成四十九页又草天文学上之十二宫两页,地球公转受日成时一页,七佛药师法摄日月五星照临角度一册,以为药师释迦之念诵。


图片.png

廷光习心息相依法好读道家书,问脾陷则气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气。答曰:神即心,气即息。思虑过度则脾陷,脾气下陷则息不依心起居不节则胃逆胃气逆乱则心不依息。心息不相依者,神气乖乱,已是病人。病人当先用气功治疗病去然后入座入座行功务使脾神和畅胃气调达心息相依二土成圭,斯得法矣。此问甚切要。又问佛家之说答曰:视鼻端白为色空一如之始,金胎不二为色空一如之终,其余则皆凝神入气穴而已。神之凝即色气之穴即空皆色空一如阶段中之事相也。色空一如为彻始彻终之境界,心息相依即安般守意之功法。

曜如习定久,近读医书,又以针灸为人治病有效。问马丹阳十二针。答曰:宋末元初,北方人民涂炭,多投北七真门下以避难,道场聚处每千百人,饥寒流徙,疾疫丛生。丹阳以此十二针作外功,救活者众遂流传江湖间。计胃经穴二,大肠经穴二,膀胱经穴三,胆经穴二,肝肺心经穴各一,而不及肾脾经穴,为救一时疾苦,取舍极精,当依此进探气化之要妙,不可以江湖之术而轻之也。若能于习定时体认气脉流注之现实,则研究汤药针灸,自易得力。今人所谓气功疗养者,亦其余事耳。又问气功在古医籍中如何探求?答曰:有五运六气交经对待之气,有脾胃阴阳荣气卫气之气,有两仪之中气有三焦之归气,国医旧籍每多辨析。今之言气功者概不讲求,支离其术,苟趋名利。吾年来遇一二人苦口陈说,亦不肯悉心研究,气煞人哉。例如成无己注伤寒论云:“膻中为阳气之海,脐为生气之原”,因知气海为内藏真气之海也。吾故谓膻中为口呼吸外气之重点,气海为鼻呼吸内气之重点,脐为体呼吸色空一如之重点。验之朋友静坐中,皆曰诚然。又如内经云:“太阳经脉从头下项夹脊循股下会肾经”,吾故用此救正阴跷未开妄行缘督而发生之偏差,用息从头流向背脊经骨节边注下以自治“注病”,霍然而愈也。是故读医书或谈气功息道,每一字一句,皆当从自身呼吸出入体会之。又制《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一览付曜如,以太阳阳明等称是就太极图假设,手经足经之称是就藏府之气化行于膈膜上下交互流注作用而分其走手走足,实则一气之运行而已。曜如以为便于记忆,又问医书云:“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然则疾即岀息疾,入迟即入息迟也若如此说不违现实乎?我答曰:正如此说,试于临症持脉时,切其脉来疾去迟,闻其息必疾入迟,呼吸为脉之头,现实固如是也。曜如欣然曰:医书尚可读,佛书则更难了解,数年来研究十二种息 遍翻经籍,迄无入处,请复为我说之。因为分疏如下:


说十二种息(通作气功疗养用)


图片.png


      近人说“定”,多就动静相因之“静”字解说,不合动的逻辑亦不通佛说。古人译经于定字则直转梵音,如三摩地、毗钵舍那等,不翻汉语。盖定中自具动静,有止有观,止即静,动即观也。相宗每称静虑,静即止,虑即如理作意也。曰作观,曰作意,皆习定之基本方法,亦即定中之动境也。自误以片面之静字说定遂使学人修定不得入处,乃至曹溪末流亦多误于此,而失却其活泼泼地精神,可叹也己

      王甥来,面黄肌瘦,精力疲弱,自说胃病甚苦,服药不见轻减。我告以初步气功,曰:气功是自然科学,以中医气化学说为基础,以自我生气及空中大气为药物,以自我机能和物体转化为功法作直接治疗,为自然调养我所认识的“气功疗养”不过如此。我所做的研究,则取材于佛、道的行持和证验,藉理化、生理、生物等科学常识作说明而已。汝今谓胃病,当知胃病有多种有胃体质病,如胃溃疡,胃出血等,色法病也有胃机能病,如胃酸过多,胃神经痛等,心法病也有胃气病,如消化不良,胀闷痞满等,息法病也。三者虽不可分离,而治疗实不应混同,此为气功者,所以必先分析之。三种胃病中,胃气病患者较多,病因最复杂,病相亦多变化,故诊断治疗皆不易准确汝今所病,胃气病也。得之饥寒劳役,伤神耗气。初起气必窒息,以窒息故必意懒神呆,以意懒故必肢体颓废,以神呆故必兴趣索然。大抵忧郁失势,多顾忌,好思索之人,隐忍小患,积成大病积久而病缓,药物不能为力,非病人自身改变其生活习惯不为功。盖胃气已病者摄化药物殊难不如开口呼吸,畅达气机,使水谷得以消磨,则胃气自和,此中医学说所以主气化也我于友好中胃气病者,劝用气功治之;胃机能病者,劝用气功辅助息道治之;胃体质病者,劝用气功辅助药物治之。今汝病宜鼻吸口呼,心注患处,通其凝滞之气,适可而止。行时须聚精会神,灵活着力为之。三五分钟时,若口生津液,不妨吞咽,或上气,或下失气,皆为效验。不废工作,更无禁忌,行之既久,将使汝口干咽塞、胸满腹胀、头脑不清、肢体疲懈诸患,皆自然痊愈也。甥字逢煦,年将四十,六岁时我一见之,前年又一见之,今为第三次见面。然我久闻其爱国好学,工作勤谨。甥父容甫先生曾助我作《宝箧印经释义,去世十余年,仅此一子我甚盼其早复健康又告以详细行法。别去月余,正怀念间,一日,甥复昂然入座,面色红润,谈笑迥异时。自谓行此法来诸病若失,数日便成习惯,饮食骤增,工作时但感兴趣,不觉劳顿,今请开示一二书目以资进益。我笑曰:阿舅不忍引汝钻入牛角尖里去,永世难见天日也。因取近辑《息道研究》、《心法研究》、《色法研究》及关于气功、养生导引按蹻诸材料付阅。甥问鼻吸口呼之说于古有征乎?我曰:见《无畏三藏禅要》,唐时学密宗人多行之,失传久矣。我依生理学及呼吸神经中枢学说体会其反射作用于坐中得之。又取余所著《四种呼吸发微》付阅。甥浏览一过,谓难了解,请别提纲领,我更概略言之。

    图片.png


      呼吸中间相关之一息,最为生活之重要所在,实生死之关头也。此枢纽,呼转为吸,吸转为呼,我息自转,我气自转,或气血交融,或心息交互,皆在此中成其作用,一切功法亦惟在此中行持之也。此中之久暂曰息时此中之方位曰息处;时时三世处处十方,十方三世之世界尽此一息,七佛药师功法亦唯尽此一息中。

      道书说胎息,有句云:“漫将口鼻妄施为”,谓胎息不在口鼻呼吸也。初学既不知胎息为何事,以闭口为塞兑,以窒息为入玄,久而气滞血凝死于句下矣。吾少年时南北参访,每见深造之士骛于上达,忽于下学;自行有脱节之失,教人则欲驾空,可胜叹哉。


