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8以下内核的浏览器,不能实现完美体验,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谷歌浏览器推荐下载地址:https://www.google.cn/chrome/ QQ浏览器,360浏览器请切换极速模式!
字体颜色设置: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41.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三)

上印下文法师开示


第五、应采用《药师经》的哪个版本

这个问题一般人可能没有想到,但研究过本经的,一定会想到《药师经》译本据经录记载有五种之多:

(一)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317~322)本,名为《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二)刘宋慧简译(457)本,名为《药师琉璃光经》;

(三)隋代达磨笈多译(615)本,《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四)唐代玄奘译(650)本,名为《药师如来本愿经》

(五)唐代义净译(707)本,名为《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其中,刘宋慧简译本其实是抄录东晋译本,故后被剔除。其他四本均现存于大藏经。其中前三译强调药师佛之功德,简称《药师经》。义净所译者,简称《七佛药师经》,详述七佛药师之本愿及其陀罗尼。一般最通行者为玄奘译本。

但自古以来,民间流通本则是一种以玄奘译本为底本的“补遗本”,即在谈到八菩萨送往生的时候,玄奘译本没有列明菩萨名字,于是后人根据东晋译本补入“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菩萨”。

在后文“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之后,据义净译本补入说咒一段,从“复次, 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 遇众病苦”至“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尽管这样的增补是何时何人所为尚待考证,但印光大师在“《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中指出: “此经系唐玄奘译,文理畅顺。而八菩萨名,与说咒一段,二皆阙如。东晋帛尸梨蜜所译之《大灌顶神咒经‘第十二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有八菩萨名。唐义净所译之《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有说咒一段文,凡四百二十八字。三经实本一经,以流通已久,致贝叶脱简,各据所得之梵本以译耳。而药师如来拯拔初机,咒力居多。以故前人取帛尸译本八菩萨名,义净译本说咒一段添之,令文义周足。

而药师如来救度众生之心,亦无遗憾。亦如《法华》之‘普门品’重颂”,《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合之则称悦佛心,离之则有阙化导。况此经此咒,举世受持。若不添入,则诵经者不蒙密咒利益,持咒者不知出自何经。

前人此举,可谓契理契机。故数百年来,依之流通。张瑞曾居士,发心重刻。恐少知见者谓与藏本不同,致生疑虑。因略述源委,以期共知所以耳。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流通本多半是坊间刊刻,难免错误。而且会有把一些难认难读的字词加以修改的。最典型的是“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nüè)干消、黄热等病”一句,“瘦疟”流通本作“瘦挛”,然此词检索《大正藏》电子版无用此词之例。而“瘦疟”有宋智广、慧真集《密咒圆因往生集》、清受登集《药师三昧行法》引用为证,故据高丽藏本改正。疟,即疟疾。

还有把玄奘法师特有的译法,改为通行译法的情况。如经文开头佛十号“无上丈夫、调御士”,流通本及永乐北藏、径、清本均作“无上士、调御丈夫”,二义虽相同,但玄奘译经,多作“无上丈夫、调御士”,如《大般若经》“初分缘起品第一之一”,即云:“东方尽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多宝,佛号宝性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故当从高丽藏本、碛砂藏等早期刊刻大藏经本。

又如“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娑等”一句,“罗刹娑”在流通本及径山藏、清龙藏本作“罗刹婆”。按:古有此二种译法,然玄奘译《大般若经》、实叉难陀译《入楞伽经》等均作“罗刹娑”,故应据高丽藏本。

更有“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之“信戒”被流通本改作“性戒”,极容易被混淆而不易发现的例子。“性戒”,是佛法和世间法都不得违犯的戒条,如杀盗淫妄,不论佛陀制定与否,这类行为的本身就是罪恶,犯者将感得三途的果报。而“信戒”,其实就是信(净信三宝和戒净戒,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说:“三宝及戒之四证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盖三宝净者,以信为体,戒净即为戒也。

《俱舍论》二十五曰:‘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谓于佛等三种证净以信为体,圣戒证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药师经》曰:‘坏君臣法,毁于信戒。’”流通本的改动,是不符合本经之原意的。

所以,我在最初讲经时,往往不知所依。后来干脆发心,把今日所存的大藏经各种版本都找来,逐字核对。包括两处增补,也据大藏经版校正,最后编辑成一个底本完全依照大藏经版,又参考流通本增补两处经文的新流通本,并根据情况,对一些难字参考经义和辞典,予以注音。

这个流通本完全只是方便学人自己诵读,并不期望人人接受。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起码符合大藏经的玄奘译本的旧貌,增补的也符合各自在大藏经中的旧貌,而非随意更改。读着可能有些不顺口,但熟读之后,没有任何窒碍。当然,校书如扫落叶,扫而复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继续提出问题加以完善。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微信扫一扫
最新资讯