      昨日芒种,俗以为入霉之时,值天乍晴,南风熏燠地面水气如雾如露,人则呼吸不快,神气不爽,街头挥汗饮冰者络绎不绝。入夜北风暴雨,气温骤降十三四度,此天地之喘息也。常人已不免于承当,况衰年病喘之人耶?“喘”之一字,书无的解,即医家治喘亦苦无正法。昔在顾山,尝作《喘论》,草稿于兵火中丧失,忆其中多用大安般守意经法。此次旅沪,见老友中病喘者无虑人,今天气如是,将来秋冬时,窃为诸喘友危之。是诸老友多不谙养生法要,即信佛者亦惟玩赏文字般若而斥安般守意等诸禅经为小乘。我虽腾口说听者无动焉。大安般守意经或曰息或曰喘息,盖以一意之注为息,岀入不尽为喘息也。出入不尽者,图片.png

即安般不守意也(此语出本经,若意在息,即安般守意也)一语乏微,涵盖全经。又经说息有四事,邓注难通我则以为说风与气者,以呼吸之有声无声为别;说息与喘者,以呼吸之气尽与不尽为辨也

    息由四事

    图片.png

      

      按喘息者,喘指呼出吸入时,息指中间一息时,合斯二者,称喘息也。息者,指全体言之,息与喘息本是一事,所以异称者,称息则与意对,如“意使息”、“息使意”、“意知息”、“息不知意”等句是。称“喘息自知”则意已与息合,如“喘息长自知”、“喘息短自知”、“放弃身命喘息自知”、“不放弃身命喘息自知”乃至精进章云: “喘者为意,息者命守”;第三止章云:“罪断意灭亦不喘息”(息住也)等句是。又“觉息”是喘息时事,“知息”是息时事,将读全经,先应辨此。


释安般守意经句


经曰:身是气所作

人举动云为,皆气所作,唯意使之。若意不诚,气必乱意若不专,气必散。疗养方法之气功,意使气者为动功气使意者为静坐,功用只在气上不到息上。经文为息道说,即台宗人所谓“持身法”者是。

经曰:息有所念为息使意,无所念为意使息

此说息道,是修定之功法。一息之中有意有息,故修息道定功者,有所念时为息使意,无所念时为意使息,盖此时气已成息身已入定,人境双亡,唯意念于息,息运于意而已。

经曰:意从因缘生 十黠章、遮意章、止忘章

经卷上多说十二因缘、四谛。此指十二因缘而言。经卷下多说三十七道品、六度。此经通大小乘,故此因缘亦通为胜比丘所诵偈

经曰:息从意生 十黠章、遮意章、止意章

         意从息生 念息章、得息章、十息章

此两句相反而皆现实之事犹之先鸡生蛋乎先蛋生鸡乎,虽圣人亦不能答,何况佛法。若自无始之始言,则千言万语不能仿若从始之无始言,则丝毫开口不得。谁能统一此矛盾乎?学者唯有从实践上体认到如何是息生意时,如何是意生息时,实际做到能掌握此两种功法,运用自如则一念清净自然证入无生。

经曰:意知息,息不知意

息是色法,意是心法。色法唯物,物质是第一性,故曰息不知意。意知息者,心法思想,思想是第二性,故曰意知息。意知息者,犹曰唯物的心也。用唯物的心以应内治外故经以十息为道人数福。

图片.png

经曰:入息短出息长,无所从念,为道意。

把呼吸分别著说,入短长,没有杂念,即得息也。要在没有杂念。若有杂念,意已离息,为出入不止之息长,为不安不定之息长,皆不得息。是故得息为短者谓不枝不蔓径直了当之息,与意“相随”,随即行“止”之息也。(以上是把入息分开论得息与不得息者。)又有一种得息,息不休之长,与上文大异。 经云:“喘息长自知,喘息短自知”,谓意所在为自知长短也。十六胜即时自知,是已得息者事。上文所说犹在得息与不得息间,未可混乱解也。得息章云:“行息为使意向空”,又云:“行息以得息(同也),不复觉气出入便可观”,二语说止观法门竟。


安般守意精进章云:“行道有三事:一者观身;二者念一心;三者念出入息。转三业,成三密,相应如是。又云:

    “一者止身痛痒;二者止口身;三者止意念。此经为息道故闭口,为得息故止意。若真言事相则功法大异。又第五净章“为息意身凡三事。息为气,息法也;意为神,心法也;身为精,色法也。常人所谓精气神,佛家谓之色息心。此经则为息意身凡三事。又十黠章云:“何以故数息,不欲随五阴故。五阴初为色,余四皆心法。按全经说色法者极少,唯十息章云:“问数息念风为随色,何以应道?报、行意在道,数不念色。应知:以风为色者,则气即色也,息即色也。安为入息,般为出息,皆即色也。意是心法,此经盖以心息相依说色即是空。

    《安般守意经十黠、遮意、止意三章皆说心法行持。行十黠以合三十七道品;行数息以遮意行十六胜即时自知以止意而入道。其次念息、得息、十息三章皆说息道行持。行念息以守意,行得息以转意行十六事为无所知以定意而应道。斯六章者,全部安般守意之功法所在,初学必先讲习精纯,始可言坐行也。坐行章云:“数息意定是为坐意随法是为行,已起意不离为行亦为坐”。俗称“打坐”、“静坐”、“坐功”,皆此事也。前三章所说以意行息,后三章所说以息持意,并坐行一章,即七佛药师内证法门。

    七佛药师经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坐菩提座,说除业障大力大明,是内在界功法。药师琉璃光如来于肉髻中大光明,光中演说灭除一切众生苦恼大陀罗尼是外在界功法。自瑜伽教相言之,内在界功法是心佛加持,外在界功法是生佛加持。

    《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后人每不得其解。陆渊雷浅注竟毁弃之。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以“晦极将明,阴极转阳为少阴病欲解时;阴尽阳回为厥阴病欲解时”。又曰:“药得天时之助寒病乃已二又曰:“晨光微露草木萌动之时,少阳郁勃之气当解也”。又曰:“亥至丑上,为地上蒸气消歇时,太阳病欲解以此时为验”。皆就现实作说明,深得气化之妙。曹陆同时,各鸣其异而陆序金匮发微又盛推普氏,恨世人无目,不能识之诚怪事也。昔人于学术鸣而不争,甚至自语相违瞎却自家眼睛,亦所不计者盖不少见矣。当今提倡中医,又号召百家争鸣,窃愿学者一争辩之。

“身为界分”,在大自然界划分一点执以为我划分线即”也。界内为我,界外为环境,我与环境互为依存,相应则统一,相交则变易统一之时则界分泯然而人我相忘,变易之境则界分俨然而组织益密此古今中外自工作、生活、学术、思想、宗教、文化乃至社会关系、国家关系、世界关系,一切一切的生成住灭之枢纽所在也。我早学般若,深恨谈者不明界分,妄拟无我使大乘行人不踏实际。我又见瑜伽行人修供所作,起必“结界”,终必“解界”,而后深叹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之妙。孰非吾身所实践者?我于是乃以病躯作为一极小而又极大之实验室,以饮食、睡眠、呼吸三体生活大事分别地而又联系地作为色法、息法、心法之研究觉三者之中以色法最难体认,盖物质和能量虽有不灭定律,而原子和分子尚多未发秘奥。故我以“安般法”研究呼吸,以“入寤法”研究睡眠似有通会处。独以“大时法”研究饮食,则于实验室中几经试验,才体认得“身为界分”一句,犹未尽也。

    苏联谢尔盖刚岀生时,喂奶下去立刻溢岀,经X光检査,知其食道闭塞,奶不到胃,而食道旁有一孔通肺,故奶入肺,随后溢也。外科医生巴伊罗夫动手术四小时零十九分钟,在婴儿气管内插入细管让婴儿呼吸,在婴儿身上用麻药,输血,然后移开五根助骨,把血管扎起,胸膜揭开,再缝合食道与肺相连之孔而打通其食道至胃。五天后婴儿吃奶如常。今谢尔盖已生活八个月,身体健康。解放报载有医生及婴儿照相。此事于气功研究、 息道研究、食法研究,皆可作重要启发。我作色法研究时成一小册子,说食息一段,著字不多,已尽我意所欲言。惟于“心即是色”义则迂回反复历三千余字尚未道著。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况我夙鸯上达而下学不足,故每遇如谢尔盖一类事,辄低回久之。

    呼吸中枢之一息有处所,有实质变化有机能因应之作用。大抵口呼吸在舌,心之苗也鼻呼吸在天心,巴甫洛夫所谓“呼吸神经中枢”之所在也。就实质言则舌之作用为大要,养生家谓之搭桥。有以搭桥吸入撤桥吐者,口呼吸时用之;有一桥横空接引不动者,鼻呼吸时用之。应因变化,惟在不执。道家言窍即指其处所,言妙即指其实质,言功法即指其作用也。佛家修定则以空为处所,以性为实质,其作用唯有慈悲而已。

    

道书云:“鼻通六府以接天牝”“口通五藏以接地玄”。“六”只当“精气”字“五藏”只“血气”字读。精气即医书所谓卫气,血气即医书所谓营气吾已会通之如昨日所说今答某问,又发明数事:

天牝功夫只是外动为主,地玄功夫只是内动为主。

天地之交处曰窍,天地之交生曰妙,观欲为法门。

鼻吸口呼者,天以动之,地以应之,通利患处,去病而已。

纯行天牝,可以调养,不足以治疗;纯行地玄,可以治疗,不足以调养,为气功者审之。

息道功夫,不在天,不在地,不在窍妙,不在动静感应,惟在乎道。宇宙生乎千万化生乎身者,而岂枝枝节节以为之哉。

    我年来“息道”,讲“气功”,于“口呼吸”、“鼻呼吸”分解甚勤信而行之者,或却病或成定,皆有效验。学道者来我不得不就其所习道书为之分析学佛者来,我亦不得不就其所习佛书为之辩论。来者不过数人,我已苦舌敝唇焦。其曩日从师用功愈深者愈难自拔,每深叹之读马振宪创注“安般守意经”已不尽惬我意,其自刊本又附录道家“地玄”、“天牝”之语,我又不得不会通之。我直说曰:

地玄是说后天饮食水谷之气。
天牝是说先天生化阴阳之气。


闻者又疑医家讲营卫非道书之言,我又不得不诵道书云:

泥丸宫之前有明堂,下通于鼻,鼻通六府出入轻清之气,以接乎天牝。

元宫之上有黄庭,上通重楼而至于口,口通五藏出入重浊之气,以接乎地玄。

不知其门不识其根,而以鼻为玄以口为牝者,非也。

    其实道书亦多歧,有以形质言者有以气化言者,同一术语,此所谓非者,彼又以为是也。我二十余岁时困顿其中,衰病久不谈此,今所会通者,亦就其人方困顿于此,不得不为之诵说耳。俟其病愈时,会归现实,将与举此一切,摧毁而扩清之,以为快矣。

    口呼吸之气,入直至肺部而还。李君杰问入腹部否?答间接入腹。鼻呼吸非外气岀入,身内荣卫之气运行而已。李君试行数日,复来印可,谓得此常识,再读医书佛书似已有入处,惟工作忙,不能多作静坐耳。我曰:无须多坐,君既无成仙作佛妄想,不过希望身体健康,但得片时调息即可,不应费时失业也。王淋和老太太说,坐久微觉气滞腿足凝重时,随开口呼出十息滞处悉通,再行息道虽久坐不懈。我说能如此运用气息,必能体会气功与息道之关系。当知无气功不入定,无息道不成定,初学必证悟此一关键,掌握如法始能活泼自在随修皆得也。所谓“内气”、“外气”、“直接”“间”者必须当面口说自身体验之。

    有问“视鼻端白”者我曰:此佛家修定种种止观之极则,安般守意经所谓“有时鼻头止”者是也。道家或谓之“团神”,即此事也。视为心法,鼻端为色法,白为息法,统色息心法于一句中,诸禅经所说皆不此。问者曰:“初从一老人学定意守下丹田,久而神闷气滞,继从一道士学守黄中,气渐苏,饮食亦进又久而意懒心灰,胃口转弱,道士责我不善学习,我则窃疑道士不学无术乃皈依一禅僧,参学数年,苦无入处,每有请益,辄遭棒喝,谓此一大事不应在色身上寻求,惟令看六祖坛经,最后我问何以坛经教人于自色身皈依清净三宝也,师僧不答。我遂闭户读书,得“视鼻端白”四字而不明其功法,随自意行之数年虽无大证验,亦不见病患知非得人指点不可。今闻色心之说,差有会悟,请更详之”。我曰:下田黄中,皆安般守意经所谓“有时心中止”也。止而后观君初止于下田,再止于黄中,皆止而不观,是以成病。且观不离止,终又困于棒喝者,师家唯教人观空不许于自色身上知其所止之过耳。佛法根本在“般若”般若有“空”、“不空”之辩下田黄中皆道家团神后入窍时事为观般若不空之境;视鼻端白为观般若空之法。今幸拈得视鼻端白四字,故自无患。又妄欲希求证验,我亦唯有请君吃棒而已,谁能详之。闻者欢喜踊跃曰:若是则愿千死万死于锤下砧上而不悔。遂日日来,聒絮不已,又自记之。我视其所记,疵累甚于我口说,不得已又书付之。

    图片.png

    静坐者每言守窍,不知守有夫妇倡随白头偕老之守,亦有狱卒禁囚械枷锁之守窍有针灸按蹻经脉俞穴之窍,亦有息随心立、心随息空之窍。每见静坐者着意拘囚,虚拟窍穴神气乖离病怪百,犹复死守师法,不为天上双星,乃似阎魔鬼王执法森然,可胜叹哉。解放以来,工人相号召曰:找窍门”。此语大妙。只一“找”字,已形容得活泼泼地无余。找着窍门,便好工作,静坐者何不向之学习也。根本初禅有寻支伺支,寻伺即修定者找窍门方法。寻伺既得心一于境曰守,守窍成定。故四禅皆有心一境性。佛陀密多之传盛于六朝,鸠摩罗什弘大乘禅亦不废此根本,智者而后,渐渐湮没。达摩宗人单提向上故无意于此事即天台末裔,亦多附心宗,茫昧于此。丁兹末法,虽有心人,亦惟叹此道失传已久,为不可复矣。我找窍门,藉中医气化之说,明心息相依之妙,不揣陋,具如下图,愿高明不执,相与共挖掘之。

图片.png


      我藉旧书导引之说以明息道,又藉旧书吐呐之法以明气功凡所云为,皆必验之自身而证之古人,不敢妄作,亦不敢自谓继承古人遗产而又有所发明也近来南北大力提倡气功闻其指导之人不甚讲求基本理论,惟以师传或自身经验为教前途尚不可知,我尝讲金匮要略云: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图片.png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图片.png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府藏即医治之,图片.png四肢才觉重滞图片.png即导、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尝以此语蒋竹老。竹老曰:陆渊雷浅注,竟将此文略去,而曹颖甫发微,于此文阐明气化极精,为气功者当研究之。我曰: 曹氏医学为近百年中言气化者所仅见,我试以其论伤寒药治方法会入我色息研究双线简图而示气功疗养之道,大有可观也遂绘呈竹老请教。

    太阳合荣卫二气以为用:

图片.png


    

    气为水所蒸发。肾为寒水之脏。膀胱为寒水之腑。胁下为寒水脏腑相连之处。

    寒水不通于下焦则腰痛。水气不外散则流入关节,身骨节痛。但令图片.png图片.png。中西医皆言:肺一呼吸,皮毛亦一呼吸。

    

    论气功与饮食关系者,当研究伤寒论阳明篇也。胃为水谷之海,脾为生化之原。我读曹颖甫氏《伤寒发微》,见其不背古训,亦不违现实,又喜其与我所作之《息道研究》时有可通,每取其阳明篇说为劝友好养生之资料,每有效验。我右腿膝病久,经中西医药无效,乃自行息道正治法,大见轻减,然友人有习中西医者,见我病好,惟嗟怪事,皆不能为我作生理说明也。后读《伤寒发微》“右髀有筋牵制右膝廉痛”句下,曹氏自注云:“此为余亲验得之”。嘻!窃比先哲,有不期而然者矣。惟曹氏多会通中西以为言我则妄欲于古医籍中探求气化之理,以辨证“气功”、“息道”之规律,虽衰年枵腹,不能自己。即于阳明篇中立三种正法将进而挖掘之。

太阳阳明者脾约…………(气功正治)

正阳阳明者胃中实………(息道正治)

少阳阳明者胃中燥实……(调养正治)

        

    曹氏又曰:“三焦水道古称手少阳,盖此水自腰以上从无系统之淋巴微管散肌里皮毛是为太阳之表;自腰以下从淋巴系统输出膀胱,是为太阳之里若外不得汗,里不成溺,则为少阳之半表半里。半表半里者不能外内则水道梗塞而为病为柴胡汤证我每三复斯言而深有憾于时医治湿热、寒湿、痰饮诸病,不得法,以不明气化也。亲友中罹此诸病者,我乃师曹氏说,用药三四味使服之,辄获效验。于是我又用其说体会之静坐中,遂立治疗三焦病气之呼吸纲领。

图片.png

    曹曾与蒋竹老同肆业江阴南菁书院,当时有曹戆蒋狂之称。曹中年勤力于医,虽乡人亦莫知之,及其应世,凡他医所谓不治之症,辄着手愈之,惟贫者不取酬,富者不易致之也。年七十余,八一三变作,以骂贼死竹老为立传。我读其书云:“息由丹田上入肺窍是为呼,由肺窍下入丹田是为吸。呼吸略无阻碍,乃为无病之人”。问竹老,曹先生用道家法养生者乎?竹老曰:不知也。殆精熟内难而又反求诸身者也。其书又云:“肺虚而吸气乏力故吸促,肾虚而纳气无权故吸远”。总其所发明,盖多自“气”与“水”之生化立言,我敢断言其书实今日谈“气功疗养”者之宝典也。若其死国之烈,我则又以为君子人也。戆云乎哉?!

    

    口吸鼻呼,藉后天以补先天功用于劳心力者治疗调养。效益最大,要在能得法行之,准确有恒耳。我近十日多劳神,又杂感寒热,头昏腹胀,肢节懈弛,知风湿搏结,将成剧患。晨起用口呼鼻吸一坐,至鼻中呼出热气渐渐清凉时腹中随自转动下坐后如,浊秽利行精神爽快矣。若延医服药,亦或能早治得愈,惟欲如此轻松自然,并不激荡内脏机能而奏效神速,殊不易也。此法虽难说明,亦非于气功、息道有基础者不能学。吾年来多说“气功”、“息道”、“鼻吸口呼”,独于此法,尚少发明。

    

    江南梅子黄时,当初夏季节,太平洋上热湿空气,流进东南沿海大陆,笼罩江南,而北方冷燥空气有时南下,于是冷热相激荡,湿热升上,遇冷则凝而为雪降而为雨,所谓黄梅雨也。时或冷热气势均等,停结一处,衣物生霉,人觉困顿。每年自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十日间,江淮间人称为黄梅天气。此种现象可证明 中医气化学说之精确。我本江淮间居人。少年时见历书载“入霉”、“出霉”日期,以问陈拾四道士,道士习旧天文学又精于医道,乃大放其以人合天之辞。我嫌其不本之科学也道士我笑之而已。既而我游历南北十年多居深山大泽间饱风霜冒瘴厉。虽病犹以定功自持,渐致身病禅病纠缠益深,困顿禅床,气息仅续,勉强归里,求救于道士。道士笑曰:不复能争论矣。保汝七日复。果然一星期后杖而起,綦月后壮健如初。视其方不过寻常药数味,回出恒蹊。请问病名,道七笑曰:黄梅病也。我诧曰:今天寒地冻时矣。道士笑曰:我诊得汝身中气化似黄梅天气耳。直观如是,不知科学家作何名称。我乃至诚忏谢受道士教。别时又承赠我手抄本论气化者一册。自是数十年来我每逢黄梅时节辄念道士慈惠,而以道士所教推测当年之气化影响于人群者,时有会悟。所习书于兵火中失去,道士之教,则犹记忆二三。去年黄梅时节,天气热,久久不解,报载雪山多溶溃者,寒凝上空,蓄东南来之湿热空气不使流散,此可谓已得科学的说明。今年入霉未久,江淮已见大水,不须道士说教,即以科学常识推之,秋收事及老年人病喘者,皆可忧虑。

   

息,入有不尽,必滞着成病。十六胜中所谓“放弃身命息自知者”是也。吾近用此自行疗养得效。“尽无尽处”,非放弃身命者不知之。虽触处皆是,亦随著皆非。唯入中归空,一无所有,神妙活泼始得自在也。自此入定,疗养犹其余事。体会到此则学道不妨说窍说妙,学佛亦何妨说空说有。

   

    道书多说周天返还、进火退符、抽添沐浴等等,皆自一气之流行强立名目耳。执妄之徒,神妙自秘,愚人慕学无益,何不返自求之气息一切皆自然现象也。吾欲以佛说般若,荡其芜秽而秃禅梦梦将藉以自高,故惟说气功息道,用科学方法,阐生活实相。人各有身,身皆可验,何关于黄冠缁流者。大时代人,不当如是乎?

   

    气功之尽无尽法,小我尽入大我,大我尽入无我,无我尽则常乐我净。尽者,一切不著,浩气长存;无尽者,万象森罗,寂灭为乐;所谓法界之摄入一身,自生死之一气入,固如是也。要在入之际,以入为主,不同息道之立于岀矣。每于夜间,卧而行之,明日晨起,神完气足,如未睡也。深恨如此妙事,甚难说向人前亦我下学不足,故开口不得耳。

   

    仲景金匮云:“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吾以此所谓“风气”者,即指人之呼吸而言,亦即“气功”,亦“息道”,乃至药师定中之声之光之香气,皆即此也。又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吾谓“导引”即息道“吐”即气功“针”以助吐纳“膏”以助导引也。近有做气功错误者,气滞妄动,振撼多力,医师用药诵护,停止其做功,病已而自奇当时之力大无穷不知其力即仲景所谓“元真”者久被蓄逆求通畅也。讲气功者不知此,医家亦不讲此道,深可叹惜。古医书说此事者甚多,吾将搜集陈说,以为治于未病者之一助。


(附  录)

气功与息道



何谓气功

甚么叫气功?

一、学气功首先要了解这个“气”字。

    (一)气是活的。在母胎中的婴儿已是活物,胎儿生活的气,古人叫做“胎”。我们从“㘞huò )的一声婴儿出世了说起这时婴儿的口鼻接触着大自然的空气,吸进空中的氧气,呼出身中的碳气,于是就这样一呼一吸地活到十岁、三十岁,直到一百岁总是一个活人。哪一天呼吸一断,便成为死人了。这难到还有什么不懂吗?懂是懂的。但不少做气功的人,也是对于这些懂得不少的人,到了他们学气功时,便把这口气的生死、来去的根本作用,就不自觉地抛开了。学动功的姿势或学静功的坐卧,便只在姿势和坐卧上考究也不追求他所学的那些姿势和坐卧,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影响到他生活的那一口气上,来治疗他的病气或保养他的生气了。不联系气是活的来做气功,必然偏差百出,功效全无。所以讲气功,一开口,必须强调地说:“气是活的”。学气功必须首先了解气是活的,而且要永远记着。

    (二)再说“生活这口是多种多样而又变化多端的”。这口气的呼出吸入,吐故纳新,是身内身外之气的变动有动必有静,呼后必有一息,吸后必有一息,是呼吸气之息息相关的生化融和。这一呼一吸一动一静可分析为气息相关的一类。又内气的运行,医书以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转化作说明;外气之 消纳,医书以水谷精气与天真运气之交变作说明。道书也说: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佛书也说,风喘气息和觉息知息的同异,于是又可分析这是内外真呼吸一类。再加以各宗各派的说明,真是种类多得很,这都必须分析清楚,认明那些同名异实或者异名同实的说法,将来做工时,才免得牵强附会,胡乱猜疑。仅仅认明了种类还不够那某一类的气或息,又随时随人随所做工夫的阶段上,又必不断地表现出不同的样子还要进一步地加以理解才能对症用功,相机施治。

    (三)无论分析如何细密,“总要归结到你生活的这一口气上来体认”。例如一壶冷水,只要壶下有火,壶中冷水便蓬蓬勃勃地发生蒸气,向上飞腾,向四旁扩散,这是比方说,我们身中的水、津液、精藉着我们热心热肠本能的生命火力,化作我们视听动作云为的气。壶里上升的蒸气,碰着周围的冷空气,又变为点点滴滴如雾如露如云如雨的水了。这又是比方说,我们身中温度比周围环境的空气气温高,吸入空气时,虽在夏天,总感觉到有些清凉的意味。我们是全靠吸入天空清净空气,来调节淋巴系统的循环,配合着循环系统有秩序的节奏,才得心平气和的活下去。水是气的本体,气是水的变相,而水和气的转变,是神妙的作用。配合到我们的生活来说,水比方是精,气比方是气息,而那变化无穷的妙用便是神。把人身分作体相用三部分讲,便是精气神。气生于精,神依于息,单提一个“气”字,而这一气中自具体用之精与神。联系着精气神来讲,就叫“这一口气”。如此按上一节所说,把这一口气分析得越细密、越了解清楚越按这一节所说,又必须把分析开的再联系起来,体认总归是这一口气,便好掌握着这口气做气功了。


    二、其次要了解气功的“功”字,以便具体了解学气功的门径。

    (一)功是“功法也就是在这一口气上所做的一些规律法则。这些功法都是依据我们这口呼吸气的自然规律,经过我们祖宗先人的研究、实验,选择出来的治病调养有效的方法,是留给我们子孙的宝贵遗产。子孙不必见到祖宗,就从这口气上接受遗产。用这些遗产来治疗疾病,保持健康时,都在这口气上施为。先来谈谈呼吸这口气的一些规律和这些遗产如何来分别应用。

    1. 口吸口呼的规律

    用口吸气气入不得深,可以增加肺活量,强压横隔膜下降有加强横隔膜运动的能力。口呼出气时,力量亦散漫微弱。这种规律以外气为主力,要带点勉强才起作用,太勉强又会岀毛病而内息的反应呼也难掌握平稳。病人既不能做带勉强性的功法,平人也不愿在粗浅的功法上费力,因此气功老师都不肯运用这种规律来教人。其实,我们所得的遗产内,是有一种运用口呼吸的规律作气功锻炼的。我们先人依据口呼吸的自然规律发明这种气功的方法,是有用处的,也是能治病的。这个口呼吸的规律,诸如今人所说的肺呼吸、横隔膜呼吸,都是这种规律的一个体系。遗产内的宝贝,属于这种体系的,保存在武术家的外功和拳术家、技击家各种方法内的也不少。

    2. 鼻吸鼻呼的规律

    鼻吸气自鼻端入上达大脑皮层,影响呼吸神经中枢,立即莅注全身,归还腹部,这就是常说的深呼吸。深呼吸经过腹部的集散,通利十二经脉谓之腹呼吸。经过脐中集散,融和奇经八脉,谓之脐呼吸。依据腹呼吸的规律,先人们留给我们很多的导引、吐纳、按养生的宝贵遗产道家也有些嘘吸炉间出入丹田 的方法佛家的止观禅那、安般守意等等,也是依据这腹呼吸的规律而形成的。那依据脐呼吸规律形成的法宝更具有改造身心的妙用。只要仔细研究去掉那些宗教的外衣,择取其中的精要,对于做气功的用处是很大的。这腹呼吸和脐呼吸许多方法都属于鼻呼吸一个体系。而与口呼吸体系气功的方法、运行的经络、气血的交变、学习的次第,都是不同的。

    3.鼻吸口呼的规律

    这种规律的呼吸,用处最多,作用最大。做口呼吸功,不懂这个规律便得不到调和的方法,也不可能有血气归宿,必致多吃辛苦,多生敌害。做鼻呼吸功不懂这个规律,也便得不到起手的方法和入静定的节奏。不独做口呼吸功或鼻呼吸功时都离它,虽针灸、按等等治病或保健的方法,无非凭这个规律来完成它的作用。气功老师教做气功,多半是这种体系的方法。这一体系的遗产很多,不少“土产物”被包裹着神秘、迷信的外衣需要认真发掘那些锻练精神、改造身心的实在东西破除迷信,揭露神秘。例如道士所说“仙家传药不传火”,这句鬼话就要打破。揭穿了药就是气,火就是意,没有什么口传秘诀。善无畏三藏禅要》所说的鼻吸口呼方法、运行道路及证验,便是这一体系气功的最好说明,值得研究。

    (三)功是功能。中医师研究千百种药物,各有各的功能又配成三、五味以上的药成方剂,有无量无数的方剂,又各有其配合而生的功能。这是中医师很繁重的一种研究,研究准确,才能适应各种疾病的治疗或身体的调养。气功也是这样,气功是以当人本身的精气神做药物作当人本身的自我疗养。气功老师也应该研究精气神三种药物的不同功能,配合精气神而成的各种动功静功,又各各化生各各不同的功能,必须研究准确,才能适应各方学者需要。学气功的人也应该从老师边先些这类的常识,以便将来学功法时,才好准确地掌握功法,学有端绪。


    第一段所说功法:

    属于口呼吸体系的功法,是纯粹的气功。掌握这种功法,纯粹在呼出吸入与动作的相应,它的功能主要是治病,也有调养的作用。

    属于鼻呼吸体系的功法,是纯粹的息道休养。掌握这种功法,纯粹在呼吸中间之一息与静定相应,它的功能主要是调养,也有治病的作用。

    属于鼻吸口呼体系的功法,是改造身心一切气功息道的根本行持。掌握这种功法,在随时随境的因应变易,不可执一,它的功能主要在增强生命的活力,而附带产生的作用是很多的。

    以上所讲,只是帮助人们了解一个“气”字、一个“功”字的轮廓也就是气功的轮廓。如此说来,气功岂不是烦重难学得很? 不然,学气功不是烦重的事,尽管五花八门,名相百变,只不过是这一口气上的事。这一口气又是生来具有、日夜运用的事,只要随时随处想想看,这是口呼吸吧?这是鼻呼吸吧?这是鼻吸口呼吧?看来看去总不岀这三个规律。难道看看想想这一口气、 三个规律就算烦难了吗?学气功可以在这一口气上体认,就用这口气作自我治疗,治疗效果仍在自身得有印证。所以学气功是不难的。


气功实践法

    怎样做气功?

    怎样做气功一“气功实践法”必须联系甚么叫气功——“气功理论”仔细研究,使实践和理论一致,才能学得好。

    我的气功分两大类:

    一动功:这是站着(住)或走着(行)做的功法。我的动功又分三个不同的力用:

    一)内动功——这种功法是藉着鼻吸口呼的功能。运行十二经脉的气血,为一切疗养功法的基础。

    二)中蛹功——这种功法也是藉着鼻吸口呼的功能,而运行荣卫,对脾胃机能增强作用,为后天主要功法。

    三)外震功——这种功法也是藉着鼻吸口呼的功能,而作壮健体魄的锻炼,武术家功法多出于此。

    以上三种动功,虽皆为鼻吸口呼,但为治疗用,有时须配用口呼吸对症施治。又三种动功的鼻吸是一样的,而三种口呼则又需按学者身体状况和天时气候等分别调节之。

    

    二静功:这是坐着(坐)或睡着(卧)做的功法。我的静功可分作三个阶段说明:

    (一)静坐法——这种功法是一坐中先后用鼻吸口呼和鼻吸鼻呼的功能,用意不分,使气不乱意随气静而和,气随意和而静,意气和静则健康无病。

    (二)调息——这种功法也是一坐中先后用鼻吸口呼和鼻呼吸的功能,而重点在鼻呼和鼻吸转换中间—停息上一息,掌握此一息而调之。在做气功的经验中有很快做到内气不出,外气不入,仿佛息住的意味,又仿佛肚脐在呼吸,或是毛孔在呼吸,而身心显然有了改变,这可以中医气化学说的气凭呼吸的规律化在一息交变来说明。

    (三)定功—我的气功,就是修定的前行法,可以用中医气化学说来作为这些修定前行法的理论,抛弃那些宗教的术语“气功”的范围也以学会了“调息”为限。呼吸出入运行的是“气”,呼吸中间转换的一停息是“息”。做气功的要点固然在呼吸的规律上施为,但其呼后转吸之一息和吸后转呼之一息,实为要点之要点,规律之规律。所以必须学会“调”。调息调到呼吸微细不觉有入之气身心安和,只有清净自在的感觉,这便是入定的基础。不过做气功的人,有了这种境界顶多不过几分钟,刹那一瞥就消失了,多是自然地发得,偶然地撞着,既不能自我地掌握,又没法作进展的行持,勉强地说,这也算是“息住”。 而做定功的人,正是从这种息住上起修的,从此入定出定,得止得观,止观双运而成正定,那皆不属气功的范围了。

    以上三种动功三种静功,都说成是我的气功,其实皆是祖宗的遗产。三种动功中一手一足之姿势,多窃取古养生导引、八段锦,暨藏密气功、拳技诸式,简化而精练之。这种精简只能算是我的大胆尝试,所以说成是“我的气功”。那三种静功中一呼一吸的节制,也多是我从古养生法、宋明人静坐法、道家的铸胎息法、佛家的数息法等,损益而改变之。这又由于我根本厌恶这些古老腐朽的东西。古老的人凭直观、推想、经验,没有科学的整理,所得准确的部分已属有限,加以习俗相承,年湮代远涂敷粉饰,谬种流传不如干脆地说,这些都是“我的气功”。何况这个“我”字是忘我的我,也就是彻底无我的我。希望把“我的气功”一边学,一边批评越批评得尖锐,我越喜欢。希望驳斥“我的气功”直到一字不存,一法不立,更希望驳斥“气功的我”直到剥“我”的皮,折“我”的骨头,由忘我而直到无我,那时便学会了“我的气功”了。讲气功实践法,必须首先懂得这是“我的气功”实践的基本所在。三种动功三种静功,种种方法都是从这基本所在岀发。而学“我的气功”必须始终掌握这基本所在,才好在做动功时活泼泼的,轻松自在在做静功时清清净净,身如虚空。如是,所谓“我的气功”自忘我入手以调正身心,进而无我以改造身心而已。


内动功

平身正立,两脚跟对准肩头分开站定,两脚尖作小八字形,身躯要端正自然,两手臂垂下,两耳对肩,两目向前平视,头顶正顶着天两个大脚趾稍微用点力在地上。最后“两脚大趾”这句话最要紧。

用鼻子吸气,一停息后,用口呼气,呼吸三次。开始呼一口气是吐岀浊气,不算在三次呼吸之内。呼出一口气后,再一吸一呼的三次,要心平气和地、不快不慢地做到。

      三 做功时身体要放松,不要有一丝毫的束缚;思想愉快,不要有一丝毫的牵挂。全部的思想只照顾呼吸气的岀入运行“时时处处不让思想萬开呼吸一下”,这是做气功的根本要诀。

以上“一”说明内动功的姿势,是身体站着不动而意气相随在身内锻炼经脉的实践功法(精)。上述“二”说内动功的鼻吸口呼方法(气)。上述“三”说意随着气,运用生理自然的规律做好一切气功(神)。这三次呼吸,身体姿势不变,呼吸意气相随,只算内动功的“站桩”。

      四、不单是静止地“站桩子”,而是运用身体改变姿势,配合呼吸的气息,做活动的工夫了。在一吸气时,身体同时有五个动作:(假设正立时面向南)

1. 右腿往下弯把全身重点安立在右腿上。

2. 身体同时向左斜九十角度(向东),头随身斜,目视左斜方向平视,两脚不动。

3. 双手叉腰。

4. 左脚跟悬起右脚尖点地,膝大弯。

       5. 头顶着天右大脚趾按地。

      这五个动作都在一吸气时,不慌不忙安除自然地同时做到。吸后一停息时姿势要安定,不可动摇,然后在呼时又要身体同时有三个动作:

1. 左脚顺斜势九十度,向前跨一步,步子不可太大或太小, 大了身体不俯,小了姿势不稳定,此时两脚皆平实踏地,皆大脚指地。

2. 身体自顶至脚跟成一根斜线。

       3. 头顶着天,依然昂竖,不许倾看、低下看或旁看,只许平视。

    这前五后三共有八个动作,必须配合吸气和呼气次第安祥地做到。这叫做动功的“配”。

    五、两腿足、躯干及头顶皆不动,但将两手臂平行伸岀,至膀臂伸直时,向上如画大圆圈似的,经过直竖由头顶而下缩臂膀,手心向前(先是手心相对的),两手由耳后绕下随臂膀下缩屈肘向后将两手按身腰两侧。这样的两手平行画成大圆圈一路不停,为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主要在锻炼两手的三阴三阳的经脉。其“配气”则自两手臂平行伸出时吸气至画大圆圈到手与口鼻相平时改呼气,虽改呼气手臂运行仍然不停,这是配气在一个大圆圈中有呼有吸。如是一次鼻吸口呼而两手臂平行画成大圆圈回复按腰旁,再照样做第二次、第三次。共做三次,总以心平气和,不快不慢,次第自然地做到意气相随为要。

    以上从正面说是向左九十度练功。以下更要向右九十度练功,姿势“配气”大致相同,只要变换方向时有些小动作要注意。

    六、转换方向有个很重要的小动作是在呼后一停息时很快完成的,把左脚大趾揿地,像螺丝钉钉了一样,只将左脚跟向外移动一点,身体随之转向,即吸气把右脚随着缩拢起来,脚尖点地,再呼气把右脚向右九十度伸出去(这时身体重点在左腿脚上),踏实了大趾qìn)身体斜俯的姿势和第四节所说一样,然后一再三次鼻吸口呼,每次平伸手臂上头绕耳后画大圈复安腰际,和第五节相同。

    以上左右向各做功三次半,以下要回复正面姿势(南),再站桩子。

    七、在呼后一停息时,把右脚大趾脚跟向外少移,然 后转身(面南)吸气把左脚收拢来,脚尖点地虚悬着,同时把身体竖直再呼气两手放下,两脚立地如开始小八字形,站好桩子,再安立不动,鼻吸口呼三次,便完成了内动功。

    以上讲内动功竟。


气功息法

1.尾闾骨推开。似S形。

2.吸气注意鼻端至玄宗(阙中)。

3.呼气注意膻中至口出。

      4.气、息、意结合,求其自然。

               先鼻吸口呼十分钟

张嘴鼻吸鼻呼十五分钟

再鼻吸鼻呼——

张嘴鼻吸鼻呼十五分钟

后鼻吸口呼十分钟

              原则是次第如法,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图片.png


    

持息法——自身成一整体,五蕴要归于空,但色心还未完全改造。

粗住——还有我在,受想行不大。

                   细住——色心均无。

      图片.png

八识——前六识只有审无恒,第八识只有恒无审,第七识又恒又审。

持身法,粗住心,细住心,发触(十眷属)。

粗住心仍为欲界,有色声香味触,为粗四大(地水火风)。无色声香味触,为细住心(细四大)观(心)。

图片.png

                          寻之,视之,喜之,乐之。

息道(鼻呼吸)

    上坐自下而上摆正身体,下坐自上而下放松身体,身体向前运一、二次。

    双目垂帘,似闭不闭。

    口呼鼻吸(三次)。

    全身自上而下至脚尖,自外而里至脏腑均放松,全身清净,空明朗。

        呼吸(鼻)细,柔软,不要粗硬。

        呼吸气自鼻端白至金鼎或丹田,或脐下二、三寸,金鼎(门脉)

脐下三寸(精囊),不必照顾端白与金鼎,气只在金鼎打个转。

        细住。

        发触(十眷属)。

        下坐先开眼,鼻吸口呼(三次),

        放松手,

        向前屈动二、三次。

        下坐。

气息纪要


    经络不同,经直络横。经与脉不联系在一起。经有道路。经也非神经。经络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机能——形态系统。

    人之气息,一呼一吸中之一息。气作用于血气与血的运行相反,血行脉中,气行脉外。脉中之血亦有气。脉中之气谓之荣,脉外之气谓之卫。脉法,诊知血之跳动。气从背往上行,血下沉,交会之地曰经。六脏属阳,六腑属阴,荣卫交会处曰经。十二经走在躯壳,奇经八脉走在体躯内。

    针灸主要以十二经脉为主,息道以奇经八脉为主。荣卫气是彼此来往的。

    气功与修定不同。气功以十二经络为主,修定以奇经八脉为主。气功有动功静功之分,动功有内外综合动功。

    十二经有谓十二正经。有正经就有别经谓之十二经别。但并不是络,十二经别是支脉,并非络。

    十二正经走上行下十二经络是横走左右,十二经别亦走上下十二经别也有络脉。

    气功就是鼻吸口呼。

    (鼻吸)吸气从鼻尖至阙中,从此入脑与神经中枢相结合,分入全身气分布在阳面,再回到肺,(口呼)经过膻中从口岀。

气功注意膻中,玄宗(阙中)。

    吸气与十二阳经相结合。

    存津液。

    鼻吸口呼,以气改变血,与卫气结合,至五顶,经阳面、阴面归膻中,大背——手——膻中与卫气结合无轨道。

    鼻吸鼻呼,与荣气相结合,有道路,吐故纳新,在血上做工夫。不是无气而与本身元气真气相结合。这时呼吸不是吸氧呼碳而是调养本身元气。

    一呼一吸之一刹那谓之息气功在一呼一吸的气上做工夫息道在一呼一吸中间之一停上做工夫。

精,从身体上之动静控制。

气,从口呼鼻吸上控制。

神,从眼睛开闭上控制。

    光对神体之影响作用。

    一呼一吸中间之一停,就是消化,有停才有消化运动。息也相对地动。

    息住也是动的,全身都是呼吸。

    气功是片面的,作用于某部分。

    息道是全面的,息道表动静功。

    气功与息道相结合:

                气与息之配合是第一层,气与光之配合是第二层。

    盲目不能修道。

    鼻吸对血与荣(六阴)有影响。

    口呼对血与卫(六阳)有影响。

    直接影响十二经络。

    间接影响奇经八脉。

     道家云:

                外呼吸的吸是内呼吸的呼。

                内呼吸的呼是外呼吸的息。

     八脉有八穴与八脉经络通。子午流注,灵法。

     做气功,越奇怪、不合理的都不要做。注意饮食睡眠,过饱过疲不要作。

     做息道,无所谓好不好的问题。


    

    有我与无我的矛盾问题。在生活中了生死,生活有我,了生死无我,两者矛盾。岀世法可以无我世间法则不能无我。安心在般若上而各尽其应尽之责任此圆融世世法之第一阶段,乃忘我之实践“无我之我”,忘我是有我在。在生活中了生死, 此乃彻底运用世出法无我之实践“我之无我”,有我才无我前段无我之我,越小越好,小至一点也不存在,第一阶段完成。后段我之无我越大越好,大到多到尽虚空遍法界,除我之外,再没有别的,这才是彻底无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了生死。在生活中了生死,不能忘掉本来气息面目,应该欢喜,然亦是在斗争,勿欠账造罪亦无法营毁。挑水担柴,无非是道,即气息实践之义。


    中医的多方研究,皆以“气化学说”为依据。《素问诸气解释》七篇,专释关于诸气的辞,这是为教学气功用的。《读素问笔记》七篇,专说中医气化学说的常识,这是为向中西医学习,和为很多养生方法建立根据的。以上两种都是对于《素问》的研究。《素问》全书都可用这两个路线研究一遍。因此可把《素问》分作七组,每组各若干篇,分组研究《素问》的重心。我到老一事无成,是为同学鉴戒。学习中医,先自决定以研究《素问》,发扬“气化学说”,为清理稿件之重心,即以各种养生方法,如气功等为实用,而与“气化学说”联系发展,以完成一个“在生活中了生死”的系统。因此,安般守意、四禅八定、白八三昧,我皆说是气功,乃至如来大定,身光顶光,亦按物质第四态——等离子光看待,说其气功。九接风、宝瓶气、中脉五气,乃至化虹光,均说是气功。遗产中有不少资料,乃从大日经疏、金刚顶经疏诸瑜伽大部中挖掘出来的有关“阿”、“鍐”的结晶。去粗取精,有其实用。不入其境,勿妄取材。循序以求,自有得矣。



气功与息道


    气功只是息道的前行法学做气功,身心两方面都恢复健康大心之士自会向息道进求。气功与息道的分析是谨严的,世世法的限界是不能混乱胡扯的。圆融气息二法,最终一句“在生活中了生死”并非把二法分成两节的说法。气息环境的现实,正是气息梦寐祈求的现实。在生活中了生死的气息,在生活中的实践上须做到息道上这是圆融二法的转折点这样才能改造身心,才能彻底转移染污的习惯。转向息道,再印事运。气息不弄清楚不仅临死糊涂,活着也是糊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气功是横的一分为二的,息道是竖的一分为二的这其中有先后、始终的不同,非实际体认不可。学做气息功夫,应用安定,安定精神,持之以恒,是修难禅。

    呵出心气

    呬出肺气

    嘻出脾气

    嘘出肝气

    呼出三焦气


    吹出修气 (呼气和内,吹气对外)

    呵、呼、吹是卫气行脉外

    呬、嘻、嘘是营气行脉中


影响轩禅话

    现在,动功用吹,坐前用呵而后用呼,坐后用呵再呼,嘻嘘是对治病的。

    注意:动功要柔和,坐时脸部要放松带笑,思想要照顾到气思想顾到气就不会乱想就会静,会自然自在,如鱼在水中一样自在。


气功、息道、定功之分析


    气功、息道、定功怎样分析呢?

    气功的功夫做在呼吸入的气上,炼水谷的精气。调气或治病,这是修息道的初步功夫。

    息道的息字,包括呼出吸入和呼吸转换的中间一息而言。它是气息的全面修养方法。气功调气治病,把身体锻炼得安康了,才进一步做这息道的修养。这个道比不得功,功是有作为的,道全是顺自然的。这一种顺自然也不是任其自流而是自有其规律的。做好了气功,才好谈息道,做好了息道才好学定。

    这三种不首先分析清楚,脑筋里糊糊涂涂,从开始做工夫的学习起,便是乱七八糟,加以指导的人先自模糊不清,即不辩是气还是息,学习的人更难做功入道。这是首先应该分析清楚的。

    佛书所说修定,多从息道说起对于气功很少说到。道书虽也注重修定,但对于下手的气功,却很详明。黄庭一书最好。


气与息之分析


气息都是我们的呼吸。呼吸入都是气。呼吸中间之一息谓之息(由呼到吸之停顿)。

       二 在呼气吸气的时候用功的方法谓之气功。在呼吸中间一息时用功的方法谓之息道。

       三 我们的动功是气功。我们的静功是息道。

       四 修息道时虽也免不了呼吸,但以中间之一息为主。做动功时虽也免不了一息但以出入之气为主。

       五 修息道时无论什么法门总以自然两个字为最要紧。做气功时不妨用点力量。

       六 气功的大作用在治病,息道的大作用在调养。

       七、气功做到好处就是息道。息道的原始要终皆不离气功的帮助。所以我们提倡动功静功要同时做。


气功须知


    一 气功不是万能的。但是用得准确,的确可以治病的。

    二 有准确方法的气功越练越好万一方法不准确,越多练越坏。

    三 初学的怎么能知道方法准确或不准确呢我说先把那方法的原理懂清楚了。弄清了原理如果不合乎你身体的现状,我劝你不要去试验。假使合乎你身体的现状,因为你已经懂得原理的原故,一定很容易掌握,很容易见效。最后我还要说一 句,仅仅研究原理不能实际地锻炼还是没有用处


动功“基本要点”讲略

    一 安身立脚

        两脚跟对准两肩着地依此标准正立全身自然安稳。脚略作(内)八字形,两大脚趾微按地面,谓之立脚。

    二 注目凝神

        端正头脑两目向前平视,谓之注目。

        松放全身一切清净自如,谓之凝神。

    三 养志行气

        心藏神,神之所之曰志。心灵神活,生意盎然谓之养志。

        志为气帅是行气之主。神气交融,运行不息,谓之行气。


安身立脚是色法锻炼之基

注目凝神是心法锻炼之基

           养志行气是息法锻炼之基



静功“基本要点”讲略


推开尾闾

    单盘膝坐,右腿在上,若推开尾闾,则全身姿势自然端正经脉亦必自然通畅。

视鼻端白

    机在目。两目渐渐垂帘,止于鼻端前空处,照顾所见光亮,轻轻照顾,心自静定。

、安那般那

    安那为入息般那为起止皆依鼻端白为准。或照顾入息或照顾出息,当遵师教,证诸经论,以适应自身现状勿著。

推开尾闾是色法修养之基

端白是心法修养之基

           安那般那是息道修养之基


精神气血四物及其相互关系


    动、静功对于精•神•气•血各有不同的作用,今先把精•神•血这四样物简要地作个分析,再说明这四样物的相互关系。

    一 精是饮食所化生,故医书称为“水谷之精”。饮食经消化、摄收后,与身中气血混合而周流于全身。全身消耗于是得到补偿,不足时则身体贏弱,有余时则归藏于肾。这些都是说“水谷之精”的事,不是说“元精”的事。“水谷之精”是“生活力”的事,道书说的“元精”是“生命力”的事。今天不谈“元精”。

    二 气是精所化。内经分析气的种类,有百余种,在生活上最主要的是“荣气”“卫”。练气功者除应明了“荣气”“卫”外,还应明了天空的大气。荣卫是身内之气,空气是身外之气。气功只不过利用人身呼吸的自然规律,呼出身内之气以吸入身外之气,内气不出则外气不入。所以练气功者,必须明了这些气才能对症做功,免得盲修瞎炼。

    三 神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神在精气之间,是有“本”的,不是虚无缥渺的,是精气派生的,是第二性的,同时它具有力和能是足以改造精气的。因此也是灵妙的。气功的功法都是依据神的灵妙作用而产生的。气功做到大而化之无可迹象时,谓之神功。神功不炼精气而精气自然入神,为一切气功中最上乘我幼年见湘潭尹和白先生每晨燃香一炷,向空三揖,谓是神功。其时尹老年八十余,画小蝴蝶栩栩欲飞。人知尹老善画蝶而知尹老做神功者少。我以暗钝,尹老不肯赐教。然我深信此事无疑。近见学气功者,师教以主静则呆若木鸡,师教以求活则又目摇志荒,又深恐流入唯心而讳言“神”字,使我益叹神之物事不可不讲。我又以为气功之神,当于西医所说中枢神经系统及其高级部位之“大脑皮层”求之。

    四、血即是精,亦不离气,亦不外神。做气功者于这四样物事中,以分析“血”为最要紧也最为困难。中医说“血化精。又说“精尽则继之以血”,可见血即是精了。但是血如何化精精尽又如何继之以血呢?这皆是活人动作中的事,决非解剖尸体所能了解。不了解而以气功治疗遗精的病便难准确。血不离气的话,在医书及道书中说得最多。道家于妇女做功特别又有关于妇女月事的说法。做气功若单单研究呼吸的气,而忽略了血的生化、血的运行,则将并医家的十二经脉也不能体会。必致做功徒劳不得效果,甚至气血分张变成大患了。若血不外神的道理,粗浅说之亦可明了。如过度烧热者每致神昏,神志安泰者血必清洁。又如妇女的血分有病常引起神经失常等等可为明证。做气功者必须讲求精气神三者之作用,而血于三者之作用更必须详细研究其联系之关键。

图片.png


图片.png


       







上一篇: 第三辑(一)
下一篇: 第四辑(三)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